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482節 美國意見
三艘巡洋艦趕到馬尼拉的時候,從福建出發的南洋艦隊也已經到了這裡,聯合將馬尼拉港口封鎖,這時候全世界才明白,原來中國人還是中國人,並沒有因為面對美國而虛弱。

 世界局勢瞬間緊張了起來,比上次要緊張的多,上次中國人在南洋製造危機,無論如何鬧騰也不會出大事,因為最多是中國奪了荷蘭人的殖民地,荷蘭作為一個衰微的國家,丟失一片殖民地對世界沒什麽影響。

 可是這次,中國面對的是美國人,是現在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是歐戰中最大的受益國家,是整個世界的大債主,中國自身則是第二強大的工業國家,是蒸蒸日上的新興帝國,是確定了亞洲霸主地位的強權國家,這兩個國家撞在一起,如同火星撞地球,牽扯到的局勢太複雜了,一個搞不好就是一場不輸給歐戰的世界大戰。

 所以瞬間全世界都對馬尼拉危機做出了反應,首先是各國股市大跌,美國股市跌的最厲害,連跌了17%,倫敦股市其次也下跌了10個百分點,歐洲股市都在10個百分點上下,連上海的股市都下跌了8個百分點,一改往日一聽到戰爭上揚的狀態,顯然面對美國這種工業強國,連中國資本家對有些不自信起來。

 但是就像楊潮預料的那樣,看到中國打算玩真的,大英帝國的外交口徑突然變得謹慎起來,一改往日堅持的不允許太平洋領土變動的底線,開始變得模棱兩可,只是反覆表態希望中美雙方坐下來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問題。

 這時候美國人開始不安起來,美國外交官多次求見英國政要,美國政府甚至做出了極大的讓步,開始松動對英國戰爭債務問題上堅持的不讓步態度,試圖通過減免大英帝國部分債務,獲得大英帝國的支持。

 可是英國人反而不著急了,這幾年美國人利用債務問題。把英國折騰的翻來覆去的,英國人很清楚美國人根本就沒安好心,表面上一個勁的表態要支持歐洲複興,可是卻嚴令美國金融市場不允許向英法等工業強國放貸。

 英法等戰勝國都是工業國家。缺的不過是資金而已,可誰手裡有錢?只有美國人和中國人手裡有錢。戰爭期間英法兩國都超發了太多的紙幣,沒有黃金保證的情況下,他們本國的融資能力其實已經到了極限,中國提供的黃金也只是穩定他們的貨幣。而不可能讓他們製造太多的貨幣。

 這就是金本位制度的局限,所以英法才召開了會議,放棄了經典的金本位而改用了金塊本位,以此節省黃金,用更少的黃金製造出更多的穩定貨幣。但是這次會議,美國人卻借口帶有政治意義而拒絕參加,原因還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歐洲資金獨立,不願意看到歐洲成功重建,再次成為美國經濟的競爭對手。

 而作為世界霸主的英國,更是美國打擊的重點。美國人可以減免意大利、比利時甚至法國的部分戰爭債務,卻對英國的債務一毛不拔,打死都不同意減少一毛錢,現在好了,美國人終於願意減少英國債務,可是英國人自己卻不熱衷了。數據眼

 英國人顯然打的好算盤,他們之所以欠下美國巨額債務,還不是因為該死的戰爭,美國人獨善其身大發橫財,如果不是那次戰爭。美國人還倒欠著英國40億美元的債務呢。只要美國跟中國打一仗,以這兩國的戰爭潛力,打成歐戰那樣的戰爭完全有可能,那時候英國人的債務問題就不是什麽問題了。就該美國找英國借錢打仗了。

 到時候英國殖民地上的豐富資源,美國人就要求著英國采購,高價采購,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面逼英國還債,一面高築關稅壁壘。絕不肯要英國貨物,哪裡給英國半點償還債務的機會。

 正因為英國人絕對樂於看到世界第一第二的兩個工業大國打一仗,所以楊潮才有決定的底氣慫恿日本人挑釁美國,繼而中國介入進來,拉上整個東亞對抗美國,因為英國人既然希望兩國開戰,那麽他們必然會作壁上觀。

 中國和美國的海軍對比旗鼓相當,中國航母噸位還是美國的兩倍,如果沒有英國海軍介入進來,美國取勝的可能性更小一些,而陸軍嗎,如果不是武裝到牙齒,美國的陸軍士兵,在這個時代還真的是世界二流的,但掄起軍事工業,曾經是克虜伯、毛瑟和春天兵工廠打底的中事工業,還真的不會輸給美國人。

