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206節 當頭1棒
  三千多艘飛艇,賣出了9億美元的天價,楊潮得到的轉手利潤就超過6億美元。

  這6億美元直接在國際市場上采購白銀,一度將長期保持在40兩的銀價拉高到了35兩兌1兩黃金,然後將換來的10億兩白銀,存入楊子銀行的金庫裡。

  讓楊潮不由感歎,他瑪還是做軍火貿易掙錢啊,自己死乞白賴的在海底搜刮了那麽久,還沒有這麽多。

  同時感慨還是戰爭的廣告效應大,自己推廣了這麽多年,還不如用飛艇去把俄國人的國土炸一遍見效快。

  就在楊潮不斷地數著讓他腎上腺激素不斷升高的金錢數字的時候,有些事情也讓他十分惱火。

  首先是袁世凱外交的軟弱,他竟然沒有趁機收復國權。

  這一場仗打下來,中國的軍事實力已經得到了國際的認可,雖然不至於被認為是一流強國,但是所有國家也都清楚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了,不是想欺負就能欺負的了。

  可是袁世凱的外交部竟然不敢強硬的要求提高稅收,就算從英國人手裡掙不回海關權,但是把進口稅增加個兩三倍還是可以的吧,但是英國人一拒絕他們就不敢爭。

  到頭來也只是把被打敗的俄國人的治外法權取消了。

  但此時中國人還是在享受著大勝俄國,收復失地的喜悅。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喜悅越來越淡,最終一盆冷水徑直潑了下來,因為日本軍隊拒絕從黑龍江失地撤軍。

  1913年初,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的軍隊,都從俄國剩余領土上撤了出來,但是日本人只是將軍隊撤到了赤塔,而其他方面的軍隊,則一個都沒有撤走,包括黑龍江北岸的領土。

  也就是說。日本人將黑兩江流域一百多萬原屬中國的國土霸佔了。按照俄國人跟中國的條約,俄國人放棄1858年以來的佔領的所有領土,黑龍江兩岸當年割讓出去的領土,就應該回歸中國。可以說中國跟俄國打這一仗的最大收獲。就是從俄國人手裡要回了這些國土,可是到頭來全都給日本人佔領了。

  根據日本人跟俄國人的條約,勒拿河以東所有領土都割讓給日本。

  兩份條約中,可以說是有爭議地區的,就是這個黑龍江兩岸地區。

  關於這裡。當年楊潮跟伊藤博文可是有協議的,這份協議當時是保密的,楊潮雖然不怕公開,可是伊藤博文害怕,因此要求楊潮保密,因為伊藤博文擔心他們太早的暴露出野心,會讓列強國有時間干涉。

  說到底中國有充足的理由收回領土,而日本人是單純的侵略罷了,所以日本人的企圖不敢提前暴露,否則戰爭就變味了。

  楊潮當時答應了伊藤博文的要求。但是要伊藤博文跟他簽署了密約,戰後分享勝利果實的密約,跟伊藤博文約定好,中國收回黑龍江以北到外興安嶺領土,烏蘇裡江直到大海的,則劃歸日本領土。

  這份密約,山縣有朋肯定是知道的,這次談判中,楊潮也將此告訴過陸征祥,所以陸征祥在簽訂北京條約的時候。並沒有太過計較條約中的爭議部分,因為爭議部分有密約來進行分割。

  條約簽訂之後,陸征祥開始要求日本撤出黑龍江以北軍隊,將這一部分領土跟中國做交接的時候。日本人卻拒絕了,他們引用《北京日俄關於西伯利亞條約》內容,表示勒拿河以東俄國領土已經割讓給了日本,按照條約文本,黑龍江以北區域也將是日本領土。

  陸征祥引用密約條文,可是日本山縣有朋政府不予承認。認為這份密約完全無效,根本就沒有經過日本內閣的討論,天皇也完全不知情。

  戰爭中造成的情況是,中國部隊在西北方向抵擋俄軍主力,而日軍則從東面攻城略地,黑龍江流域就一直在日軍的控制之中,現在他們不肯讓出來,明顯的擺了中國一道。

  感覺被戲耍的陸征祥詢問唐紹儀和袁世凱的意見,這兩人都頭大起來,他們跟楊潮溝通,楊潮明確的告訴他們,目前東北軍已經不具備戰鬥力了,因為逃兵數量已經超過了一半,絕大多數士兵回家後就不回軍營了,在動員根本就動員不起來。

