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157節 在美招商(上)
  五更完畢,求個訂閱!

  ————————————

  當楊潮到達青島的時候,再次看到自己和齊柏林合資的工廠,也不由震驚了一把。△

  齊柏林飛艇公司已經不是建造第一艘的時候,僅僅有區區一座廠房,只能同時建造兩艘飛艇,而是整整齊齊五座廠房,可以同時修建十艘飛艇,這就是楊潮的飛艇艦隊擴大一倍,達到十三艘,不,現在是十五艘的原因。

  楊潮那些飛艇,全都是齊柏林製造的,都是第一代飛艇,拆除裝修後載重四十噸。

  不過這些飛艇現在已經過時了,齊柏林用了一年時間,不斷的更改設計,然後讓楊潮幫忙計算,一年中改進了十多次設計,終於推出了第二代飛艇。

  “齊柏林—楊潮2型飛艇,總長240米,艇身寬、高40米,建造中鋼絲比過去減少了三分之二,從300公裡降低到100公裡長度,鋁材降低三分之一,從150公裡降低到100公裡,錨釘減少了一半,從800多顆錨釘減少到500顆。發動機采用新式柴油發動機,單台馬力1千馬力,從12台減少到6台。”

  齊柏林大聲向媒體介紹著新式飛艇的參數。

  “這些新式設計,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們的飛艇自重在100噸的情況下,載重量達到了300噸,自重載重比達到了1比3,這是一個技術奇跡!”

  齊柏林自己也很激動,老實說他自己都沒想到性能能得到這麽大的提高,在他一次次修改減重後,楊潮的計算結果都表明是安全的,讓他大步減少到了現在這種程度。否則以他以前那種慢慢摸索的情況,也許30年都達不到現在這種程度。

  齊柏林不知道的是,無形中他將飛艇技術提前了30年,完全達到甚至超過了興登堡號的技術參數。

  只不過付出的代價是,齊柏林越發的依賴楊潮的‘數學能力’了,當然比他更依賴的是則是迪塞爾。不然迪塞爾也不可能推出這款1千馬力的發動機,要知道德國最強悍的曼公司,也不過製造出了8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而已。

  現在兩人已經有了新的目標。

  齊柏林打算將飛艇的長度增加到三百米,載重量達到五百噸,這樣就可以跟船舶進行競爭了,其實飛機從來就沒有進入過齊柏林的眼睛。

  迪塞爾則開始研發2千馬力的發動機,目標則是船運市場,他1千馬力的發動機已經裝在了四方機車的火車頭上,已經在山東的鐵路上實驗了一年時間。讓人驚奇的是,竟然沒有發生一起發動機引起的問題,迪塞爾對自己的1千馬力產品信心十足,所以才毫不猶豫投入更大的發動機研發中。

  看到在飛艇的帶動下,技術的不斷提升,楊潮還是很高興的,這種高新工業,確實最能促進其他技術的發展。

  楊潮不由感歎:飛艇就是這個時代的大飛機!

  齊柏林—楊潮2型飛艇不但更大了。設計也更豪華了,吸收了第一艘飛艇反饋的經驗。齊柏林減少了飛艇中包廂的數量,增添了設計豪華的餐廳,以及各種其他活動空間,比如歌舞廳,圖書室,甚至還有吸煙室。

  這些設計。讓這艘飛艇的造價比之前更高,達到了三百萬美元。

  不過齊柏林公司現在有錢了,不提去年飛艇四百萬美元的收入,和兩百萬美元的利潤,僅僅是幫楊潮建造十五艘軍用飛艇。齊柏林公司就收到了高大一百五十萬美元的加工費,在楊潮提供所有材料的情況下,齊柏林隻提供施工就能得到每艘十萬美元。

  當然,這又被齊柏林認為是楊潮在支持公司發展,因為齊柏林知道楊潮也有製造能力,但是卻交給合資公司生產,顯然是幫助齊柏林鍛煉工人的技術能力。

  他卻不知道,楊潮只是出於隱藏秘密的原因,而不是其他。

  巨大的飛艇,需要的員工自然更多,僅僅是在駕駛艙中,就有十二個機組成員,機長過去是漢堡美洲輪船公司的一個老船長,被齊柏林高薪挖來的,老船長有豐富的海航經驗,去過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他負責指揮飛船。另外還有負責操作發動機的,負責控制方向的,負責觀察記錄各種壓力儀器的機務員等等。

  另外還招聘了三十個女招待,三十個男侍應,還有十個廚師,以及二十個勤雜工,所有員工加起來,超過百人,這基本上是跟豪華遊輪看齊的。

  楊潮住進了皇家專用艙,他去年買的頭等艙船票,一次都沒有坐過,於是齊柏林堅持免費將楊潮的年票延期一年,並且擁有頭等艙年票的貴賓,有權在沒有任何皇家成員佔用的時候,換乘皇室艙。

