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444節 哈爾濱風情
  所以楊潮覺得自己有必要將手裡的鋼鐵股票慢慢出售出去。

  楊潮是鋼鐵業的大股東,東北鋼鐵公司的三十家大鋼廠過去都有楊潮的股份,山東就更不用說了,萊蕪鋼鐵楊潮是最大股東,煙台美資撤資的時候也是賣給了楊潮,所以把楊潮說成中國的鋼鐵大王都不為過。

  想到就做,現在股票市場上慢慢賣掉東北鋼鐵公司的股份,至於山東兩家鋼鐵公司,在拋售股票之前,讓萊蕪和煙台鋼鐵合並成一家公司,當兩家公司宣布合並之後,新公司的股價又漲了一些,市場還是相當看好這兩家盈利最好的公司的。楊潮則趁著股價高昂,將股票悄悄拋售了。

  拋售了這些公司的股票,楊潮一點都沒有感到可惜,楊潮更願意做輕資產。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已經到了7月,楊潮立刻放下所有事務,跟奧麗嘉請了一個長假,告訴她自己要去處理一些秘密國事,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

  為什麽是一個月,坐月子可不得一個月。

  金雪慧十月懷胎,終於生產了,給楊潮生了一個大胖小子。

  “二狗?為啥要叫二狗?”

  “賴名好養活嗎。”

  生了孩子當然要起名字,生下來就要取一個小名字,老百姓說有了名字就好養活了。

  但是對於孩子的名字,他媽媽和大姨都有爭議。

  “可是怎麽是二狗?就算是賴名,也該叫狗子。”

  金月慧很堅持,楊潮又沒有孩子,叫個二狗,好像是老二一樣,她妹妹的孩子,可是楊家的長子。

  楊潮道:“就叫二狗。二狗好聽。”

  心裡卻歎道,狗子在另外一個時空的。

  大名楊潮也早就想好了,現在還不能叫,等過了五歲後。才正式給他取學名,否則估計金家姐妹又要有爭議了,因為楊潮給兒子起的大名叫做楊仲義,仲就是老二的意思。

  陪伴女人坐月子。楊潮認為是男人的職責之一,哪怕他是一個渣男,但也是有責任感的渣男,所以騙老婆來陪小三,既渣又暖。

  陪伴的日子是幸福的。哪怕月子房裡的味道不好,可是分別就不那麽好受了,哪怕外面是金秋八月。

  火車上金雪慧抱著孩子,金月慧看著車外,兩人都很不高興。

  但是她們必須回朝鮮去,楊潮也想把孩子留在身邊,但是作為一個政治背景濃厚的人,他不能冒政治風險,萬一他有一個私生子的消息傳出去,會對他跟女沙皇的婚姻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國家間的關系,而女沙皇統治西西伯利亞是楊潮政治布局中重要的一環。

  政治人物沒有私人,這是必須要付出的犧牲。

  楊潮將護送兩人直接到朝鮮,為此楊潮還安排了一次去朝鮮訪問作為掩護。

  一路上也要進行一些政治活動。

  這次去朝鮮,走東北鐵路。

  東清鐵路兩千七百多公裡,成T型,從滿洲裡到哈爾濱繼續往東延伸溝通海參崴,從哈爾濱分出一條直線往南延伸,經過長春、奉天連同到大連。

  這兩千多公裡鐵路,算是老毛子留給東北最重要的遺產。

  雖然是沙俄侵略的產物。但是不可否認東北因為這條鐵路收益的地區不少,鐵路經過地區的經濟都有促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受益最大的大概要數哈爾濱這個城市。

  無論是奉天還是吉林、長春。都是老城市,唯有這個哈爾濱,完全是因為這條鐵路才得以成為一座城市的。

  鐵路修建之前的哈爾濱,只不過是松花江上的一個渡口,附近則發展出了田家燒鍋等幾個鎮子。

  從鐵路修建開始,哈爾濱就慢慢成形。俄國施工隊進駐哈爾濱,在這裡建設了機修廠,開啟了哈爾濱工業的基礎,鐵路修建帶來了人流,城市慢慢成形了。

  因為這種歷史背景,讓哈爾濱跟這條鐵路的關系,顯得比其他城市要特殊的多。

  鐵路修通之後,過去的渡口哈爾濱,也自然成了水陸交通要衝,松花江流域的物產匯聚到這裡,然後通過鐵路運往俄國或者大連出口,哈爾濱成了整個東北北方最大的物資流轉口岸。

  新生的城市,一片空白,機會卻是大把,於是吸引來了一大群的冒險者,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哈爾濱也是。

  而且這裡的僑民數量極多,匯聚了三十多個國家的商人在這裡經營,洋人的數量竟然佔到了一半,可謂是中國洋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洋人中最顯赫的一群人,還是猶太人,準確的說是俄國猶太人。