  沒有楊潮大軍的背書,袁世凱可沒有膽子讓他的北洋軍上,於是他還真拿日本沒有辦法,他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是楊潮設計的。

  從一開始,中隊頂在前面,讓日本人輕松去奪取領土,這本來就是給日本人埋下的一顆地雷。不過一開始楊潮也沒打算把所有土地都當做地雷,僅僅是烏蘇裡江以東部分,那部分領土也是被俄國人奪去的。楊潮跟伊藤博文的密約中,將那部分給日本,就是為了以後挑起爭議的。

  可沒想到伊藤博文被暗殺,山縣有朋連黑龍江以北都不肯交給中國了,這更讓楊潮有理由挑起跟日本人的爭議了。就好像當年俾斯麥跟奧地利聯合奪回丹麥手裡的赫爾斯坦因後,將一部分飛地交給奧地利,目的就是為了挑起跟奧地利的爭議。

  可是山縣有朋之所以有這麽大的膽子,同樣是楊潮給他的,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楊潮讓日本人參觀他的軍隊,告訴日本人自己的軍隊很虛弱,就是在勾引日本人撕毀密約,獨佔東北所有割讓的俄國領土。

  現在看來,山縣有朋確實沒有伊藤博文那樣的外交能力,但是卻比伊藤博文更貪婪,或者說沒有伊藤博文懂得退讓,同時膽子還更大一些。山縣有朋自然看不上中國部隊的戰鬥力,就算戰爭中將俄軍打的節節敗退,可是後面發生的事情,讓山縣有朋有理由相信,中國人主要是靠著飛艇的威力。同時他們也已經不是很認可俄軍的戰鬥力了,中國部隊打敗俄軍,沒有任何說服力,日軍上的話,打的更好。所以貪婪加上蔑視,很容易讓山縣有朋這樣的封建武士。生出貪婪來,從而背信棄義。

  楊潮挑起中日衝突,以日本如今表現出來的貪婪,國際社會會支持誰?不言自明。中國有國際社會支持。這是毋庸置疑的。

  那麽俄國呢,俄國人這次戰爭中,被日本割去了四百萬平方公裡領土,而歸還中國的本就比較能夠接受,現在又看到中國人也沒有得到哪些土地。同樣被日本人給吞了,俄國人會怎麽想,他們會選擇跟誰合作?這也是不言自明的。

  所以眼下推動中日對抗,東北局勢立刻就從中日聯合抗俄,瞬間轉變成了中俄聯合抗日了。

  楊潮感覺自己這一手玩的絕對漂亮,如果是伊藤博文在的時候,估計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伊藤博文甚至不惜放棄絕大部分沒有價值的凍土,也絕對不肯將日本推到俄國的對立面。

  當然跟俄國敵對也是必然的事情了,但是伊藤博文絕對不會因為黑龍江領土問題。而得罪中國,他不但會立刻兌現承諾,接下來還會進一步拉攏中國,聯合保住東北的那些新得領土,結成一個對抗俄國的聯盟。

  可惜伊藤博文死了,山縣有朋這種滿腦子封建擴張思想的家夥掌權了,對於這種人,他們吃下去的東西,讓他們吐出來,比不讓他吃下去還要痛苦。

  雖然幾乎得罪了全世界。連他們的英國盟友都幾乎拋棄了他們,英日同盟變成一紙空文一般的廢紙,可是山縣有朋不但不思反省,已經被軍事宣傳煽動起來的日本人。反而對洋人產生了一種極端的仇恨,就好像二戰中他們仇恨歐美一樣。

  試想一下,當年伊藤博文在的時候,日本人連三國干涉還遼都能忍了,現在他一死,交出去一片凍土。日本人就難以忍受,在外交方面的智慧,山縣有朋拍馬都趕不上伊藤博文。

  當然拍馬都趕不上的,還有經濟。因為就在戰爭結束後幾個月內,日本又一輪經濟危機爆發了,1913年經濟大危機!

