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146節 經濟危機
  楊潮很有錢,不是一般的有錢。  日俄戰爭期間,光是步槍就賣出了80萬隻,每一隻他最少提走了額外50兩利潤,這就是4千萬兩銀子,然後還有大炮、炮彈等等,最後總計打到了8千萬兩。還有最後兵工廠的分紅2千萬,通過一場戰爭,楊潮攢下了一億兩的家底。

  這筆巨額財富,一舉解決了楊潮的資金壓力,港口、鐵路的投資完全不是問題了。

  這些錢暫時全都存進了在上海成立的中國工業發展銀行,這家銀行實行穩健經營方式,不向任何商業機構貸款,隻向實體經濟也就是新興工業放款,地域上不分南北西東,只要是中國的工業企業,只要運營情況良好,無論大小都可以申請貸款。

  目前的業務主要在上海和武漢,因為這兩地的工業企業最多。

  “謝冠輝總董那邊的數據顯示,我們銀行帳上目前還有五千萬兩銀子。另外還有黃金十萬兩。”

  “盈利情況呢?”

  “每年利息總計五百萬兩。匯兌業務只有一百萬左右的利潤。”

  楊潮的貸款利息不高,一年百分之十,比各國的債券當然高了一些,但是對於商業貸款來說,低了兩成。

  因為在上海、武漢、重慶、廣州等十幾個大口岸都設有分行,匯兌業務也是主營業務,但還是競爭不過洋人銀行,甚至連票號錢莊都競爭不過,利潤很薄。

  “你告訴謝冠輝,我們不是有十萬兩黃金嗎,可以發行金票。一兩金票含金量一克。”

  楊潮已經發現,之所以匯兌業務不行,跟自己的網絡隻局限在國內有關,因此只能介入國內市場,而國內市場的匯兌,主要都把持在網絡覆蓋全國,並且人脈關系練成一體的山西票號和江南錢莊手裡。

  楊潮也沒想過要跟這些薄利多銷,主要靠人脈關系吃飯的票號競爭,他的目標是洋人銀行,但是洋人銀行之所以能在中國佔有一席之地,就是因為他們的網絡是國際化的,他們可以在中西資本之間進行溝通。

  而西方銀行都是以金本位計價的,也就是說中國的洋人銀行,是在金銀之間進行兌換的,這才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楊潮打算發行金票,也在金銀之間進行匯兌。

  “鐵路公司最近的經營如何?”

  現在整個中國鐵路都歸楊潮管理了,而楊潮將鐵路公司改組成了一個私營企業,用煙濟鐵路公司兼並了津浦鐵路、京漢鐵路等鐵路線路,當然他沒有明確公告這一點,因為張之洞那些人絕對難以接受,可是內部的核算等等,其實就已經是一個實體經濟了。

  鐵路公司的經濟是獨立的,股份上,朝廷佔有五成,楊潮佔有四成,詹天佑那群人佔有一成,當然朝廷投資鐵路的債務,也都被鐵路公司承擔了,目前負債一千五百萬英鎊,兌換成白銀在一億兩左右。

  “鐵路公司帳面流動資金目前是兩千萬兩銀子,預計年運輸業務的利潤為八百萬兩。”

  “多了!八百萬兩銀子,這運價定的還是高了。告訴詹天佑,跟大宗商品的華商簽訂一些長期合作合同,給與他們三到四成的優惠。”

  楊潮說道。並不是真的運價高了。老實說這個時代中國的運輸費用還是很誇張的,從江南運輸茶葉到蒙古,價格可以翻十倍。各地的糧價差距也非常大,但是鐵路開通之後,大家發現,鐵路影響到的地方,糧價波動一般不會超過百分之十,鐵路的意義就在這裡,大規模的平抑物價,

更合理的分配資源,所以有的國家哪怕是虧錢也要大修鐵路,原因就在這裡。  而中國不存在虧錢的問題,因為鐵路相比長期以來存在的內河船運,甚至人挑馬扛,駱駝客等運輸方式,將運費降低了一半以上,哪怕就是鐵路運價定為這些運輸方式的一半,商人也更願意走鐵路,因為更快速,更有效率,鐵路的利潤就來自這種效率提高中的一部分。

  “這是一份我擬定的名單。但是低調一些,雖然瞞不過洋人,但是也不要鬧得沸沸揚揚,最後洋人肯定要找麻煩的,讓他們遲點知道,就遲點找我麻煩。”

  楊潮交給李思第一份名單,上面為首的就是大生紗廠。

  華人的工廠根據目前的稅則,比洋人同類工廠的價格高了太多,更不用說比洋人國內的各種退稅補貼了,因此競爭上太吃虧,本來是應該有關稅保護的,但是英國人操控的關稅,完全轉化成了一種壓迫。

