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464節 1朝回到解放前
這次大地震來的太及時了,這幾年日本人膨脹的厲害,經濟越來越好,不但他們自身的工業發展速度很快,他們還借助中國跟美國的經濟交流斷絕的機會,從美國引進不少技術,汽車、石化,凡是美國人有優勢,能出口中國,而又因為政治原因無法出口的技術他們都引進。()

 幾年間,日本跟通用合作在日本建立了汽車廠,日本三菱財閥控股,跟福特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三井財閥控股,從去年出產開始,就對中國汽車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跟洛克菲勒合資的石化工廠,進口美國石油生產出來的石化產品,包括汽油、柴油都對中國市場造成了衝擊。

 汽車業的建立帶動的一整套機械加工技術,石化企業的利潤則極為豐厚,所以日本經濟形勢大好,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經濟帶已經頗具雛形,工業化率比他們原本該有的要強了很多。

 經濟上強大後,日本人的野心就開始膨脹,日本人的法西斯分子們十分活躍,積極慫恿政府脫離中國的控制,表示日本應該有自己**的政治外交政策,而不是像一個附屬國一樣服從中國。

 這次大地震打擊的,恰好就是日本的關東地區,正好是他們發展速度最快,城市化、工業化程度最高的經濟帶,由於發展比歷史上更好,結果造成的損失也比歷史上大。

 反正福特和通用的合資工廠全都被這次地震摧毀了,不是他們建造的工廠不堅固,只是這個時代的鋼混結構建築,經受不住這種8級以上的大地震,高樓大廈的抗震效果甚至還比不上那些窩棚。

 反正東京地區的高樓在地震中悉數毀掉,棚戶反倒保存了一些,許多古建築都在地震中化為一堆廢墟,初步估算日本有10%以上的固定資產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毀壞,無形資產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

 楊潮回國後,是因為潘訓請求他回國。他希望楊潮代表中國出面組織國際救助日本。

 潘訓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借此機會鞏固中國在東亞的主導權,給其他國家做一個榜樣,讓朝鮮、琉球和暹羅這樣的國家看看。中國是不會見死不救的,這是最佳的撈取國際形象分數的機會。

 之所以選擇楊潮,是因為楊潮在國際上的威望比中國其他人更高,楊潮出面更能撈到分數,換一個人去。好像顯得不夠重視。

 潘訓選擇楊潮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他現在百務纏身,無暇顧及日本的事情,因為他在做一項影響很大的政治工程——遷都!

 楊潮自然樂意接受,立刻就通電世界表示一定要救助日本,中國絕對不會看到任何一個友邦的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

 回到北京之後,楊潮立刻宣布要組建救助團隊,並且代表中國政府承諾將提供一億兩資金的水泥、鋼材等建材援助日本,同時要求啟動東亞經濟互助同盟中各國的救助義務,要求其他東亞國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朝鮮立刻宣布將向日本提供1000萬兩的木材幫助日本重建家園。琉球宣布援助10萬噸位的輪船幫助運輸物資,還不是成員國,只是觀察員國的暹羅也很積極,宣布向日本提供100萬噸的大米應急。

 俄羅斯帝國因為跟日本的世仇,政府沒有辦法出面救助,但是女沙皇本人卻宣布捐獻100萬金元的個人財產幫助日本渡過難關。

 面對一群在展現國際友誼的友邦,日本人除了表達感謝之意外,還能說什麽。

 裕仁整個人都呆滯了,這幾年他表現的一直很恭順,但是心中卻沒有服氣。始終以臥薪嘗膽激勵自己,表面上恭順,對中國駐軍不加反抗,反而盡力伺候。連日本特色的慰安所都以高規格給那些大頭兵建設起來。

 但是背後,日本的十萬陸軍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各種武器裝備都要熟悉,完全是當做軍官培養的,就是等待機會重新站起來。可是這一次的大地震把一切都毀了。

 各國都宣布給錢給物資,西方人也多多少少表達了關切,也捐獻了一些東西,可是這次的損失不是物質能夠彌補的,對日本人心裡的打擊太大了。

 地震之前日本的國民情緒是高漲激昂的,地震打擊之後,完全變了,變得沉淪,變得消極,末日輿論大漲,無數傳言日本將會沉默。

 裕仁自己都呆滯了一整天,恢復精神後,下達的第一個政令是立刻調集軍隊戒嚴東京,他現在要考慮的是不讓野心家趁機顛覆現政府,接著親自請求新任中國駐日軍總司令馬騰飛幫忙維護秩序。

