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445節 收回林權
  給田市長出的主意,其實還是偏向了中國商人,因為目前哈爾濱最大的商人群體還是猶太人,其他洋商的經營規模也很大,華商是數量眾多,經營額比較小。

  所以按照納稅額同意提高百分之一的話,最後出資最多的應該是猶太人,不是楊潮有種族偏見,但這是中國,所以別說猶太人,哪怕是英法這樣的強國商人,也只能做一個二等公民,如果他們加入中國國籍的話。

  當然,楊潮相信,最後出資最多的依然還是華商,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華商最後還是要佔據最大的份額的,洋人,尤其是猶太人之所以在這裡佔據優勢,是因為他們來的最早,而且那時候他們有政治優勢,因為那時候哈爾濱幾乎是被俄國人軍事佔領的。

  俄國人是一個粗放的民族,他們用武力佔領了東北,修建鐵路,建設城市,可是偏偏他們在經商方面沒有什麽才能,他們國內還大量猶太商人,工業領域被法國人控制,所以東北依然只是佔有政治權力,商業和經濟權力基本上被猶太人壟斷。

  甚至一開始鐵路修建都有猶太人在參與,比如此時的哈爾濱大亨斯基德爾斯基,他在俄國時就已經是一等商人,因為排猶來到東北發展,先是在海參崴扎根,俄國人開始修築東清鐵路的時候,他承攬了伯力至海參崴鐵路建設承包權,只有經營起房地產、水泥、海港碼頭、煤礦、石油勘探、精煉等多種實業。日俄戰爭的時候,承包為俄國的大軍包辦各種物資,大發戰爭財。

  跟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樣,老斯基德爾斯基的幾個兒子也各個是經商能手,老斯基德爾斯基帶著大兒子坐鎮海參崴,經營港口貿易,開采庫頁島的石油、煤礦;二兒子和三兒子到哈爾濱開拓,老二借助哈爾濱開埠的商機,在松花江上開戰航運貿易,有在東北經營煤礦;三兒子承包了鐵路兩側大量的森林。承攬哈爾濱各種建築工程,短短十來年間,他們就成了哈爾濱乃至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富商,在英國和日本都開辦了分支機構。

  由於壟斷了海森崴一帶的煤炭和石油。他們家族有黑金家族的稱號,號稱堪比洛克菲勒家族,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不過原本的歷史上,蘇俄佔領海森崴後。對當地商人資產實行贖買制度,蘇俄贖買斯基德爾斯基家族在海森崴的產業就耗費了600萬美元,而他們家族資產真正的價值自然是遠超這個贖買的價格的,1000萬沒有應該是有的。

  1000萬美元,在這個時代絕對堪稱豪富了,但這還只是斯基德爾斯基在海森崴的產業,在東北地區他們還有大量的資產,在日本和英國也有資產,這確實是一個豪富,比不上洛克菲勒。但是比中國上海那幾個猶太富豪也差不到哪裡去。

  類似斯基德爾斯基家族這樣的猶太家族,在東北可不少,修建鐵路時候來了一波,日俄戰爭時候來了一波,都是因為有巨大的商機,為鐵路和戰爭提供商業服務,讓他們迅速發家並在東北扎下跟來。

  而中國人那時候沒有什麽政治權力,在哈爾濱的中國人一開始都是苦力,沒有文化,大字不是一個。有限的商業也只是田家這種傳統的作坊式小買賣,實力、根基、經驗,全都無法跟家族式進入哈爾濱,並且還相互合作。開銀行的開銀行,開商鋪的開商鋪,合作有序,緊密聯系的猶太人競爭。

  所以就出現現在這種,在中國的領土上,一座猶太人佔據統治經濟地位的商業城市。

  “集團、排外、貪婪。哎,一個民族不被喜歡,不被歡迎,不是沒有道理的。”

  楊潮歎道。

  告別了哈爾濱,繼續坐火車往南,很快就進入了林區,楊潮心情一下子就不好了。

  到處是光禿禿的山,大樹都被砍光了,黑龍江的大農業區主要在北邊,而哈爾濱往南有一片山區,叫做大青山,鐵路修建之前,這裡是莽莽的林區,很有名的一個地方,還是因為林木而得名的,俄國人取名字叫做亞布洛尼,中國人翻譯成亞布力。

  因為修建了鐵路,俄國人擁有鐵路兩側的大量特權,其中就包括林權,俄國人將一片片的林區打包出售,猶太人是其中的主力。俄國人將鐵路兩側50到100公裡的森林,都賣了出去,斯基德爾斯基家族就擁有5個大型林場。

  當火車經過亞布力山口的時候,楊潮突然心中憤怒起來,整座山都成了光禿禿的,這完全是掠奪性開采。

  “給黑省省長宋小廉發電報,告訴他把林權收回來。讓他找人做一篇文章,什麽水土流失了之類的,美國人不是早都研究出來了嗎。反正東北要保護自己的山林,十年內東北不許砍伐森林。”

  楊潮的專列上自然是有無線電發報機的。

  宋小廉這個人是吉林人,但長期在黑龍江做官吏,黑龍江又沒有什麽大豪族、大勢力,一切都處在開發階段,因此他就是最大政治勢力,滿清滅亡了他在這裡當官,民國了他在這裡當官,共和國了他依然在這裡當官,而且越當越大,現在已經成了省長。

  而且風評還不錯,商民兩便,不然也當不了省長。

  楊潮常年主政東北,這個宋小廉當年可是長期在楊潮手下當官的,因此兩人是見過面的,而且按照舊文化算起來,楊潮算是宋小廉的老上司,這個面子是得給的。

  知道自己開口,宋小廉肯定要照搬,轉頭楊潮就對金家姐妹道:“老金可又欠了我一份人情啊。如果你們不介意外資入侵,倒可以邀請一些猶太人去朝鮮投資,可以合資。猶太人的商業網絡,一定能把朝鮮的木材加工業搞起來。他們在哈爾濱的膠合板工廠規模就不小,出口到歐美。”

  東北的山林都要保護好,天然林區毀壞了,想恢復起來就難了,中國現在已經過了要靠賣資源積累資金的時候了,就讓朝鮮人發展林業,就算給他們口飯吃吧。

  ————————————

  第120張推薦票加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