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319節 與俄矛盾
  回京述職的吳佩孚跟楊潮會面,詢問接下來的軍事行動,他尤其關心的是中國會不會向歐洲出兵。

  吳佩孚已經建立了大大的功業,這幾年打遍天下無敵手,打敗俄國人,打敗了日本人,在亞洲已經沒有敵手,但是歐洲呢,曾經給與中國最強大恥辱的英法呢?

  “打,打個p!”

  楊潮沒好氣的罵道,他感覺吳佩孚是打仗打上癮了,不喜歡戰爭的軍人,不是好軍人,甚至不是合格的軍人,意大利軍人倒是愛好和平,可那吊樣,還是別提了。

  吳佩孚流露出來的態度就是想跟德國站在一起,跨越歐亞大陸去西方作戰,跟英法軍隊交一下手。

  “真的不打了?”

  吳佩孚還有些納悶,報紙上不是天天在說對歐作戰嗎,國防部不是多次跟德國磋商過出兵事宜了嗎。

  “你這腦子怎麽長的?你還是陸軍總司令,就這認識水平?你告訴我戰爭是什麽?”

  這個問題一下子把吳佩孚問蒙了,戰爭的解釋太多了,國與國,民族與民族,最激烈的搏殺,為爭奪利益而進行的武力競爭,或者說就是打群架。

  楊潮看他回答不出來,自己道:“戰爭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特殊的外交關系,是極端情況下的外交活動。”

  戰爭也是外交,所以西方人戰爭前會相互由外交官宣布進入戰爭狀態,戰爭狀態就意味著兩國間的關系變成了戰爭關系,這是一種特殊的,不正常的關系和狀態。

  “目的是什麽?”

  楊潮又問。

  這個吳佩孚就很清楚了,英國鬼子對現代外交的根本定義就是:“利益!”

  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英國外交家和首相帕麥斯頓的那句“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都傳承了七八十年了,早就成了國際外交關系的圭臬,現在國與國之間。

  談論的只有利益,表達相互關系親密的時候,往往說“我們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不在說“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了。

  “沒錯。利益!歐洲有我們的利益嗎?”

  吳佩孚頗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打仗是他作為一個軍人的抱負,作為一個受過傳統教育的文人的執著,而這一切跟利益毛關系都沒有。

  “歐洲沒有我們的利益,為什麽去歐洲打仗。跟德國人接觸。不過是在打牌罷了,這是一把外交好牌!”

  楊潮跟吳佩孚解釋著,楊潮始終認為,一個不懂政治外交的軍官,永遠稱不上軍事家。

  吳佩孚看來還差一些,畢竟還是太年輕了,整個軍隊都太年輕了,整個國家都太年輕了。

  年輕就意味著不成熟,就意味著冒進,意味著不安定。

  所以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楊潮知道,這個古老國家的年輕政權,還很不穩定。

  一場戰爭上建立的國家,很容易在另一場戰爭中失去,同樣突然崛起的地位,也很容易突然跌落,就好像德國人在19世紀飛速崛起又飛速跌落一樣。

  “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穩定,好好把戰爭果實消化一下。軍隊雖然打了許多勝仗,也培養出了大批的軍官。但是真跟其他國家相比,我們的軍隊在軟實力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九成的士兵都是文盲,半數的軍官都沒經過正規教育。這顯然不是一隻現代化的軍隊。”

  楊潮總結道。

  “所以,接下來你的工作重點該放在軍隊正規化方面。

  老兵該複原的就複原,軍隊需要新鮮血y。想要回家的就發路費複原,傷殘人士需要得到妥善處理。願意繼續當兵的老兵,也要進行積極的培訓,教他們文化知識。讓他們在戰爭中學到的經驗變成寶貴的軍事知識,這可是用命換來的經驗,需要傳承下去,不然代價就太大了。”

  “北洋陸軍大學,雲南講武堂這些有了自己文化傳統的軍事學校,我們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繼續擴大,爭取十年內讓我們的所有軍官,都能學到系統的軍事知識。”

  楊潮繼續道。

  “另外軍隊中的醫療條件也要改善,通過戰爭我們可是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外科醫生啊,但是護士卻極少,接下來要廣招女護士,組建合格的野戰醫院。這些工作都十分重要。”

  “還有軍隊的動員體系也不夠完善,之所以能組建幾百萬大軍,說白了是我們的人多,很多窮苦地方的士兵是為了軍餉才來的,而不是懂得他們在為國家盡義務,這樣的士兵,上了戰場逃跑也就不奇怪了。接下來建立義務兵役制度,當戰爭爆發的時候,大家都有義務,這樣別說幾百萬了,一千萬,兩千萬的軍隊,我們也組建的起來。這樣的國家還會怕被侵略嗎?”

