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205節 飛艇狂熱
  飛艇,此前在全世界都一直有爭議,很多國家都展開過飛艇軍事價值的研究,但是最終放棄了,因為技術的限制,這時代的飛艇軍事價值並不高。

  當然主要原因是大家對飛艇戰術還沒有看到,楊潮卻直接將飛機轟炸那一套,提前放到了飛艇上來,而且還結合直升飛機運用方法,大規模在敵後強佔陣地。

  幾十年後的戰術突然出現,一下子讓各國的軍方開了眼,找到了一條新思路。

  可是在飛艇研發方面,齊柏林領先了這個時代不止一部,齊柏林的飛艇即便是賣給其他國家,想要完美仿製出來的國家,也絕對不會多,一直在秘密研究飛艇的德國算一個,其他國家也就美國有這能力,但是美國人對軍事不是很關心。

  這也就是一戰中,只有德國人才大規模采用飛艇的原因,因為只有他們和美國的工業,才能支持飛艇這麽巨大複雜的飛行物的生產,而法國人對嬌小的飛機運用最有心得。

  但是這次楊潮戰爭中如此靈活的運用飛艇,取得的戰果實在是太讓人震驚了,而中國的軍隊的表現,各國看在眼裡,尤其是最後大規模的逃兵出現人,讓各國覺得中國的軍隊也就那個樣子,之所以能打敗俄國,不過是因為他們擁有大規模的飛艇罷了。

  這更從一方面印證了飛艇的空前戰鬥力,所有人都沒有看出來,或者忽視了,楊潮發動反擊的時候,俄國軍隊主力去跟日本人戰鬥了,國內也亂了起來,軍心不穩,但是此時已經沒人看到的了。

  對戰爭的總結中,所有強國,無一例外的都將飛艇當做了第一要素,幾乎所有的軍方。都向本國政府提出了盡快裝備飛艇,研究飛艇戰術,訓練飛艇部隊的要求,已經到了一種刻不容緩。時不我待的情緒。

  但第一個出手的還是日本人。

  日本不惜背著英國人沉重的閻王債,狠狠心掏了3000萬美元,以30萬美元的天價,從楊潮手裡買了100艘飛艇,加上戰爭中伊藤博文從楊潮手裡訛詐的那些飛艇。日本的飛艇裝備數量一瞬間達到了120艘。

  接著戰爭中對飛艇刻骨銘心的俄國人,也利用英美德法四國給的援助貸款,購買了200艘飛艇。法國人一口氣要了500艘,英國佬財大氣粗又隨著國內吵起來的一種飛艇恐慌,擔心德國飛艇像中國人那樣來轟炸英國的情緒感染中,一口氣買了1000艘飛艇。

  事實上,這幾年各國都展開過飛艇的研究,尤其是日本的研究力度最大,但是他們落後的工業體系,實在是難以支撐這種複雜的大結構工業間斷產品。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法生產鋁合金。日本人甚至仿製了齊柏林早起的飛艇,就是那種用鋼筋做骨架,純鋁做蒙皮,用厚厚的絲綢加帆布並且刷上瀝青的複合材料作為氣囊,他們倒是鼓搗出了飛艇,但是完全沒有實用價值,100噸的重量載重量竟然不超過十噸。

  全世界有能力生產山東齊柏林—楊潮飛艇公司同等級產品的,也就是德國。甚至讓楊潮都有些驚歎,因為他以為德國人沒有鋁合金,但是他後來才知道。德國人1895年就發明了鋁合金材料,當然德國人的鋁合金沒有楊潮的配方好,物理性能趕不上楊潮的,但是他們不在乎安全的情況下。還是能生產出來同等級性能的產品。

  還有一點,楊潮可不相信,工廠設在青島,技術工人都是德國人的齊柏林飛艇技術參數,能夠瞞得過德國人。

  英美德法這些工業國家都仿製不出來,其他那些工業欠發達的國家。就更不用說了,但是飛艇威脅已經在戰後第一時間被吵了起來,那麽作為有安全隱憂的一些國家怎麽辦呢?除了買似乎沒有選擇。

  因此楊潮剩余的1200艘飛艇,也開始被爭搶,土耳其買了100艘,土耳其買了,希臘就不敢不買,因為此時1912年巴爾乾戰爭的苗頭已經起來了,希臘聯合了塞爾維亞等巴爾乾國家,正打算跟土耳其開戰呢。

  希臘咬咬牙買了100艘,塞爾維亞也買,但是太窮,來30艘。保加利亞30艘,羅馬尼亞有石油頗有點財大氣粗來了100艘。

  因為巴爾乾問題牽扯,軍隊開戰呼聲很高,又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帝國的奧匈,不買也不合適,而且不能比土耳其這種落魄帝國少,來300艘,奧匈一買,意大利也得來300艘,塞爾維亞也要三十艘。

  在一圈相互有威脅的國家爭搶中,楊潮剩余的1200艘飛艇,也高價處理掉了。

  但是賣掉飛艇後,第一時間不是感慨賺錢,而是感慨這世界確實充滿了危機和矛盾,似乎不爆發世界大戰也不太可能,心裡反倒是放心了不少。

  唯一讓楊潮鬱悶的是,美國人竟然不為所動一般,竟然遲遲沒有下手。

  作為這個世界上經濟規模最大,財力最強大的美國政府,竟然不給自己的軍隊裝備一隻龐大的飛艇部隊,這怎麽能行?

