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529節 石油鐵路
今天繼續十更啊!!!大家票票投起來啊。

 ————————————

 即便有100萬中國農民在西伯利亞種地,也抵不上10萬資本家揮舞著鈔票,在這裡揮斥方遒來的有影響力。

 所以楊潮對中國農民的持續減少並不太在意,才讓張念寫一篇以俄羅斯人口吻提醒俄國人警惕中國勞動力離去的負面影響的文章,看似是在提醒俄羅斯人,其實是在安撫他們。

 至於實際的措施,是不需要采取的,十幾萬農民這兩年離開了,卻有2、3萬商人湧了進來,7、8萬礦工離開了,卻有2、3萬企業家湧了進來,這5、6萬人數遠少於農民和礦工的資本家,在西伯利亞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顯然遠超2、30萬農民礦工,也有更大的話語權,他們是強勢群體。

 等過個幾十年,當土地上勞作的是俄國農民,礦山中挖礦的是俄羅斯礦工,而中國人則揮舞著鈔票,開辦了一家家商鋪,經營著一座座工廠,那才是楊潮更願意看到的場面。

 28年下半年很快過去,這半年中楊潮通過媒體宣傳,軟化了俄羅斯民間的民族情緒,並沒有出現特別激烈的排華聲音,尼古拉大公則持續采取高壓措施,先後流放了3萬多名俄羅斯青年,社會變得比過去穩定多了。

 在俄羅斯經營的中國商人持續增多,俄國人排擠了猶太人,讓出來的巨大空間,大半都被中國商人填補了,俄國民族資本依然不佔有優勢,甚至劣勢越來越明顯,畢竟他們經營任何工商業,幾乎都是要跟中國做生意的,而跟中國的生意,怎麽可能競爭的過直接在俄羅斯投資的中國資本呢?

 結果大量的俄國資本退出工商業。轉而邁入更加穩定的農牧業,他們出產的農牧產品,則進入中國人開辦的中小型工廠中,加工成初級產品和消費品。然後出口到中國去。

 中國人喜歡扶幫帶,一個人經營某項事業成功了,很容易帶動一大批親朋好友從事這項產業,所以後世的中國人時常將一個原本很賺錢的行業,很快就做成白菜價的產業。往往是一項生意在外國人手裡的時候利潤豐厚,當中國人掌握了這項技術或者殺入了這個領域後,很快這個行業就會做到頭了。

 就是因為中國人有這種盲目經營心態,偏偏還握有龐大的資本,能夠短期內打造出供過於求的產業的能力。

 在西伯利亞也出現了這種情況,加工農牧業加工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造成的結果是農牧產品原料價格上升,鼓勵更多的俄羅斯資本轉入這個領域,另一方面是利潤越來越低,逼走了更多的俄羅斯資本。但只要在賺錢,中國人就會繼續投資。

 唯一製約他們的因素是運輸,要從西伯利亞將物資運到中國去,除了鐵路之外,沒有其他太好的選擇,可是鐵路運力是有限的,俄羅斯政府只能優先保證石油的運輸,其次才會考慮鐵礦等資源,最後才是各種農副初級品。

 在限制了俄國內部工業增長的情況下,修建新鐵路的呼聲越來越高。可是修建鐵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高額的投資,即便是英美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是要通過市場融資的。單純政府投資是不可能持久的。

 在外界的呼聲,和自己的野心支持下,俄羅斯政府下定決心要修建新的鐵路,至於錢他們打算通過抵押在上海借債,但是卻被楊潮給拒絕了,楊潮不發話很少人能從上海借到錢。哪怕那些不輸於楊子銀行團的銀行,也要考慮一下,楊潮都不做的生意,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的。

 楊潮的態度讓尼古拉大公十分費解,親自跟楊潮談判,他耐著性子跟楊潮解釋,擴大鐵路運量,對中俄兩國都有好處,可以增加雙方之間的貿易,有助於產業分工雲雲。

 一聽就知道尼古拉這番話肯定不是他自己想到的,恐怕是出自俄羅斯政府中某些經濟方面的專家之口。

 楊潮聽完就笑了:“親愛的尼古拉大公,這話您信嗎?已經連續3年,中俄之間的貿易呈現3000萬美元的順差,我看不到增加貿易對中國的利益,除了造成中國黃金持續外流,根本就沒有任何好處。”

 尼古拉黑著臉道:“根據產業分工原理——”

 楊潮直接打斷他:“你們俄國人,什麽時候也開始信奉英國人的自由主義經濟了。”

 尼古拉哼道:“反正鐵路修建勢在必行,如果您不肯協助我們融資的話,說不好他們只能找英國人,甚至找美國人。”

 找英國人是嚇唬,找美國人就是威脅了,誰不知道中國和美國的關系之差,基本上是有他沒我的程度。

 楊潮歎道:“您這又是何必呢?修建一條新鐵路費時費力,投入巨大。何不改造一下現有鐵路呢?”

