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318節 啟動日本工業
  在楊潮的命令下,李富安籌集了一個精乾團隊,以留學過日本的留學生為主力,立刻趕往日本。≥,

  他們要在日本也成立一個戰時工業局,楊潮打算將美國訂單中的步槍中的大多數訂單,都交給日本人來做。

  日本不缺技術工人,甚至也不缺機器設備,缺乏的只是市場而已。

  盡管這幾個月大量的日本技術工人在政府的鼓勵下來中國打工,讓楊潮最後投產的5000家大型工廠的技術力量一下子得到了加強,終於可以全速生產了,這批工廠是戰爭第二年的時候才依次投產,到了今年才全部投產,但是工廠好建,人才難得,本來這些工廠是計劃從德國招募技術人員的,但是歐洲戰爭讓德國人不可能到中國來工作。

  所以技術力量始終很不足,生產能力無法徹底啟動,現在好了,日本的熟練技術工人,填補了德國人的空缺,加上自己培養的技術能力,讓工廠擁有了充足的人力,開始全速運轉起來,為美國生產大量的裝備。

  日本人很幸運的分到了一杯羹,當然只是殘羹剩飯罷了,楊潮是不可能讓他們發戰爭財的,訂單統一由戰時工業局分配,采購價和出售價之間的差額極大,比如每隻步槍給日本人十兩銀子加工費,轉手賣給美國人就是50兩,這不算貴了,當年日俄戰爭的時候,楊潮可是賣過80兩銀子的。

  隻掙一份辛苦錢,可是日本人還是很滿足的,材料是工業局提供的,他們隻負責加工,能掙到10兩銀子,可以養活幾萬工人。何樂不為。

  不過就算讓這些工廠直接參與發戰爭財,他們也沒有能力,首先日本嚴重缺乏外匯,沒有中國提供的材料,他們根本就開動不起工廠,所以對此他們只會認為是一種扶持。

  不但日本的工廠滿足。日本政府更是大量促成,積極配合李富安對日本工業的管制,高度服從的日本人很快就將工業調整到了戰時模式,開始不斷的生產出各種軍事物資。

  於是就業率開始上升,日元開始穩定,日本人開始一點一點積攢外匯,向著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的道路前進。

  雖然中國報紙上出現了很多對政策的批評聲音,被幾次戰爭勝利鼓動起來的民族主義,要求滅亡日本。他們不斷的翻出甲午戰爭來說事,拿出旅順大屠殺來說事,他們說的沒錯,這些東西本就是楊潮讓富強報最先開始帶動的,那時候是為了戰爭,現在則被其他報紙引用。

  報紙上對政府對日本的優待十分不滿,民族主義往往有一種狹隘的情緒,但是很多傳統文人也對此表示不滿。他們認為日本戰敗了竟然沒有割地,應該佔領四島中的至少兩島作為賠償。這是開疆拓土的封建帝王思想在作祟。

  當然也有表示支持的,中國親日分子還是很多的,比如在北大任教的魯迅先生就表示,把日本趕盡殺絕沒有意義,會付出沉重的代價,而且日本國土狹小。土地貧瘠,物產不足,完全沒有強行佔有的意義。

  同樣有傳統文人讚同,他們認為存亡繼絕乃是大恩大義,日本應該永生永世感謝****。沒錯這些人把****都搬出來了,他們認定日本人會像朝鮮人那樣感激中國。

  但是民族分子不滿,表示日本雖然沒有資源,沒有土地,但是不滅了日本如何告慰那些死難的生靈。什麽存亡繼絕,他們更不稀罕,歷史功底強悍的還表示,存亡繼絕是對內的,齊桓公存亡繼絕當然能得到諸侯國的感恩,可是漢存匈奴有五胡亂華之禍,唐存突厥也有五代十國之變。現在姑息日本,將來必成大患。

  楊潮對此並不在意,相反還饒有興致的每天翻看報紙,文人能獨立思考比什麽都重要。

  “霸道?”

  看到一個個傳統學者以齊桓公的事情說事,楊潮覺得還是靠點譜的,傳承幾千年的歷史誰說是沒有用的,一味學別人,今天學日本,明天學美國,後天學蘇俄,沒有什麽前途。

  中國歷史中可資學習的東西多了,春秋爭霸未必不能套用,現代這個時代,在滅國開疆確實已經沒有意義了,而且日本的疆土,確實沒有什麽值得開拓了,最重要的是吞並了日本,可就多了幾千萬文化獨特,自我認同極強的日本民族,中國的民族就夠多了,在加一個大民族,難道要學奧匈玩多元帝國?