 陸軍武器製造方面技術相當,楊潮超前的眼光又給陸軍裝備了4千輛各式坦克,還有規模龐大的飛機飛艇,沒有理由打不贏。楊潮沒有吳佩孚那麽樂觀,不相信三個月能滅亡美國,但是楊潮認為,只要海軍能夠登陸美國,逼迫美國簽下城下之盟信心十足。

 打,就有六成以上的機會取得勝利,即便不順利,完敗的幾率也幾乎沒有,風險低,回報高,即便是一個生意人也知道這生意值得一做。

 只是美國人未必想打,他們求助英國失敗後,一時間發現真的找不到盟友了,法國人不可能,法國人早就喪失了做一個世界帝國的雄心壯志,明明打敗了德國,他們是戰勝國,反倒計劃著要修建馬奇諾防線的國家,顯然隻想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眼睛始終緊盯著死敵德國,不可能招惹其他國家。

 法國不行,歐洲大陸上還真的很難找到合適的國家幫自己了,這時候美國人才發現,孤懸海外的他們,確實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避免了歐洲多次大戰的波及,可是他們真的沒有朋友。

 唯一有能力幫他們的英國人,也在債務問題上跟美國矛盾很大,巴不得有人站出來削弱一下美國的實力呢。

 所以要打只能靠自己,美國人沒朋友。

 可是要打的話,作為一個非民族國家,凝聚力真的很成問題。他們自己內部都不一致,以經濟勢力來區分,工業集團希望打一仗,農業勢力卻不想打仗,金融勢力不想此時打仗。

 工業集團歷來都是好戰分子,這是顛簸不破的道理,一打仗各種工業產品的市場就會打開,哪怕是紡織工業都可以向軍隊提供大量的軍用物資,軍裝、帳篷這都是巨大的市場,而且是一個消耗很快的市場,其他冶金、機械製造業部門,就更不用說了,打仗打的就是他們的產品。九鼎大宋

 農業勢力自然是要受影響的,一打仗美國本就過剩的農產品立刻滯銷,只是此時的農業勢力還不是後世的農業集團,由於分散為數百萬的大中小農場主,而不是壟斷性的農業公司,因此力量很難聚集起來,是十足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聲音根本就沒人聽。

 但金融勢力的聲音就不能不聽了,摩根財團為代表的美國金融勢力,可是比工業集團更強大的勢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工業集團都是他們控制的,老摩根時代最巔峰時期,可是控制了美國50%的工業產能的。

 金融勢力在歐戰大發橫財,這幾年把目光對準了發達的歐洲大陸,他們是可著勁的在打壓倫敦金融勢力,以德國賠款和各國債務問題為發揮的舞台,利用雄厚的資本實力,在歐洲呼風喚雨,在德國問題上,已經完全壓過了英國一頭,雖然向德國官方的貸款上,美國人讓了英國一把,但是在民間的私人借貸問題上,主要最近卻是美國金融家們籌集的,向克虜伯等工業巨頭的數十億美元貸款,都是摩根等金融家的生意。

 歐洲人自己打成了一鍋粥,給美國金融家提供了一個吞下歐洲的大好機會,他們現在眼看著要吞下歐洲最肥,而且最低廉的一塊蛋糕,用少的可憐的資金,將德國這個歐洲最發達的工業國家控制在手裡,還沒來的及消化了,怎麽能容許美國跟中國發生戰爭?

 除了經濟勢力之外,還有民族情緒強烈的各國移民勢力,美國說到底是一個移民國家,雖然美國政府一直唱高調表示美國是由美利堅民族建立起來的, 所有的美國人都是一個美利堅民族,可這只不過是政府的扯淡,就好像後世扯的中華民族的蛋一樣,只是唱高調,真正認可的基本沒有,邊疆的某些民族會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

 就是美國,美國參加歐戰之後,英美背景的移民勢力立刻就發動了針對德國後裔的內部清算,美國通過法律展開了去德國化,所有過去德國裔民建立的城鎮取消德語名稱,改為英語名稱,德語命名的街道改為英語命名的街道,甚至很多德國後裔都不敢用德國名字,而德裔在美國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少數民族,而是一個人口數量佔到20%左右的主要民族。

 連德國後裔美國英語移民都不能接受,說他們是一個美利堅民族,說他們是一條心,恐怕美國人自己都不信。反正國會中不同民族背景的勢力之間分歧很大,意大利、西班牙甚至法國等拉丁民族背景的議員就很不支持戰爭,他們認為這次衝突歸根結底是因為移民問題引起的,還想利用此次機會改變美國的移民法呢。

 所以美國人自己對戰爭的態度都很難達成一致,在國會中吵成了一鍋粥,除非中國不給他們選擇直接攻打他們,否則真讓美國人堅定戰爭的態度,還真不容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