  這場經濟危機,主要是因為債台高築,並且戰爭中經濟模式過度的轉向戰時經濟,戰爭結束,重工業部門沒有了大量訂單來源,工人開始失業,經濟萎縮所致。

  原本的歷史上,日本人也在1913年爆發了經濟危機,不過那時候是因為日俄戰爭中一波高漲引發的過剩,而這次日本人不但沒有因為日俄戰爭經濟高漲,反而在1907年就被美國金融危機波及,剛剛恢復過來就開啟了對俄國的戰爭,重工業倒是發展起來了,可是總體經濟其實還比不上日俄戰爭前的最高峰。

  尤其是山縣有朋的執政方式,戰爭結束後竟然拒絕裁軍,要將日本常備軍維持在一百萬的規模,山縣有朋跟伊藤博文一樣都是來自長州藩的政治勢力,他之所以成為競爭最激烈的兩派,根本原因就在於山縣有朋主張擴軍,而伊藤博文一直反對。

  山縣有朋現在掌權了,當然要擴軍了,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國家財政負擔實在是太大了。

  原本的歷史上,日本人剛剛陷入經濟危機沒多久,世界大戰就爆發了,但是這個時代,楊潮可不打算給日本機會,所以才挑動跟日本的矛盾。

  目的嗎?

  “擴軍,我們也要擴軍,尤其是海軍,必須擴軍!”

  楊潮在報紙上大肆發表針對日本的言論,由於身上背著戰鬥英雄的光環,所以他說的話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很多人都表示支持。

  海軍勢力也大力支持這個說法,表示中國目前接受了美英生產的六艘無畏級戰列艦,但是日本人已經裝備了八艘,而且將繼續建造四艘,一旦打起來根本就不是日本的對手,所以開始推動另外六艘的建造計劃,為求跟日本一致。

  迫於輿論壓力,袁世凱不得不宣布海軍擴軍計劃,加造六艘無畏艦,剛好山東就能建造,訂單就給了山東。

  此舉刺激了日本,他們立刻宣布,他們將建造二十四艘無畏艦,他們也出台了英國的二倍建造計劃,英國是針對德國的,日本決定效法英規,針對中國的造艦計劃,中國人造一艘,他們就造兩艘。

  “軍備競賽,就是要這樣!”

  楊潮看到自己的計劃收到效果,心裡立刻得意起來,推動日本人跟中國搞軍備競賽,把有限的資金用於還債,擴充軍備,發展經濟什麽的就先放一放,先軍政策嗎。

  而從飛艇上發了一筆大財的楊潮,則財大氣粗的正在推動新一輪的擴張計劃,以開發東北給山東工業提供市場,同時在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狂潮。

  這個計劃在戰爭結束後就已經制定了,目前已經執行了大半年。

  事實是, 中國的經濟,尤其是山東的經濟,此時依然是極其不健康的,因為遠超實際需求的重工業依然是最大的問題。

  戰爭中消化了上百家工廠的產能,戰後這些工廠開始轉型,在他們設備等調整完成之前,楊潮就得給他們找到市場。

  而這次楊潮不僅打德國人的主意,而且打算自己解決絕大多數資金的問題,忽悠德國人,不過是因為需要德國的技術,同時坑德國人而已。

  但是這個工業計劃大到了即便是財大氣粗的楊潮,也一時間有些壓力。

  因為這次計劃,經過飛艇對工業體系的模擬,要給已經完全投產的近三百家大型重工業工廠提供市場,楊潮必須投建兩千家同樣規模的企業,來給這些工廠提供市場,平均每個工廠的投資還不能少於一百萬美元。如此一來,就需要二十億美元。

  要用投資拉攏經濟,就如同一個越來越龐大的龐氏騙局,你必須不斷的擴大在擴大,用新建工業的投資來維持固有企業的生產,然後一圈一圈的滾動下來。

  而且楊潮不僅僅要搞兩千家大工廠,而且還要開發東北,開發東北數以千計的礦藏,還需要至少十億美元的投資,這樣楊潮從飛艇上賺來的錢,不但沒有結余,反倒虧空出去了10億以上。

  這一筆巨資,楊潮打算利用金融杠杆來解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