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330節 遷都動議
  茶館裡的人嚇了一跳,楊潮站起來,向大家拱手:“打擾,打擾了。”

  一摸口袋,發現沒帶錢。

  “黑牛把錢付了!”

  說完,楊潮又向呆了的老夫子點點頭,拱拱手然後走出了茶館。

  走了半晌,老遠聽到一個聲音:“大總統,別忘了遷都啊,遷都才會太平啊。”

  楊潮離開茶館,緊趕著去了趟議會,因為那裡還被圍著呢。

  “在下向各位尊敬的議員道歉。實在是蔡司令與在下相處久了,這感情深厚,所以著急了一些,孟浪了一些。當然他此舉屬於擅自調兵,在下一定給各位議員一個交代。回頭就把他調走。”

  江蘇省議員嚇壞了,也氣壞了,楊潮的道歉讓他再次恢復了一些生氣,但是更生氣了,他們一直認為楊潮是個講道理的人,但是沒想到楊潮會玩這一手,這不是跟袁世凱一樣嗎,說他跟袁世凱一樣想當皇帝,看來絕沒有冤枉他。

  “必須撤職!”

  有議員喊著。

  “好,撤職。”

  “必須查辦。”

  “好,查辦。”

  楊潮滿口都答應下來,這才將地下一個個議員安撫下來,這時候他們才反應過來,說到底楊潮是大總統啊,這心裡又有些忐忑起來了。

  “在下聽人說,這南京城裡有龍氣啊,說遷都到南京才會天下太平。各位議員覺得呢?是不是該把首都遷到南京來啊?”

  所有的議員愣了。

  接著他們分裂了。

  有的人面紅耳赤的表示應該遷都南京。

  有的說龍氣王氣直說都是迷信之說,皇帝都沒了,還提龍氣,別有用心。

  楊潮可沒空聽他們爭吵,趕緊就撤了。

  遷都南京是一個辦法,其實遷都南方都行,因為江南是經濟重心,距離山東也不遠,遷都江蘇,能夠兼顧到上海和山東兩個工業中心。最關鍵的是,南方的人口比北方多的多,糧食產量也多於北方。

  很顯然要發展經濟,南方的條件比北方好太多了。別的不提,光是環境承載力就意味著南方更能承載高汙染的產業,而想完成工業化,汙染總是不可避免的,無論如何都少不了要汙染環境的話。當然是南方比北方強了。

  不光是汙染問題,還有用水問題,北方可是很缺水的,淡淡是農業和生活用水還罷了,工業用水那可是大戶,後世的重工業過多的布局在北方,蔓延京津的霧霾就不說了,關鍵是各種缺水。

  這是從經濟和人口上考慮的,從政治上考慮,清末以來。總是南方先亂起來,所以從穩定方面來講,最好將政治中心南移。

  所以南京顯然比北京更適合做首都。

  楊潮只是在南京議會隨便提了一口,就讓南京議會決裂了,不知道怎麽回事,江蘇的議會中竟然聚集了大量的保皇派,當然也有新派人物,有老派人物,其中的保皇派對楊潮抱有惡意,新派人物中。有一部分人對楊潮要提倡舊文化不理解。

  但是真正死心塌地反對楊潮的人總數並不是很多,大多數人物還是比較支持楊潮的。

  結果當楊潮拋出要遷都南京後,首先那些平時比較中立的傳統鄉紳就一邊倒的支持,新派人物中也有一些覺得南京後。誰不覺得家鄉好啊?這下子就只剩下保皇派對楊潮采取敵意態度了。

  雙方自己先吵了個不可開交。

  新派人士認為,如果首都能遷到南京,那對南京,對江蘇,甚至對整個江南的發展都是大大有利的,他們不斷的陳述南京的優勢。什麽靠近長江交通便利了,什麽物富人豐供給方便了。

  傳統老夫子純粹是出於老思想,老派則說自古王都東即西,要麽洛京,要麽西都,北京乃是胡都,朱棣亂國才從南京牽走,否則大明都不至於亡國的。

  議會裡的爭吵還沒結束,南京就成了全國媒體的焦點。

  因為南京的老百姓砸開了張勳的省長府,把張勳打了個半死,綁起來遊街了。

  而楊潮此時正好身在南京,他身上不是屎也是屎了,內情根本就沒人關心了,矛頭直指楊潮,大肆指責楊潮恣意妄為,侮辱地方大員。

  楊潮知道這個黑鍋他背定了,他乾脆也不解釋,只是將當時的事情,寫了一封信給王寵惠,告訴他自己有錯誤,因為自己負氣,結果護衛緊張圍攻了省長府,引起了老百姓效仿,將張勳給抓起來遊街,楊潮表示自己願意承擔應有的責任。

  接著就沒有任何其他辯解了,這種事你只有等待風頭過去之後,在解釋才有人聽,現在這個時候越解釋越像是掩飾,喜歡感情用事的中國人是不會仔細分析真相的,他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情況。