  俄國猶太人幾乎是隨著這條鐵路的修建就到了這裡發展,當時恰好是沙皇俄國排猶浪潮,起因是1881年3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遭到革命黨刺殺身亡。由於懷疑猶太人有涉嫌,反猶主義在俄國境內空前高漲起來。

  俄國所有的民族幾乎都參與了這場血腥的反猶運動,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哥薩克人都拿出了屠刀,這是一次極其暴力的排猶,集體迫害,大規模屠殺猶太人在全國各地發生。

  繼承皇位的亞歷山大三世的顧問康斯坦丁·波貝多諾斯策夫建議消滅三分之一猶太人、驅逐三分之一猶太人,同化三分之一猶太人,要讓猶太作為一個民族在俄國徹底消失。在政府的默許和支持下,俄國民眾針對猶太人的集體大屠殺在各個地區相繼發生。

  沙俄政府還施行了對猶太人的一些官方政策《五月法令》,嚴格限制猶太人在柵欄區(猶太定居點)以外進行活動,不許猶太人從事政府公職、教授、軍官,甚至農民等職業,連信貸業都要求只有東正教徒才能從事,讓猶太人連他們最擅長的銀行業都無法經營,等於斷了猶太人的生計。

  這次排猶從1881年開始,一直持續懂啊了1914年,所以大量的猶太人逃出俄國。

  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一批人逃到了中國來,恰好俄國在修建東清鐵路,這讓很多猶太人甚至直接介入鐵路修建,之後又繼續靠著鐵路發財,在中國東北站穩了腳跟。

  而哈爾濱則是猶太人最大的聚居區,東北戰爭之前,這裡就有了8千多猶太人,現在已經超過了1萬人。

  哈爾濱一半的商業,現在都控制在猶太人手裡,中國商人才排名第二,第三是俄國人,剩下的日本、朝鮮、英法等西歐國家的經營規模都比較小。

  這些情況都是楊潮從哈爾濱市長口裡得知的。

  楊潮沒有任何表示,只是讓市長跟自己坐在車上,在哈爾濱的街市間轉悠。

  楊潮看到,由於有大量的洋人經營,這裡充滿了歐式風情,俄國人也做過規劃,街道寬闊整齊,兩邊歐式建築鱗次櫛比。

  只是道路有些問題,就連最繁華的中國大街竟然都是夯實的土路,沒有硬化,一下雨肯定滿是泥濘。

  “外邊看著光鮮,怎麽連道路都不好好修一修?”

  1898與鐵路修築同時,哈爾濱城市建設也開始了,大量中國勞工大量湧入哈爾濱,將沿江古河道荒涼低窪的草甸子開辟成了一條土道,用來供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通行,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一條大街的雛形,街道旁居住的都是中國工人,因此也被稱為中國大街,1900年的時候,這條大街已經頗具規模,嗅覺敏銳的中國商人在這裡開了大量的鋪子。

  鐵路建好後,這裡靠近河道,稱為最佳的埠頭,俄國商人也來這裡開始經營,此時雖然名字還是叫中國大街,但兩側多為洋人修建的歐式建築,已經形成了一條殖民地性質的商業街區。

  二十年過去了,中國大街的規模繼續擴大,兩側華麗建築更加密集,但是基礎設施顯然沒有跟上。

  市長解釋道:“設計方案早都出來了,華洋商會都願意修路,他們也願意出資,只是出資比例定不下來。洋人堅持要由商鋪數量比例來出資。但是華商雖然人數眾多,可是多是小本經營,所以一時定不下來。”

  市長顯然支持華商利益,畢竟他可是靠選舉上來的,哈爾濱的洋人雖多,但是選民可都是華人,洋人又決定不了誰當市長。

  洋人希望按照商鋪數量分攤,華人則堅持按照經營規模出資,雙方僵持不下,所以才耽誤了下來。

  “田市長,為什麽要找商人募捐呢。修路架橋,改善交通,這本來就是政府的職責。”

  楊潮問道。

  市長姓田,家裡是釀酒的,用黑龍江的糧食,小麥、高粱為原料,質優價廉童叟無欺,經營有年頭了,是本地大家族。

  田市長道:“官府一時拿不出那麽些錢。修路所費頗多,預算上百萬,沒有那麽大的盈余。”

  哈爾濱是繁華的商貿重地,財政情況良好,但是一下子拿出上百萬輛修路,還是很有壓力的。

  市長是當地大族,他們家在這裡生活了上百年了,比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歷史還長。

  只是觀念太老舊,還管政府叫官府。

  楊潮知道這種人物是不太願意負債發展的。

  “田市長,我給你個建議,去上海發債券。以哈爾濱的財政狀況,債券利息不會太高。然後收稅還債,就由這條街上的鋪子交稅,收專門的築路稅,不用太高,百分之一就夠了。什麽時候償清債款,什麽時候停止收稅。政府不會有任何影響的。”

  “大人說的極是,極是。卑職謹記,謹記。”

  楊潮不是官,但是田市長可不敢把楊潮當成眼中的庶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