 尼古拉大公道:“改造又如何?”

 楊潮道:“從蒙古到俄羅斯帝國的寬軌,是法國十幾年前的標準,每米鐵軌重38公斤,嚴重限制了載重量,而現在的重型鐵軌重量已經達到了50公斤每米,如果更換一下鐵軌,然後采用重型車輛運輸,能將每列車的載重量翻一倍,從現在的3000萬噸年運輸量提高到6000萬噸,絕對夠我們兩國間的貿易運輸了。”

 尼古拉對專業技術並不精通,頗有些懷疑道:“真的?”

 楊潮點點頭:“我的楊子實驗室已經通過了膠濟鐵路的改造方案,膠濟鐵路德國人30年前開始修建的時候,雖然采用了當時最好的技術,可是每米鐵軌也不過重30公斤,到現在雖然找就修建了複線,可是運力依然難以滿足需求。所以楊子實驗室已經制定了改造的方案,已經進入試驗和論證階段,相信明年一定會有結果出來。而且前幾年通車的新西伯利亞區段鐵路,不正是50公斤重軌嗎,新西伯利亞區段鐵路的運力你應該了解的。”

 尼古拉點點頭,新西伯利亞段鐵路,理論運力上限是8000萬噸,這點他確實知道。

 但是有一個問題卻十分急迫,那就是石油運輸問題,其他礦產利潤豐厚,但如果跟石油相比的話,那簡直就是乞丐行業,秋明油田的儲量不是問題,開采技術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運輸。

 後世的歷史上,這個油田最高產量曾達到4億噸,一噸約等於7桶左右的標準桶數,那可是28億桶,現在秋明各大油田每年才能出口8000多萬桶,諾貝爾家族多次表示,秋明油田現在的產量輕松擴大到3億桶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生產了運不出去,如果真能達到3億桶,成本鐵定降到1美元以下,利潤率大增,每年光是出口石油,就能有6億美元利潤。

 油田能產出更多的石油,卻因為秋明油田地區的高寒鐵路建設困難,運力始終根不上,眼睜睜看著地下埋藏著大量的財富,卻無法轉化成金錢,尼古拉大公的心中如同貓抓一樣,這簡直就是可恥的浪費。

 所以在這一點上他態度十分堅決:“舊鐵路可以改造,但是秋明油田專線,必須立刻增加線路。如果貴國不願意承建的話,我們就會邀請英國工程師幫忙修建。”

 尼古拉大公說完一臉堅毅,似乎表示他決不妥協的態度。

 楊潮笑了笑:“英國人?他們知道怎麽在高寒地帶修建鐵路嗎?尼古拉大公,您應該清楚,能將秋明石油鐵路運力提高到現在這種程度,我國的工程師們付出了多大的辛勞。你們國土上那些讓人頭痛的凍土,你該知道有多麽難處理。”

 尼古拉大公哼道:“我國十分感激貴國技術人員付出的辛勞,但是我想他們也得到了足夠的酬勞。當年修建鐵路的時候,他們拿的可是雙倍工資。”

 出國就是雙倍工資,外國人到中國來是這樣,詹天佑絕不願看到他手下的團隊待遇比不上洋人,時至今日鐵路公司的技術人員工資都是向洋人看齊的, 這也讓鐵路公司招募到了十分充足的高端人才。

 楊潮沒好氣道:“除了我國的工程師,您就是出三倍的工資,看看英美的工程師會來幫你們在那鳥不拉屎的地方修鐵路嗎?”

 尼古拉大公不由氣弱:“好了,這個問題我們不討論了,但是油田鐵路必須盡快修建,我建議修建一條從蘇爾特到托木斯克的鐵路線,將石油區跟新西伯利亞聯通起來。”

 尼古拉是一個明白人,他知道不付出一點代價,是不會讓楊潮下定決心向西伯利亞高寒地帶投入巨資的,而如果楊潮不出錢,尼古拉還真不知道從哪裡出這筆錢,每年的財政收入確實很高,幾千萬美元的財政放在俄羅斯帝國這種粗放的政府中,哪怕就是有個別官員貪腐一些,每年依然有大量的盈余。

 可是如果用來修建秋明鐵路就不夠,遠遠不夠,楊潮沒說錯,尼古拉心裡很清楚,西伯利亞的高寒地帶修建鐵路確實成本高昂,每公裡的造價至少是平原地帶的三倍,俄羅斯政府財政盈余積累了不過3000萬左右,加上每年5、600萬新增盈余,用來修建鐵路依然是杯水車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