  跟隨楊潮一起的出訪人員,也都住進了頭等艙、二等艙等房間。

  皇家艙近百平米的大房子,落地豪華觀景窗,浴室、廚房、餐室、衛生間,甚至吸煙室都有,讓楊潮完全可以不用走出房間,就能獲得一切需求。

  不過楊潮還是大方的走出房間,跟一個個客人交流,這個時代能乘坐昂貴飛艇的人物,都是成功人士,楊潮自然不願意放過這個大好機會。

  客人中主要是美國人,在煙台經商的美國商人,經濟危機讓來中國尋找機會的美國商人多了很多。

  這些人看到楊潮還是很熱情的,他們知道在中國做生意,沒有官方支持,是很難有大收獲的。可是山東官府似乎對美國有偏見,或者說只是對德國比較歡迎。

  為此有的人對楊潮很有意見,別說美國人了,中國人都有大罵楊潮賣國的。

  不過美國人中還有這樣一種意見,認為楊潮可能跟德國人有某種交易,山東畢竟是德國的勢力范圍,楊潮也許是出自政治考慮。才不得不屈從於德國。

  抱著這種觀點的美國人也不在少數,而且越是了解政治勾當的,就越相信有政治因素,也就越發的惱恨美國政府的不作為,世界都到了劃分勢力范圍的時代了,可是美國政府除了十年前從西班牙手裡搶了一個菲律賓外。什麽好處都沒有撈到,實在是太無能了。

  此時見到楊潮,無論是暗中惱恨過他的,還是理解過他的,此時都十分熱情。

  楊潮也熱情的跟他們聊天,表達了對這次受災中美國政府的幫助的感謝。當這些商人問道投資機會的時候,楊潮則表示歡迎任何國家資本的投資,其中包括美國資本。

  這些人還真直接,當即就提出楊潮的那些優惠政策。詢問他們怎麽才能得到,比如開辦企業的免稅權等等。

  楊潮告訴他們,因為德國人在山東有貿易特權,所以自己不得已跟德國人簽訂了協議,暫時沒有跟其他國家進行這種合作的計劃,如果以後有類似計劃,一定會考慮美國朋友的。

  德國人在山東攫取到的商業特權,這是政治問題。對他們這些商人太不公平了,他們決定回國後就向政府施壓。

  很平靜的走了一路。到了舊金山,加州州長親自迎接,還有州議會中一杆議員。

  楊潮並沒有什麽意外的,這是早就定好的禮節,從去年確定出訪後,跟美國進行數百封電報的溝通聯系。一切都確定好了,包括走哪條路,見哪些人都是確定好的。

  在州長官邸,跟加州各方代表親切的交談,互相暢談一下美好的前景。友誼等等,好像是一群老朋友在重聚,笑著不好笑的笑話,歡迎晚宴,名流酒會,就是怎麽無聊,就是這麽乏味,但這就是政治,如同一群舞台上的戲子,不停的在鎂光燈下作秀。

  第二天下午則開始簽協議,這才是重頭戲,一切友好、晚宴、酒會都是因為這個。

  可是這一切活動,偏偏又跟這個協議沒有關系,真正的故事永遠發生在場外,給人看的只不過是最光鮮的那一面。

  協議是關於加州出口糧食的,山東在未來三年,每年將從加州進口三百萬噸糧食,價格十分優惠。

  楊潮之所以要采購糧食,正是因為這次大災,災難早就平複了,有的災民回到了家鄉,有的災民在山東安置了,但是如果不能吸取教訓,那就白白折騰一回了。

  利用這次大災,楊潮將山東大大小小的州府官倉抓到了手裡,將原本那些蛀蟲一網打盡, 雖然在各方妥協之下,沒有把這些家夥繩之以法,但是卻讓其他各方做出了讓步,楊潮將山東戶倉進行了改組,統一交歸李富安進行管理,成立了一個官方的糧食公司,負責專營官倉存糧。

  山東空空蕩蕩的糧倉,此時急需要填充,山東三千多萬父老,一年怎麽也得消耗上千萬噸糧食,而山東本地的糧食,其實也就勉強夠吃,蘇北那樣的災害如果發生在山東,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

  所以楊潮至少得備下足夠一季吃食的緊急備用糧食,不能讓災難發生的時候,老百姓白白等死,因此楊潮至少得購入一千萬噸糧食,而今年蘇北大災,中國本來就不是一個糧食富余的國家,顯然不可能從中國的市場上收購這些糧食。

  而美國此時正在經濟危機中掙扎,糧食賤如土,正好從美國購買,還能落美國人一個人情,拿出來也能唱高調,表達一下對美國在中國災難中的幫助的感激之情,雙方都高調在報紙上炒這種事,弄得好像中美之間關系有多鐵似的。

  當然楊潮三年購買一千萬噸糧食,也絕不僅僅是為了山東,現在隨著鐵路網的發展,跟水路聯動,基本上很少有到不了的地方,全國性市場正在形成,楊潮這批糧食,很容易就在中國市場上稀釋,同時其他地方受災後,也能第一時間調撥,說白了,就是用自己在山東的權力和自己的財力,構建一個小的國家儲備糧庫罷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