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536節 繁榮余暉(一)
孩子的一顰一笑,嘟嘟嘴,搖搖頭,往往都能引起父母的會心一笑,尤其是在嬰兒時,父母是恨不得時時刻刻盯著孩子的臉,反倒是互相之間開始變得清淡,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孩子身上。

 這就是楊潮為什麽當初在山東停了三年之久都沒有挪窩,一方面是女兒的出生,另一方面則是兒子也到了山東。

 正大光明的撫養女兒,埋頭隱秘的照顧兒子,也不覺得日子苦。

 但是現在到了西伯利亞,日子就沒有那麽好過了,金家姐妹一開始哭哭啼啼不想楊潮走,後來又想按照在山東的方式,他們也在伊爾庫茨克建立分公司,朝鮮已經開始從西伯利亞進口木材了,他們去建立一個木材公司,合情合理。

 可是楊潮深思熟慮之後拒絕了,因為他兒子已經在山東上了學,在青島最好的學校中學習現代文化,這個倒不是問題,伊爾庫茨克也有不錯的中小學,可問題是西伯利亞找不到一個傳統文化的大師,楊潮還讓兒子拜了張謇為老師,跟張謇學習傳統學問,楊潮始終認為,張謇這種人身上的士大夫精神,值得傳承下去。

 兒子可以去西伯利亞上學,但張謇不可能去哪裡教他,為了孩子的教育,楊潮只能忍痛將兒子留在山東。

 但也同意了金家姐妹跟自己一起去西伯利亞,東方女人身上的柔順楊潮還是很享受的,後世可真的享受不到,所以願意帶著她們,只是金雪慧常常思念兒子,一年中有大半年要去山東看孩子,還有幾個月耽誤在了路上,跟楊潮在一起的日子反倒少了很多。

 跟奧麗嘉之間的關系始終溫馨,但是跟她妹妹安娜的小秘密也始終保持,奧麗嘉沒有注意到,但尼古拉大公這個老狐狸卻早就注意到了。但是隨著楊潮送給他一個石化基地後,他竟然不再提此事,甚至不再替安娜的婚姻了,仿佛默認了自己的侄孫女跟楊潮的勾勾搭搭。這果然是一個黑心的政客。

 而且隨著這些年政治生涯順利,政治權力似乎支撐起了他的身體,已經八十多歲的他,始終行動風風火火雷厲風行,原本已經快死的家夥。好像一個小夥子一樣,楊潮偷偷給他做過檢查,發現他的身體機能還能支持他十年。

 這貨活十年,對俄羅斯帝國是好事,但對楊潮就未必是好事了,就得被這貨煩惱十年。

 楊潮享受安逸生活唯一的麻煩就是這個俄羅斯帝國總理。

 每隔幾天就會來催楊潮一次。

 他很怕楊潮是在忽悠他,因為中國技術團隊的勘察已經結束,無求化學公司甚至已經在蘇爾古特等城市圈佔了建廠土地,西門子公司正在制定施工方案,鐵路公司也已經開始調動技術力量。

 但雙方的具體協議卻還沒有簽署。楊潮的承諾的資金也沒有到位,楊潮表示還沒有準備就緒,但是尼古拉擔心楊潮根本就無意投資,他可是知道楊子銀行在全世界都在收緊資金,此時如果向西伯利亞大規模投資,確實有些不符合常態。

 至於楊子銀行為什麽收緊資金,作為一個國家總理的尼古拉不明白,但是有明白人會告訴他,俄羅斯帝國銀行的經理告訴他,全世界的經濟形勢明顯已經過熱。經濟危機隨時都會到來,這個時候,有遠見的銀行家都在收緊資金,不但楊子銀行在收緊資金。摩根、羅斯柴爾德家族無一例外都在收緊資金,以應對這次可能是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楊潮卻跟尼古拉商定了那樣的計劃,顯得很不合理。

 楊潮放下一份英國報紙,上面刊登了英國裴熹爵士在全國貿易會議上的發言:“我們正遭到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的威脅。由於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的政府采取貿易限制政策,以致債務國無法還債。我們正面臨著這種危機。我們現已無法阻止一次金融崩潰。那些貸款國家的錢收不回來。”

 楊潮不由皺眉,國際經濟學界,很多學者已經預言了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但是根本沒人信,原因很簡單,在大繁榮之中,人的信心實在是太樂觀了,加上有太多人都在說,經濟學家、政客官員,說的多了,反而產生一種‘狼來了’的效應,大家只會莞爾一笑,認為是悲觀者的危言聳聽而已。

