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530節 識相的尼古拉
要提高石油區到中國的運力,最可行的方案是修建一條從蘇爾特到托木斯克的鐵路線,這樣不但比從秋明轉運距離更短,而且也能減少秋明段西伯利亞鐵路線的運力壓力。

 托木斯克與與新西伯利亞、鄂木斯克段的鐵路線是西伯利亞運力最充足的鐵路段,這裡已經修建了重軌複線的鐵礦線路,而且路段地勢平坦,落差極小,每天開行120對列車毫無壓力,最重要的是,這裡的鐵路每米重達50公斤,可以牽引3000噸重的重型列車,讓這裡的運力上限可以達到8000萬噸。

 8000萬噸的運力上線,意味著只要將石油線路推進到這裡,基本上就不用擔心什麽運輸壓力了,想運多少出去,就能運多少出去。

 運輸能力這麽驚人,雖然有尼古拉大公這幾年不惜工本的修建了西伯利亞鐵路從葉卡捷琳堡到首都伊爾庫茨克之間的複線軌道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這裡的地理特征,主要是平坦。

 過了新西伯利亞地勢就開始複雜起來,導致新西伯利亞到泰舍特路段列車載重急轉直下,只能運行1500噸級的列車,而且每日發運車次不到100對;而鄂木斯克到新西伯利亞的發運記錄甚至曾經達到過160對;過了泰舍特運輸能力更差,到首都伊爾庫茨克去的道路上,有幾段線路的坡度達到18%,甚至每天只能發運60對列車,載重更是降到了1000噸;等到了中國境內,赤塔到伯力段的道路更險峻,每日發運甚至不到40對。

 天然的地理優勢,讓新西伯利亞成為比伊爾庫茨克條件更優越的交通中心,因此將鐵路修到托木斯克,連同新西伯利亞,運輸能力就不用擔憂了。

 可以說尼古拉是做足了功課的,他提出這個方案。相當的合理,楊潮也不由沉思起來。

 “秋明的鐵路運力不但嚴重限制我國的石油生產,也讓貴國不得不承受英國石油的高價勒索。”

 見到楊潮沉思,以為楊潮在猶豫。尼古拉又補充了一句。

 楊潮笑了。

 尼古拉很識相。

 真是難得。

 尼古拉的意思很明顯,他願意降低石油價格。

 “英國人確實太黑了,他們控制著中東石油,其中開采成本最低的波斯石油,每桶開采成本還不到1美元。卻要我們3美元的高價。反觀美國人的油井井口價格原本在3到3.5美元,現在都已經降到了2美元左右,出口到歐洲的到岸價格現在都壓到了5美元以下。英國趁著我國不從美國進口石油的機會,堅持井口價格為3美元,加上運費我們需要支付4美元,已經引起了憤怒。”

 楊潮立刻就問道。

 老實說這個時代的石油價格不算太高,一直跟英國人執行的是3美元一桶的井口價格,這幾年英國賺走了中國大量的黃金。

 美國人戰後繁榮中,汽車生產增加了三倍,從1919年的150萬輛。增長到了450萬輛,美國真正成了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平均沒六個人就擁有一輛汽車,汽車產業佔到了美國國內總值的8%,同時這些汽車每年消耗的汽油,也從8900萬桶增加到了4億多桶,加上柴油、煤油等的消耗,美國石油消耗在5億桶左右。

 中國戰後的繁榮不輸給美國,雖然汽車產業還不能跟美國人同日而語,每年隻生產15萬輛卡車。和30萬輛汽車,還有5萬輛左右的拖拉機,但是中國的鐵路發展較晚,可是各項技術卻比較新。火車機車工業一開始就是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輪船也大量使用柴油發動機而不是蒸汽輪機,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發展起了龐大的柴油發動機產業的原因。

 因為鐵路和輪船的柴油動力化,導致中國的柴油消耗量世界第一,已經超過了1億桶,石油密度一般在0.85-1.09。汽油、柴油的密度大約為0.82-0.9,兩者相差並不大,因此要生產這麽多柴油,自然就要幾乎差不多的石油,因此中國每年燒掉的石油有2億桶。

 另外中國還有規模相當龐大的化纖產業,其他石化產業發展速度也很快,無求公司已經量產了以石油為原料生產化肥的技術,化纖、化工每年消耗的石油也有2億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英國人提供的,畢竟這個世界上,就只有英國和美國擁有龐大的石油產業。

 每年英國向中國出口3億多桶石油,就是10億美元的經濟產值,其中3億美元是開采成本,1億美元作為運費,純利潤可以達到6億美元,這可是絕對的暴利,英國每年可以分到3億美元以上的利潤,楊子銀行佔有中東石油三分之一的產權,分享2億美元利潤。

 尼古拉聽著十分來勁,又悶了一大口伏特加。

 “那麽您認為石油價格保持在多少是合適的呢?”