  楊潮決定活動一番。

  很快當齊柏林飛艇公司最新一批飛艇下線之後,楊潮不顧過年,立刻就組織一場百艘飛艇橫渡太平洋的大活動。

  “天氣條件合適吧?”

  出發前的準備中,楊潮最關心的是天氣。

  楊潮之所以瘋狂的裝備了三千艘飛艇,真正的原因並不是戰爭中真的需要那麽多,而是因為跨洋航行始終沒有開展起來。

  楊潮遇到了當年的興登堡號困局,那就是全世界的關注度很高,可是真正的商業卻不夠火爆,因為乘坐飛艇始終被看成是一種冒險的行為。

  楊潮環球都過去了六七年了,之間齊柏林飛艇從中國到美國的航線,依然只能保持一個月一艘的頻率,就這樣都不能保證客滿,從美國到歐洲的航線倒是繁忙一些,但是也只能容納一個月兩趟,其他航線基本上就沒有必要開設了,因此這些商業航線,最多只需要十艘飛艇罷了,這讓齊柏林已經擴張到了一百艘飛艇同時生產,三個月就能下線一批的產量大大浪費。

  楊潮為了支持工業那可是極為瘋狂的,所以統統包銷了,飛艇公司賺到了大筆的金錢,而楊潮積壓了大量的資金。

  為什麽大家認為乘坐飛艇是冒險呢,因為很多科學家都表示過,飛艇不是一種安全的交通工具,他們列出很多看似很霸道的證明公式,認定飛艇不具有抵抗暴風的強度。對此齊柏林曾在報紙上跟專家們論戰過,但是他明顯乾不過那些靠嘴巴吃飯的專家,敗下陣來。

  所以世界輿論依然認定飛艇不過是一種花哨的炫耀工具罷了,日常商務的業務始終就開拓不起來,而只能接待一些嘗鮮的年輕人。

  當然那些專家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幾年齊柏林飛艇還是遇到了好幾次危機,幸好仗著足夠堅強的骨架沒有出現大的災難,但是又一次飛艇甚至被風暴撕破了氣囊,迫降在海面上,等待了足足一個星期才得到救援,這更是打擊了飛艇的安全信用。

  為此齊柏林也開始建立更安全的制度,比如聘請了一大批學習氣象的學生,還有德國氣象科學家免費在齊柏林飛艇公司中工作,皆以研究大氣現象。

  這些人這幾年通過一個月一次的飛艇跨洋,積累大量的氣象資料,構建了一個安全的氣候模型。

  “大人放心吧,現在是最合適的時候。我聽那德國佬說過,說什麽冬天冷,氣流不活躍,所以風暴活動處於冷狀態之類的,我也不是很懂。反正他們說冬天飛艇最安全!”

  負責這次帶隊的龔明德向楊潮解釋道。

  龔明德在戰爭中,帶領過百艘以上飛艇執行轟炸任務不下十余次,但是跨洋航行,他還是第一次,因此還是十分期待的。

  “那就好。一旦出現問題,就緊急迫降。每艘飛艇上都安裝有無線電,相信有很大幾率獲救的。 ”

  楊潮叮囑道。

  龔明德不耐煩的說知道了,就亟不可待的蹬上飛艇,第一個出發了。

  看著一艘艘飛艇升天,足足用了三個小時,所有的飛艇才升了起來,然後在天空中開始編組,用規模宏大的陣型,穿過太平洋,最後橫空出現在美國的國土上。

  如果這樣都不能刺激到美國人采購飛艇的話,楊潮也沒沒有辦法了。

  日本人擁有一百來艘飛艇,而楊潮就用這種方式,告訴美國人,日本有能力48個小時,飛臨美國領土,而他們一百艘飛艇將至少能運送一千五百噸炸彈,或者兩萬人降落美國。

  楊潮相信,當一百艘飛艇,在他們的城市上空,在他們的工業區上空飛行的時候,美國人會考慮一下為保護他們國家安全花點錢的。

  其實楊潮完全是多此一舉了,因為美國國會已經在爭論這個問題了,只是飛艇昂貴的價值讓不少議員在反對而已,因此采購不采購不是一個問題,問題在於撥款數量和采購的數量而已。

  但楊潮也不是做無用功,第三天就出現在美國領土上空的飛艇艦隊,確實給美國人的爭論畫上了句號,美國國會通過了一筆建立飛艇艦隊的特別撥款,總共五億美元,在三年內建立五百艘規模的飛艇艦隊,而第一年他們將購買一百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