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324節 飛機工業
  楊潮自然不可能厚此薄彼,但是飛機工業與汽車業相比,市場更加狹窄,更需要政府的推動。

  現在全世界的飛機客戶,幾乎都是面向政府,準確的說是面向軍隊。

  歐洲通過戰爭,飛機工業終於被刺激出來了,楊潮那麽玩命還是沒有扭轉過科技樹,飛機還是在跟飛艇的競爭中開始頑強的生長了。

  不是飛艇的性能不夠強,而是飛艇的價格始終太過昂貴。

  即便是德國人,戰爭中也開始發展飛機工業,而對他們的的飛艇工業沒有擴展。

  對被封鎖的德國人來說,製造一艘飛艇的物資,可以製造一百艘飛機了。

  見扭轉不過這個大趨勢,楊潮只能積極應對,還好他手裡也是有人的。

  洛克希德就十分合適。

  “洛克希德先生,這就是你們生產的新飛機?”

  楊潮承諾洛克希德,如果他能生產出不輸給歐洲人性能的飛機,他就采購一百架。

  洛克希德還不是和樂意,這幾年他都參加飛艇研究,給飛艇加上翅膀就是他的構想,可是讓他轉向生產飛機,他認為這完全是一種倒退,洛克希德堅定的認為飛艇才是未來。

  楊潮雖然沒有能扭曲飛行科技樹,卻扭轉了洛克希德的思想。

  不過洛克希德還是接受了,畢竟在飛艇公司,他只是設計部一個普通設計師罷了,而且在一群德國人中間,他並不是很受重視,所以他也想要做出一番自己的事業。

  楊潮的說服也起到了作用,楊潮告訴洛克希德,飛艇做的在好,人們只會記住齊柏林,在飛艇上洛克希德完全沒有機會,可如果洛克希德能夠在飛機上開拓出新的領域,才能真正的揚名立萬。

  洛克希德就是這樣帶著猶豫投入到飛機的設計中來的。

  不過他這幾年在飛艇公司還是積累了豐富的設計能力的。也學到了齊柏林公司那種系統化的設計方法。

  先設計,後論證,然後生產驗證,齊柏林公司的擁有一整套包括風動在內的實驗設施。這些都可以借用。

  而且洛克希德還在飛艇公司中學到了最新的流體動力學的理論知識,這對他設計飛機也有極大的幫助。

  所以洛克希德很快就設計出一架飛機,進行了風動實驗,性能良好,可以達到西方同時代的飛機。

  只是:“怎麽兩個翅膀。我看你們在飛艇上可隻裝了一個翅膀啊!”

  這是一架雙翼機,世界的主流就是雙翼機,但是世界的未來卻是單翼飛機,楊潮覺得有必要將這種方向扭轉過來。

  洛克希德解釋道:“飛艇的話,是用氦氣做浮力,但是飛機完全是靠機翼提供升力。飛艇翅膀損傷的話不會出現危險,飛機機翼如果折斷,可就危險了。”

  楊潮點點頭:“我還是喜歡飛艇上那種單翼。你設計一架單翼機吧,不用生產出來,圖紙給我看看就行。我希望能提出一些意見。”

  洛克希德笑道:“那也可以。”

  楊潮的名聲在青島設計界還是很大的,不但因為他是最早的實用飛艇製造者,而且經常給齊柏林飛艇,迪塞爾發動機和西門子的一些設備提意見,而且往往意見十分中肯,所以大家都很佩服楊潮的眼光,不過楊潮可以拿出合理的數學推理,其他人就沒有這個能力了,因為他們不可能單純靠數學推算解決複雜的機械原理,因為那樣的數學模型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楊潮有超級計算機。可以模擬,專門找出問題所在。這讓其他人也只能佩服楊潮的數學能力,而不會產生其他的懷疑,最多懷疑楊潮是找了許多數學天才一起算的。

  洛克希德跟他哥哥還有十幾個從飛艇公司拉出來的技術人員。開始起早貪黑的進行新的設計,他們結合已經出現的單翼飛機,很快推出了一款上單翼飛機,楊潮通過模擬進行了一些更改,但是最大時速只能達到230公裡,楊潮告訴洛克希德說。速度比飛艇沒有優勢,能不能提高速度。

  飛機比飛艇的優勢最大的就是靈活和快速,要是這兩項指標無法超過,那就沒有應用的意義。

  洛克希德只能增強機體強度,大量采用鋁合金材料,然後增大馬力,借助邁巴赫的發動機技術推出了另一款新的飛機,這次速度大大提高,達到了300公裡。

  雖然性能還很原始,楊潮是以每架三萬的價格,采購了十架進行試驗。

  楊潮的目的可不僅僅集中在飛機上,飛機的發展可是能帶動技術的,比如發動機技術,新式的飛機發動機還是用汽油發動機,雖然是水冷發動機,但是楊潮也是個不懂技術的,根本就分不清什麽水冷氣冷,只能讓洛克希德這些人慢慢研究了。