 楊潮立刻問道。

 尼古拉不急著回答,而是點著了一根古巴雪茄,一副貴族派頭,渾似英國的丘吉爾。

 連抽了幾口煙後,尼古拉才慢條斯理道:“我國的開采成本相對較高,因為秋明的油田中很多都有氣,所以一桶石油的開采成本不可能少於2美元,我國運輸主要靠鐵路,成本更是高過英美,運輸價格不能少於1美元,這3美元幾乎是純粹的成本價格。如果加上合理的利潤的話,我個人認為3美元是非常合理的。”

 楊潮比尼古拉大公都清楚開采成本,不可能有2美元,現在的成本最多1.5美元,運輸價格確實高了一些,但是絕對不可能超過三分之一,英國人通過海運的成本只有十分之一,鐵路運輸三分之一已經算高估了,因此運輸成本最多0.5美元左右,但相對於英國的暴利,33%的利潤,也不算太黑。

 “那麽,必須結算地應該放在東營。”

 東營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石化工業基地。無求公司是唯一的石化巨頭。

 尼古拉沉默起來,此前跟俄羅斯的結算地,都是選擇在邊境地帶進行,也就是滿洲裡、買賣城等口岸城市。如果要運到東營,那麽又要增加3000公裡的路程。

 中國的鐵路運費並不算高,當年膠濟鐵路剛剛開通的時候,每噸貨物運費在3兩左右,膠濟鐵路445公裡。算下來每千公裡的運費就在6兩以上,詹天佑掌握中國鐵路總公司後,鐵路大規模修建,加上鐵路管理效率提高,成本大大降低,現在每噸貨物每千公裡已經下降到了2兩運價,3000公裡也不過是6兩,大約10美元。

 1噸石油平均下來在7桶左右,一桶的運費也不過增加了1.4美元。

 “成交!”

 心裡默算一邊,尼古拉就下定了決心。第一增加的不算高,如果擴大生產,每桶石油成本不到1美元,現在增加了1.4美元運費也不過2.4美元,利潤依然有;第二,尼古拉也不可能真給中國鐵路公司1.4美元的運價,石油可是大宗商品,而且固定運輸,理應享有優惠價格。

 就像洛克菲勒的石油在美國鐵路運輸中享有至少50%的優惠,成品油更是有70%的折扣優惠。尼古拉大公知道自己不可能取得洛克菲勒那樣的優惠,因為他們必須跟英國人爭奪中國市場,而洛克菲勒可以在美國吃獨食,但他至少也能爭取到3成。更好一些甚至4成的運價優惠。

 那樣一來,新增運價就不是1.4美元,最多也不過1美元,這樣至少有1美元的利潤,沙皇家族可以分享到其中的20%,政府能得到20%的稅收。

 “那麽您的條件呢?”

 尼古拉識相的願意降價。楊潮也很識相,不會認為這是平白的優惠。

 尼古拉悶了一口伏特加,伸出三根指頭。

 “3億桶?”

 楊潮笑道,尼古拉的胃口還真不小,3億桶就是9億美元,然後去除固定成本和運費後利潤大概4億,楊潮拿走其中的2億,諾貝爾可以得到1.16億,沙皇家族和帝國政府各能分到4000多萬美元。

 雖然楊潮拿走了其中的大頭,但是俄羅斯帝國政府卻能將財政收入增加160%,沙皇家族也可以獲得豐厚的利益,一舉多得。

 至於楊潮拿走的大頭,那也不是白拿的,中國現在依然在秋明保持了30萬軍隊,沒有這些軍隊震懾著,俄羅斯帝國憑什麽佔有西伯利亞的財富,恐怕在就被窮瘋了的蘇俄打過來了。

 30萬軍隊的人吃馬喂,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中國士兵現在平均工資已經漲到了50兩,光是軍人薪水就得1500萬兩,接近2000萬美元,每年的裝備消耗還得翻一番,每年沒有1億兩銀子,都拿不下來,這些人的軍費,中國人可從沒找俄羅斯帝國要過,看在楊潮這個俄羅斯帝國女婿的面子上,提都沒有提過。而中國在日本駐扎的10萬軍隊,每年就管日本政府要2億兩銀子的軍費。

 所以給楊潮分走的利潤,就等於是交保護費了,這一點大家心照不宣就好。

 “3億桶也不算多,中國的石油消耗日益增多,用不了幾年3億桶恐怕也就只能佔到三分之一左右了。那麽我們現在該談談鐵路的問題了,我的態度還是不建議修鐵路!”

 尼古拉認為自己已經很識相了,讓出的利益也算是有誠意,可對方依然不答應幫忙修鐵路,這簡直是豈有此理,他酒也喝不下去了,煙也抽的不順, 險些嗆到了自己,用力的在桌子上撚滅。

 然後道:“那就沒什麽談的了。”

 不修鐵路,運個屁的石油,別說1億桶了,要是哪年天氣不好了,佔有每年三分之一運能的河運斷絕,6000萬都不容易保證住。

 所以不修鐵路,楊潮就是在逗他玩。

 “別急嘛!”

 楊潮看到尼古拉大公暴躁起來呵呵笑著安慰。

 尼古拉卻沒有好臉,已經伸出了手,要跟楊潮握手,握完之後肯定是摔門而走。

 楊潮沒有握他的手,依然坐在椅子上。

 “誰說運輸石油就只能靠鐵路啊!”

 楊潮搖頭歎道,沒文化真可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