 此時一些自認客觀的學者也接受一場危機可能會來,但是經濟危機的規模,經濟危機的時間,經濟危機的深度,這些都無法估計,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家普遍認為,現代社會已經擁有了抵抗一切危機的能力。

 可惜這些客觀學者也不免過於樂觀,他們依然無法超越時代,依然受到樂觀的全民情緒的影響,而老百姓才不管這些呢,日子好過還不好?普通工薪階層都發現自己掙錢相對容易,中產階級發現自己買的起一切消費用品,從汽車到家電,都不再是奢望。

 但真正的專業人士,卻已經在開始著手應對危機了,這就是為什麽羅斯柴爾德家族和摩根這樣的金融家能夠逃過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危機,而每次經濟危機中總會倒下大量的同行,就是因為他們的經營比較謹慎,在經濟危機發生的時候,他們早就修建好了防火牆,讓危機不但燒不到他們,反而有機會撈一筆。

 至於說是他們控制了一切,是他們製造了經濟危機,這種陰謀論不足為信,因為如果有的選,沒人願意看到危機,因為在繁榮他們掙錢也更容易。連楊潮都發現自己洞悉歷史又掌握了龐大的資源,尚且無法控制某一個國家的經濟,更何況摩根那些人呢。

 但是看到報紙上刊登的英國官員的發言,楊潮還是感到有些緊迫,他感覺到經濟危機不遠了。

 可能英國人看到這個發言,會說當官的又在危言聳聽了,外國人看到這個發言,會說英國人又在鼓吹自由貿易了,楊潮卻看到了英國精英階層的危機感,首先裴熹爵士沒有任何動機忽悠人,他是在英國國內貿易會議上發言的,是給英國人民聽的,不是忽悠外國人,而是在警告英國人。

 這證明在準備應對經濟危機的,已經不是少數經濟學家和謹慎的銀行家,已經擴展到了政治精英。

 “張念,給羅斯柴爾德家族聯系一下,問他們對中東石油感不感興趣,如果他們感興趣的話,我想出售中東石油中的股份。”

 中東石油其實並沒有一個經濟實體,而是分散在各個獨立的油田中,英波石油公司經營著波斯的石油資源,阿拉伯石油則委托給了荷蘭殼牌在開采,但是楊子石油在這些石油產量之中佔據30%的收益。

 楊潮現在要賣的,就是這部分權力。

 只能聯系羅斯柴爾德家族,因為其他實力沒人吃的下。

 想了想楊潮又道:“通過德國人跟洛克菲勒建立聯系,他們不是對中東的石油很感興趣嗎,跟洛克菲勒談談,這樣英國人就不好壓價了。”

 楊潮當然不想把油田股份賣給洛克菲勒,賣給洛克菲勒能不能買回來就不好說了,但是賣給英國人還有可能拿回來,只要楊潮願意,等阿道夫的飛機飛到倫敦天空的時候,英國人什麽都願意賣。

 至於羅斯柴爾德家族正在收緊資金,那根本就不是個問題,他們只是在避險,而不是不想賺錢了,他們有的是手段讓其他人承擔風險,他們隻承擔純粹的收益。

 楊潮還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將他們在皮爾巴拉鐵礦的資產賣給了奧迪來源必和和必拓公司,這兩個公司此時還沒有合並,必和公司已經是澳大利亞礦業巨頭,最重要的資產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的銀礦和銅礦,還有已經開采了半個世紀的錫礦,必拓則主要在經營銅礦和煤礦。

 但是這兩個礦產公司對鐵礦也很感興趣, 必和公司十多年前就已經從美國引進了煉鋼設備,購買了新南威爾士州一些小鐵礦,所以兩個公司不可能部不對西澳皮爾巴拉地區儲量驚人的鐵礦產生覬覦。

 羅斯柴爾德家族以向他們出售鐵礦股份為條件,換取這兩個公司接受羅斯柴爾德家族家族的金融服務業務,羅斯柴爾德家族成了澳大利亞兩大礦產巨頭的經濟顧問,賺取固定的顧問費。

 這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經營之道,輕資產,重資金,大量持有保值的債券票據,而不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固定資產,這是他們比其他人高明的地方,也是猶太人的一個習慣,因為經歷的歷史,他們的房子可能保不住,但是錢總能更容易的帶走。

 羅斯柴爾德家族很快就回應了,石油資產還是很保值的,事實證明,歷次經濟危機中,洛克菲勒持有的石油資產都沒有貶值,反而越來越值錢,支撐洛克菲勒從一個石油巨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金融巨頭。

 而且羅斯柴爾德家族不會自己持有,而是通過他的金融渠道,將股份分開賣給其他人,他隻賺取固定的傭金罷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