  所以楊潮就要用手裡的鐵路來代替關稅,對華人工業進行保護,讓他們可以跟洋人的工業化企業拉近競爭的不公平條件。

  1907年,楊潮的各項制度有條不紊的推進,引進的工業企業都在大規模投建,預計最早一批也得年底才能開工,工業企業就這樣,投產周期長,要真正看到效果,最快也是五年,所以經濟學家認為七年左右是一個工業周期的原因就在這裡。

  輕工業的周期比重工業要短一些,一年就能建成,兩年就能投產,三年就能夠盈利,五年時間收歸資本,進入下一輪擴張。當然這是正常的良性發展模式,如果有資本市場的支持,只要能夠盈利,可以不斷的擴張。

  大生紗廠就是這樣,在發昌機器廠可以生產紡紗、紡織機後,包銷政策之下,每年翻一倍。今年大生在山東的紗錠就能超過二十萬錠,比南通的大生一廠還要多。但是這還遠遠不夠,相比英國人五千萬紗錠的規模,還小的很。張謇似乎有一種要以一己之力跟英國紡織工業一較高下的架勢,計劃用十年時間,將紡紗擴張到千萬級別。

  但是楊潮卻在上海引入了榮氏兄弟等十來個企業家,同樣在東營經營紡紗廠,這些家夥氣魄可比張謇大多了,在楊潮給的百萬貸款下,一上來就是十萬錠的規模。山東紗廠目前總紗錠數量已經達到了四十萬錠,佔整個中國紗錠總量的四成以上,紡織業規模超過上海。

  這讓張謇都感覺到了壓力,當然只是出於個人事業的顧慮,雖然心裡別扭,但是他對這些後輩還是表示了歡迎,甚至積極幫助他們在東營立足,幫他們招募工人,告訴他們如何跟山東人打交道等等。

  東營依然發展成為了一個輕工業基地了。

  因此楊潮的鐵路優惠政策,這裡受惠是最大的,通過鐵路運價優惠,在口岸競爭中,他們競爭不過洋人,但是他們的棉紗輸往河南、陝西一帶的內陸,現在幾乎沒有競爭對手,英國人對此已經表示過不滿了,第一個站出來抗議,但是楊潮以商業行為拒絕跟他們談判。

  英國人倒也不是很較真,要求楊潮的鐵路優惠不要涉及長江流域,楊潮立刻表示同意,英國人的輪船可以從上海開到重慶,就是有鐵路楊潮也競爭不過英國人,更何況川漢鐵路才剛剛進入測量階段,四川百姓翹首以盼,就是不開工。

  在鐵路通車前,楊潮知道張謇這些企業,還沒法跟英國貨在長江流域競爭,目前只是將北方內陸市場佔據而已。

  英國貨在北方內陸的份額一直也沒有開拓出來,他們也見好就收很快就平靜了下來。

  可是一個國家這時候又站了出來。

  日本,強烈抗議鐵路運價的區別對待,他們為此向清政府發出了強硬的照會,表示中國鐵路總公司的這種歧視政策,是對日本的侮辱,他們要求鐵路總公司立刻取消運價優惠,或者讓日本商品享有相同的優惠,否則他們不排除采用武力手段。

  “急了啊,軍事威脅都用上了,看來情況比想象中還要嚴重啊。 ”

  剛剛進入五月,日本人就急了。

  原因是經濟危機,這是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首先爆發在美國。1907年3月,美國爆發了交易所危機。

  工業化後,世界性危機,往往總是從美國發起,原因就是美國經濟的無序狀態,美國政府權力太弱,對資本的監管很無力,當然也是因為資本的力量太強,在一戰之前,美國政府都壓製不住摩根這些財團。

  這次危機主要是信托行業的過度發展,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托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顯然美國過剩的資本製造了一個大大的泡沫。

  當泡沫破裂後,一時間破產的信貸機構超過300個,負債3億多美元,近3萬家工商企業登記破產,負債4億多美元。恐慌之下,儲戶一窩蜂地擁到全市各家銀行提款,美元標記的資產遠遠沒有足夠的黃金對應,因此大量銀行破產。

  銀行破產又影響到了工業企業,失業人數急劇增加,有5百多萬工人失業,這是以前各次危機中未曾有過的。標志著美國的金融業已經開始取得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金融業引發的經濟危機的危害,要比普通的工業危機要嚴重的多。

  作為危機的發源地,美國人損失自然是最大的,但是美國體量大,底子厚,他們扛得住,只是受到波及的日本人,卻開始扛不住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