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900》第155節 新的朝局
  對於這些官場內幕,楊潮可是清清楚楚的,馬騰飛至今活躍在北京的八旗權貴圈子裡,那裡的朝廷情報,幾乎是公開買賣的,不難打聽到內幕。+◆

  楊潮對這些並不是很感興趣,在一個還沒有法律意識,一個法制觀念淡薄的國家,你施行什麽憲法都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沒人會把那道憲法當真的,我天朝到了21世紀,都沒有設立憲法法院,多少法律違憲,卻找不到地方糾正,更有直接繞開法律的各種條例,地方政府隨便發一個條例就可以收錢的時代,你扯憲法,有毛用?

  楊潮一直都是堅定的工業黨,準確的說是工業化黨,通過推動實質性進步,倒逼制度,楊潮認為這才是有用的,印度三個和一些非洲黑叔叔國家,不都是沿用的歐美體制,但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制度不是最關鍵的,關系國計民生的還是經濟。

  很少有人知道,大清律例在香港沿用到了21世紀70年代才被廢止,英國鬼子統治香港都在用大清律,也沒有什麽憲法,不照樣造就了香港的繁榮。

  只是康梁這些人,他們是玩文科的,就過度的誇大文科相關的制度問題,把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勝利都看成是憲政的勝利,完全不顧日本工業努力建設了三十多年。

  雖然不情不願參與康梁他們的爭鬥,難題卻已經擺在了楊潮面前,因為皇帝下了旨意,讓他進京做協理大臣,讓楊潮加入這個皇族內閣,成為僅有的四個漢人之一。

  可是張之洞還沒有辭官呢,這顯然是康有為利用載灃的皇權。在強行推動了,敢問康保皇一句:這符合憲政嗎?

  楊潮一旦選擇加入這個內閣,勢必等於站到了洋務派的對立面,接著就卷入洋務派和康梁集團的政治鬥爭之中。

  楊潮對康梁這一招,實在是不敢認同,還以為他們這些年進步了呢。沒想到還是那麽的激進,眼見剛剛在朝廷站穩腳跟,就迫不及待的要跟洋務派攤牌了,想把大權全部掌握在手裡,憑什麽?就憑有皇帝支持?

  難道他們看不到洋務派三十年苦心經營,從朝廷到地方,從滿人到漢人都根深蒂固,結成了一張龐大的勢力網。

  他們僅憑皇權,就想自上而下的改革?太天真了!

  看來康梁二人還沒有成熟到張之洞這樣洋務派的老練。依然在想著自上而下的推動,隻想著自己張張嘴,底下無數人就去做事,然後就能完成現代化了?

  當年百日維新短短百日皇帝下發了幾百項措施,但是完全不顧底下有沒有能力執行,他們知道修鐵路要用到多少專業知識,他們知道煉鋼需要多少設備,他們什麽都不知道。就只知道下旨。

  隻想著抓到最高權力,然後以為就能操控一切了。卻根本不思從最底層開始建設,標榜日本那種維新,卻不看看伊藤博文那些人,為了維新,都把自己子女送到工廠裡腳踏實地的乾,更有澀澤榮一那種人。放著高官不做,開始不斷的推動組建現代化工廠。

  而且他們做的事情實在是太絕了,連楊潮都算計到了裡面,難道不知道楊潮是現在能製衡洋務派唯一的勢力嗎。

  “康保皇啊,這什麽臭棋?想讓我進京幫你們瞠目。卻明升暗降想將我的實權都收走,這水平比大頭哥差太多了,難怪當年你們輸。”

  楊潮突然想起來袁世凱,他突然有些懷念袁世凱了,要是袁世凱當年趴窩在直隸不動,打死載灃和康梁也不敢讓自己進京吧,巴不得自己掌控幾萬大軍牽製袁世凱呢。

  楊潮突然發現,他犯了一個政治錯誤,當年就不該讓康梁將袁世凱擠走,他應該力保袁世凱,因為自己當時就是朝廷拿來製衡袁世凱的勢力,狡兔死走狗烹,袁世凱一倒台,自己也落不了好處。

  想到袁世凱,楊潮又想起了袁世凱應對朝廷召喚的方法,第一是裝病,第二是鬧事。

  “要不然我也來一發?”

  楊潮心中暗道。

  很快全國各地的報紙紛紛刊登了一條大消息,楊潮因為在救災中感染風寒,臥床不起,不能處理事務了。

  社會各界紛紛發來慰問,江南工商業團體,兩江總督衙門,還有各國公使、煙台領事,全都發來了慰問電報。

  楊潮然後以同樣的理由,給朝廷上折子,告訴朝廷自己傷寒嚴重,恐怕無法擔任協理大臣的重任,請求朝廷另選賢能。

  楊潮是真的不想走,山東工業發展才開始,第一批引入的德資工業才修建了一年,絕大多數工廠都還沒有開工生產,這時候讓楊潮走,他哪裡會願意,他早就告訴了康梁,三年之內自己就會給朝廷一份答卷,這夥人連三年都等不了。