 整個關東地區一片混亂,徹底失去了控制,200多萬人無家可歸之後心中的積怨,如同一座噴發邊緣的活火山,一個火星子就可能引發一場叛亂。

 高速發展的經濟之下是日趨不平衡的社會,財閥們日益膨脹,而貧民一日三餐都很難保證,很多農民一年辛辛苦苦到頭結果為了交稅,還要欠下銀行的債務,實在是想不通。

 不斷擴大的工業區規模,也是建立在工人拿著僅夠度日的低廉薪水,不斷的出口商品到中國積累下來的財富擴建的,那些工人怎麽可能沒有怨言,恨不能吃了財閥們。

 社會不平衡讓北一輝、大川周明等法西斯性質的社團很受歡迎,包括軍隊中都有他們大量的擁護者,如果那些底層軍官借機表達不滿,武力諫言的話,裕仁也會很難辦的。

 自己恢復精神之後,裕仁跟自己的大臣們商議後認定,首要的是恢復老百姓的信心,家園可以重建,工廠可以重開,唯獨信心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開動輿論宣傳,告訴國民們國際社會都在支持日本,尤其是中國全力支持日本,日本一定能夠重建家園,不但具體公告各國給與日本的大額捐助,尤其重點宣傳了中國政府任命他們的前總統代表中國組成救援日本委員會全權代表,不日即將抵達日本參與救災的消息。

 楊潮的名聲在德國這種有強權傳統的國家都有一大幫子擁躉,在日本這種對強者膜拜更深的國家,那就更不用說了,那完全就是國民偶像級別的,楊潮的威望抵得上十億資金。

 楊潮在北京成立了一個精乾的團隊,從鐵路公司甚至軍隊中調集了一千多人,這些都是當年參與過江南救災的組織者,有鐵路公司的工程師、站長,有軍隊中的後勤人員、軍官,人手到齊後立刻趕赴日本。

 跟裕仁緊急會面,裕仁顯得比過去頹廢多了,這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大批大批的新建工業區整體摧毀,摧毀的地方都是日本最精華的地區,連他的皇宮都損傷不小。

 只是現在具體損失還無法統計出來。

 楊潮跟裕仁交流了一番之後,立刻決定與裕仁一起,開始頻繁到各地去現身。

 他們將到各個災區慰問救災人員,看望地震中受傷的傷員,說白了就是政治作秀。

 十天中,跟裕仁一起收割了無數日本普通百姓廉價的感激之後,楊潮的團隊和日本團隊一起終於統計出了日本人的經濟損失,總計超過了50億,比原本的歷史上高了一倍,因為此時的日本比原本的歷史上工業實力更強。

 50億是個什麽概念,法國進行北部十省的戰後重建,最終動用的資金是40億美元,毫不誇張的說,日本這次地震,比世界大戰中國受損最大的法國的損失還大。

 不同的是法國人打贏了戰爭民族精神十分自信,而日本人則是對抗天災,對迷信的日本人來說,實在是很難恢復精神。

 兩國團隊已經制定出了詳細的救災方案,將采購100萬頂帳篷,先讓無家可歸的災民獲得住處,有了固定的住處,才好方便糧食等物資的發放。

 同時盡快重啟災區重建計劃,第一是盡快讓日本關東地區經濟秩序恢復,第二重建的過程中也能給無家可歸的失業者提供一份工作。

 楊潮還建議日本人可以借助這次機會,將落後的日本城市格局徹底大亂重新布局,邀請有經驗的設計師整體設計,整體施工,畢其功於一役。

 向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建築公司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參與日本的城市設計,至少東京、埼玉、神奈川、千葉、靜岡、山梨等東京附近的十幾個縣都得推倒重建。

 問題是重建需要海量的建材,日本本來是水泥大國,這本來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可是好死不死的日本的水泥工業布局都在東京附近,三分之一就在東京地區,埼玉縣也是一個水泥業中心,三井、三菱都公司都在這裡建設了公司,還有大量的家族企業投身水泥業, 一場地震全都毀了,日本反而需要進口。

 “計劃出來了?”

 一個月後,高效率的團隊已經初步計算出日本重建需要的資金。

 “30億美元!”

 僅僅是重建建築物就需要30億美元。

 “日本人打算怎麽籌集資金?”

 楊潮問道。

 “他們有10億的外匯儲備,打算在國內籌資10億,在國際市場上籌資10億。”

 在國際市場上,那就等於是說在上海融資。

 日本人辛辛苦苦攢了這些年才攢下了10億外匯儲備,這一次地震算是全都掏出去了,一朝回到解放前了。)

 :..///32/32046/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