  所謂霸道,謀的不是統治,而是控制,成本要低的多,但卻能更大程度上讓別人為我所用。

  美帝為什麽不滅了日本,除了因為殖民統治的成本太高,還有就是他們要利用日本來牽製蘇聯,後來用來牽製中國。

  中國不需要日本來牽製美國,因為日本就在中國的臥榻之側,用日本牽製美國,那就要武裝日本,這是養虎為患啊,沒有可供牽製的對象,就要有自己擼袖子掄胳膊上的勇氣,像英法那樣,既沒有膽量打擊蘇聯,就想到準許德國武裝對抗蘇聯,最後只能讓自己受傷。

  但是日本真的沒有用嗎?

  那倒未必,日本聽話,這就是最大的用處,中國建立東亞的霸主地位,當然靠硬實力,但之後維持霸業,還是更多要使用軟實力的。

  這時候,日本這個民族就比較有用了,他們這次失敗,肯定會產生一股反思潮,而日本人的反思往往比較奇特,往往不願意從本質上分析問題,而是只看表面,西方壓倒東方後,他們立刻全面學習西方,等他們被美國打敗之後,立刻著手開始模仿美國,他們輸在重工業上,二戰後就積極發展重工業。

  這是一個重視技術性的民族,這是他們成功的地方,也是他們始終只能做二流角色的原因。

  日本這次戰敗後,肯定又會思考,然後開始模仿中國的一些制度,傳播中國的軟實力。

  同時用日本來製衡朝鮮可謂妙招,就像後世的美帝在日本和韓國之間玩平衡手,讓這兩個國家永遠無法離開美國人。

  朝鮮人雖然現在還比較聽話,但是朝鮮的民族主義還是比較厲害的,等他們強大了,難免會生產某些不切合實際的東西,比如大民族主義之類的。

  而日本人在這方面就很識相,他們永遠不會反抗一個比他們強的國家,當然只要這個國家能控制他們,他們會非常聽話,聽話到讓你非常舒服。

  比如楊潮還一直擔心軍隊駐扎日本會有些麻煩,甚至做好了武力鎮壓的準備,誰知道日本人對待中國國防軍態度讓人驚訝,東京始終秩序井然,除了個別軍官自殺外,沒有反抗的百姓。

  普通百姓甚至對中國士兵十分歡迎,因為這些士兵手裡有大把的銀子(紙幣)。

  就好像二戰後,日本人歡迎美軍一樣,不提日本政府為中國士兵修建的慰安所了,大量的日本婦女經常邀請休假的士兵到他們家中做客,用日本美食、和她們的身體招待他們。

  其中很多婦女都是在戰爭中失去了丈夫,變得沒有經濟來源的女人,甚至他們的丈夫很可能就是被這些中國士兵打死的,但戰爭跟這些女人有什麽關系,他們的丈夫死了,國家照顧不過來她們,她們還要贍養自己的孩子,不找有錢的中國士兵,找誰?

  由於很多中國士兵常年出入日本婦女家中,甚至出現了一種特有的社會現象,許多日本孩子擁有了一個中國爸爸。

  這就是東方民族的尿性,誰也別笑話誰,要找能找到一大批讓人讚歎的優點,要翻也能翻出一大幫子讓人惡心的糟粕。

  英國打鴉片戰爭,英法進北京城的時候,老百姓第一時間不是想著反抗侵略,而是提著籃子去找洋人賣雞蛋,為宰了洋人而沾沾自喜。

  東京被佔領了,普通日本人沒有想著打遊擊戰,而是想著怎麽從中國士兵身上榨乾他們的軍餉。

  至於遊擊戰爭?別傻了, 你又沒有滅國,人家不滅你的國,打什麽遊擊戰啊。統治日本的還是那個天皇,就好像統治中國的還是那個皇帝一樣,鬼才願意反抗。

  對此,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議,日本投降後,西方人並不看好中國有能力維持東亞霸權,尤其是英國人,他們可是很清楚維持殖民統治的困境,到處遭遇的反抗和抵製,會讓你感到崩潰,就是非洲的黑叔叔都不好統治,更何況日本這個已經進入過世界列強的國家。

  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日本人如此輕松決然的從一個強國,過度到一個被軍事佔領的國家,心安理得的程度讓西方人傻眼。

  要是英國人知道日本是這樣的一個民族的話,他們會不會早早就把日本佔領了,然後以維持天皇統治來控制這個國家,讓這個國家成為一條足夠聽話的看門狗,看守他們在亞洲的利益。

  還是人家美國佬手段高明,當然也跟他們對日本進行了方方面面的研究,《菊花與刀》那本書就是研究的成果之一,所以後世美國佬就找到了如何跟日本玩耍的最佳方式。

  英國人不會玩,所以現在他們感到有些措手不及,日本如此馴服,意味著中國可以盡快騰出手來,盡快的參加歐洲戰爭了。

  請各位書友訪問9??9??9??w??,m.9??9??9??w??,純綠色清爽閱讀。9?9?9?w?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