  不過外地的批評聲很大,但不過是媒體,是輿論,是一棒子文人墨客罷了。

  當然還有喊好的,有人把張勳的劣跡扒拉出來反覆的表示,楊大總統乾的好,這種蛀蟲禍害早就該槍斃了,好吧,這些喊好的也認為是楊潮乾的。

  江蘇當地百姓自然是喜不自勝,這個禍害被收拾了,那可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啊。

  不過張勳黨羽們嚇壞了,尤其是議會中那批狗腿子,一個個爬到楊潮租住的酒店外,跪在地上磕頭認錯,表示希望楊潮放了張勳。

  張勳遊街完後,被老百姓掉在了菜市口的石牌坊上,那叫一個淒慘,張勳畢竟是六十多歲人了,被扒光上衣,掉在牌坊下,花白的辮子迎風飄蕩,底下是一個個叫罵的老百姓,還有架著照相機的記者。

  楊潮立刻就派兵去把他放了。

  之後江蘇老實了,張勳直接跑回了老家,不問世事,楊潮則專心在報紙上宣揚遷都南方的問題,他沒有直接說要遷都南京,只是表示該在南方選擇一個地方做首都,因為南方的發展條件更好,人口更多,物產更豐富,交通更便利。

  慢慢的大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遷都的問題上,因為遷都無論在任何國家,都是一件重要的政治事件,很快大家就把張勳給忘記了。

  而這時候,楊潮的飛船潛伏在杭州的地下,經過一個月的準備,鬧出了一個大動靜。

  這幾日杭州都是陰天,天上濃雲密布,杭州鳳凰山麓,這裡只有一些村莊,農戶和獵人生活在這裡。

  這些住戶發現,夜裡的雷聲響了一夜,很多人都嚇壞了,因為很多人發現,腰身粗的閃電一個勁的往地下鑽,第二天當這些人跑去山下的時候發現,閃電轟擊出了一個巨坑,坑中顯露出了一些歷史遺跡來。

  南宋臨安皇宮出土了。

  當地軍隊立刻出動,將現場保護了起來,防止百姓破壞。

  然後一級一級呈報到了中央,當地懂保護的人士呼籲,立刻進行挖掘和保護。

  楊潮收到消息後,立刻指示,尋找合適的人員,組成救護隊進行搶救性挖掘。

  可是一時真的找不到合適的人手,楊潮發現,這些年他忽視了培養考古工作者。

  不過傳統的金石學老夫子倒是不少,組織了一大批這樣的人物,他們進駐現場,很快就判斷認定,這裡是宋代臨安皇宮遺志。

  整個國家轟動了,全世界歷史學界都轟動了。

  可惜西方因為戰爭的關系,沒有辦法參與進來,美國人就比較輕松了。

  楊潮還真的想到了幾個美國人,感覺他們應該到了有用的時候。

  蒙古高原上,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奧斯朋博士,正在帶隊進行考古發掘,他此行頗有周折,起先是悄悄來的,結果被當地牧民發現扣押,之後請求中國政府放行,歷經周折才得到許可。

  奧斯朋是一個思想特異的人,這個時代考古學界已經慢慢開始確定人類起源於非洲,世界各地,尤其是中東地區發現的人類化石證明了這條清晰的人類遷徙線路,但是出於種族主義思想,很多白人科學家很難接受這樣的結論。

  於是各種起源論興起,歐洲試圖證明歐洲人是單獨起源的,可是歐洲的人類化石歷史太短,只有幾萬年的。美國人則試圖證明美洲人是獨立起源的,不知道這跟美國白人有什麽關系,就算美洲人單獨起源,那也是人家印第安人的事情。

  奧斯朋在美國沒有找到證據,於是他開始提出人類起源於亞洲的觀念,認為人類起源於亞洲然後傳播到全世界,人類起源於亞洲總好過非洲更讓美國人接受。

  奧斯朋還推斷,蒙古高原應該是人類最有可能的起源地之一,於是組織了考察隊來蒙古考古。

  因為奧斯朋的論點很符合楊潮的胃口,於是就允許他在蒙古考察,但是要求他帶領一百多個中國學生進行學習並一起工作,有這麽多中國學生做幫手,奧斯朋此行成果頗豐。

  雖然沒有找到人類化石,但是他們先找到了一些蛋化石,之後又找到了一些骨架化石,奧斯朋經過推論認定,這是一種遠古物種——恐龍!

  “博士,有電報來了,中國杭州發現了他們國家一千年前的一座南宋宮殿,請我們去幫助挖掘保護!”

  奧斯朋正拿著一隻恐龍蛋化石正在測量數據做研究,突然一聽這個消息,眼睛一閃,露出一種興奮狀。

  “立刻收拾,明日出發!”

  他立刻就做了一個決定,因為作為歷史學博士,他對中國歷史還是很清楚的,知道南宋時期中國的國際地位,他相信通過開挖宋代宮殿,他奧斯朋會在考古學歷史上載入史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