  楊潮的目的是,在用十年時間,將軍隊徹底正規化,他已經用了十年打造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下個十年,就是將這個軍事力量強化,制度化,這樣無論有沒有二戰,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會越來越高,英國人即便沒有二戰的削弱,也會慢慢的衰落下去,到底是中國接過他們手裡的霸權,還是美國人得到英國的傳承,楊潮也不敢肯定,但是他肯定,中國起碼得到了一個機會。

  “那就是說,不會有戰爭了?”

  吳佩孚歎道。

  楊潮道:“這不是你c心的事情,作為軍人和軍官,你要做的,就是時刻準備著應付戰爭,隨時都準備著第二天就要開赴前線。所以接下來老兵、傷殘士兵開始複原和安置,新兵依然要抓緊時間訓練,一切都以進行歐戰做準備。

  ”

  吳佩孚領命回東北去了,哪裡有太多收尾的事情需要他主持,比如戰俘問題,比如佔領地問題。

  最重要的是外興安嶺以北的領土問題,哪裡已經成了俄國人跟中國人矛盾的根源。

  日本跟中國簽訂的條約規定,日本一切海外領地都割讓給中國,那麽勒拿河以東,外興安嶺以北的國土,意味著割讓給了中國。

  可是那是俄國人一直想要收回來的,他們在打歐戰的情況下,海派了200萬人來遠東作戰,目的就在這裡,可是日本向中國投降了,根本就沒有跟俄國人談判,現在俄國和日本兩國,在法理上還是戰爭狀態,沒有簽訂和平友好條約,而俄國人想從日本手裡搶回的國土,已經被日本割讓給中國了。

  那麽俄國人會怎麽辦?

  跟中國再次爆發戰爭?

  俄國人還真沒有這個本錢了。

  俄國人跟自己的同胞,在烏拉爾山以西,整個俄國國土上打了一年的仗,有輸也有贏,沙皇軍隊和蘇俄赤衛隊互相放血,大家在從北方波羅的海到南方黑海,從烏克蘭到烏拉爾,拉鋸了一年時間,到頭來戰局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布什維克依然佔據著彼得堡、莫斯科,依然佔領主要工業城市,而沙皇則佔領了廣大的農村,卻被四處出沒的農村赤衛隊給折磨的苦不堪言。

  沙皇軍隊已經損失了200萬上下,蘇俄赤衛隊則傷亡更大,雙方總傷亡達到了500萬,可是仍然看不到短期內結束戰爭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沙皇不可能將太多兵力留在東方,整個烏拉爾以東隻留下了十萬軍隊維持秩序,赤塔更是只有兩萬來人。

  因此除了赤塔周邊,沙皇根本就沒有能力控制外興安嶺其他地域。

  在日本人的配合下,中國國防軍一步步想著東西伯利亞深處推進,這裡除了一些當地土著居民外,俄國勢力早就被日本人清除掉了。

  黑龍江口的廟街,庫頁島,勘察加半島,凡是現在有人能居住的地方,都被日本佔據,現在則一個個轉交給中國。

  過去的俄國人呢?

  過去的俄國人本來就不多,而且主要聚集在黑龍江流域、貝加爾一帶,並且開發出了大片的土地,西伯利亞的農產品出口西歐各地,這裡的農業是支柱產業。

  結果日本人佔據這幾年,移民了幾百萬日本人,日本人可沒有那麽好說話,他們奪佔了俄國人開發大片耕地,將俄國人趕去開荒,結果是大量的俄國人被迫返回貝爾加湖以西,回歸沙皇的懷抱,少數則躲進了山裡大起了遊擊,最後被日本人剿滅。

  日本人驅逐了俄國勢力後,中國人來了,現在打敗了日本人,自然是要接收這裡的。

  但是俄國人是不會甘心的,他們多次提出交涉,拿出當年中國的承諾說事,抗議中國人背信棄義,表示當初說好的中國收回黑龍江,俄國收回東西伯利亞的,現在中國人通吃這算怎麽回事。

  陸征祥外交部則只派出了一個小參讚應付俄國人的抱怨,口徑始終堅持,中國是從日本手裡割讓這些土地的,跟俄國人沒有半分錢關系,從法理上俄國跟這些土地已經沒有關系了,不但不答應將那些國土歸還俄國,反而開始照會沙皇政府,要求他們撤出赤塔,否則中國有權采取任何行動,其中包括軍事行動。

  中國對俄國發出的強硬照會,很快就被人解讀為,中國在準備對俄國,也就是協約國的戰爭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