  皇族內閣的事情,也很快天下皆知,結果各地督撫都在上折子反對,直隸的楊士驤,兩廣的張人駿,連湖廣總督趙爾巽和兩江總督端方這兩個旗人都表示反對。

  沸沸揚揚了兩月,載灃才下了一道廢除新內閣一切扔依舊例的聖旨。

  但是這一次的鬥爭,卻起了一個很壞的效果,首先是讓天下人看到了,皇權十分衰微,竟然到了被天下督撫駁回聖旨的情況,也讓天下人看到,還是人家洋務派實力強大。

  其實端方和趙爾巽這些人,雖然都是旗人,但是大多數都是洋務派,無論旗、漢,頑固派進一步的衰微,就跟他們守舊的皇權一樣,正慢慢被架空。

  但讓天下督撫十有都反對的原因,還有一個,新內閣出台後,各地督撫沒有在直接向皇帝上奏的權力,而統一歸內閣管理,這讓傾向於皇權的督撫感覺到,似乎他們被康梁集團給排除出了權力核心之外,甚至他們認為皇帝是被蒙蔽了。如此一來康有為不是把持了朝政嗎,所以大多數旗人督撫才會反對。

  從根本上來講,還是因為康有為想集中權力,而地方督撫不願意看到權力集中,或者不願意看到權力被康有為集中。

  “康保皇該哭了啊!”

  楊潮在收到朝廷撤銷旨意的電報後,不由感歎起來。當年在光緒的時候,康有為他們用皇權強行推行變法,當時他們天真的以為,光緒的皇帝名義可以抵消慈禧經營起來的權力網,現在則傻乎乎的以為皇權能夠撼動張之洞這些實力派。

  “載灃也該哭了啊,雖然他自己心裡清楚,大權早就旁落了,現在被直接解開來展現在所有人面前,這還有臉嗎?”

  楊潮想到載灃因讓天下人都看到他虛弱樣子而悔恨交加的表情。心裡並沒有多少痛快,反而立刻想到了一個嚴重的事情:

  “康梁又要倒台了!”

  出了這種類似於逼宮的事情,康有為的政治前途這次恐怕要真的完了。

  首先他慫恿皇帝通過聖旨來處理事務,甚至直接拿下了張之洞的內閣總理之位,洋務派肯定不會放過他,因為他這是壞了規矩了。

  其次載灃之所以發這封聖旨,恐怕也是被康有為忽悠的,康有為弄不好嚴重的誇大了他的實力。跟載灃表示過他已經說通了絕大多數官員,否則載灃的猶豫性格是不可能玩這麽強硬的手段。

  果然。載灃的聖旨下達十天后,就又有新的變故,康有為被罷免,梁啟超被罷免,康梁集團曇花一現,轉瞬就倒台了。

  而且經此一鬧。洋務派大權獨攬,張之洞的地位更加穩固,而載灃越發的勢弱,臣強主弱之局大白於天下。

  幸好載灃遇到的是張之洞這個老人,如果遇到的是袁世凱。怕是會被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的。

  不過既然一派掌權也好,畢竟這幾年洋務派還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尤其是張之洞一當了總理大臣,立刻就上《奏定學堂章程》,經過程序通過後,全國各地都開始大辦新式學堂,盡管很多省份做的不是那麽好,但兩江、湖廣和兩廣這些經濟重地,人口大省,且又是洋務派的傳統地盤做的還是不錯的,當然派送了數萬名旅日留學生一事,不是那麽漂亮。

  到如今七八年過去了,僅僅是山東一地,初等學堂數量就超過了八百多所,其中五百所是楊潮這兩年建立的,中等學堂兩百所,其中一百五十所是楊潮辦的,高等學堂三十所,其中二十所是楊潮辦的。

  山東一直是一個窮省,雖然經過楊潮努力,勢頭開始轉變, 但是底子在哪裡,其實還是比不上湖廣、兩江這樣基礎好的地方,湖廣小學堂數量超過了一千,兩江更是達到了一千八百多冠絕全國。

  全國超過萬所小學堂,入學人數達到兩百多萬,這個成績還是很客觀的,雖然比不上日本人辦教育的速度,但總比炮哥推翻清廷後,開啟長達三十年的內亂要好。

  盡量維持這種局面,一步一步磨出一個工業基礎,等一戰發了戰爭財後,也基本完成初步工業化了,那時候要資本有資本,有人才有人才,哪怕就是發生了內亂,恢復起來也更有底氣不是。

  一群窮光蛋殺來沙去,是殺不出鈔票來的。

  因此楊潮是最歡迎這種情況的,立刻致電朝廷,表示自己的病好了,可以開始工作了,第一個工作計劃是,打算去一趟歐洲,繼續招商引資。

  楊潮在電報中,詳細將山東一年多來的工業發展向張之洞做了一個匯報,告訴張之洞,山東建立了電力、化工、鋼鐵等五十多座大型工廠,投資額達六千萬兩白銀,以及近十座紡紗、紡織廠,銷售收入達到一千萬兩,預期三年後所有工廠投產後可以創造兩億以上的產出,繳納稅收兩千萬兩。

  而楊潮這次去歐洲,將催促洋人落實後續合作,旅行合同,同時進行一次更大規模的招商活動。

  上架了,求訂閱,一周五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