  反正現在這款飛機,各項參數已經超過了歐洲的同行,只要一直保持優勢就好,讓中國的飛機技術始終保持在前沿。

  借著處理汽車和飛機的事情,楊潮在青島多待了一些時日,仔仔細細參觀了這座城市。

  現在的青島依然有80萬德國人,其中有50萬婦女10萬兒童,剩下30萬人,基本山都是技術人員和投資者。其中光是技術人員就有18萬人,直到現在這些人依然是山東的技術骨乾,雖說已經有大量的中國新生代技術人員出現,想要完全替代他們也很困難。

  這些人的工資始終很高,普通技術人員還好點,現在已經拉平到了跟中國工人一個等級,否則就沒人會用他們了。但是最高級的技術專家,依然拿著全世界最高的工資,中國有專家能力的技術人員也不會比他們工資低,完全市場化調節就這點好處。高低都是市場決定,讓工人和資本家去博弈。

  只是這些拿著高工資的德國人現在日子可不好過,他們的積蓄大量的被鼓動購買了德國人的國債,而這些債券都是私下發行,楊潮沒有允許,他們就不能在市場上流通,只能悄悄的在德國人中間交易。

  而這些債券將會在戰後變成一張廢紙,他們的財富會隨著德國的戰敗,而蒸發一空。

  楊潮很清楚這些變化,卻沒有阻止,因為那樣就能讓這些人繼續留在青島賣苦力,而不是戰後回到德國去過退休生活了。

  青島的城市發展則冠絕山東,沿著膠州灣,德國人在這裡修建了大量的港口碼頭,現在已經有3萬噸級的碼頭了,可以停泊最大型的商船,只是戰爭期間這裡略顯冷清,主要是中國國內一些商船停泊,美國商船主要在煙台停泊,而其他國家的商船,則基本上不來中國了,起碼戰前是很難看到他們了。

  不過沿著碼頭,則是環繞海灣的城市群,這比後世的青島面積都要大,因為在摩天大樓沒有興起之前,城市要發展,只能從面積上著手,骨架就迅速的攤開。

  不過一西門子為首的德國交通企業,在城市中修建了大量的電車,倒是讓這裡的交通始終保持暢通。

  但楊潮更關心的是青島的管理機構。

  李富安的人馬已經完全接管了青島,現在德國官員真的只是顧問了,完全說不上話。

  李富安這點讓楊潮很認可,可唯獨一點讓楊潮很不放心,這小子太西化了,除了開會,他始終是西裝革履,住的是洋房,吃的是西餐,喝的是咖啡,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任何中國人的樣子。

  他出身大家族,但家道中落,全靠著自己的努力才爬起來,顯然李富安內心是不自信的,雖然他拚命工作,是最典型的工作狂,而且總是表現的很強勢,從他打斷他堂弟的腿就能看出來,但是不能掩飾他內心的不安,他是一個很缺乏安全感的人。

  盡管如此,楊潮依然很器重李富安,很認可他的能力,也認同他做的貢獻, 等范文勳章設計出來後,楊潮打算授予他第一枚銀質勳章,金質和玉質的則還不能給他們,金質的得等再過幾年,而玉質的,那就真的得是做出范仲淹、文天祥那樣能夠起到警醒後人、影響歷史的人才能得到,不是給一般人準備的。

  “德國人管理最成功的一點,不是他們軍隊一般的高效,而是他們的建立的福利保障體系。青島現在的稅收佔據整個山東的近四成,你們繼承的這個福利體系應該是可以保持的。而且不但要保持,而且要學著改進。”

  聽完青島市政府的的報告之後,楊潮向他們提出鼓勵和要求。

  12月,楊潮才離開青島。

  然後去煙台走訪了一圈,煙台的發展沒有青島規模大,這裡只有200萬人,但是發展更均衡一些,這裡的商業和輕工業同樣發達。

  而東營純粹是一個輕工業基地了,而且基本上是華商獨自,以紡織業為核心產業,新興產業只有王求的化纖工業。

  但是輕工業為主的發展模式,讓東營的城市反而更大,比青島都大,也是沿著海岸,在數百萬畝的鹽鹼地上瘋狂擴張。

  現在的人口已經達到了500萬,人口達到500萬的城市,那已經是另一個類型了,出現了許多新的特殊問題。

  比如城建問題,但最嚴重的而是犯罪問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