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531節 石油管道
“輸油管道!”

 楊潮說出四個字後,尼古拉大公沉默了。

 他當然知道輸油管道,諾貝爾甚至也曾計劃過修建,但是面對西伯利亞的凍土帶,修建管道不太靠譜,找專家估算過,不但成本未必比鐵路低多少,關鍵是沒有2、30年時間,基本上不可能建成,俄國人可沒有耐心,尼古拉不會等2、30年時間才發財。

 既然楊潮提出來了,尼古拉相信他不會亂說,於是悶哼了一聲,重新點起了一根雪茄。

 “事情是這樣的,楊子實驗室一個小家夥提出了一個天才般的設想……”

 很遺憾,還不是中國人,而是楊子實驗室歐洲分部收到的一份計劃,不是德國人,而是一個瑞士人,一個瑞士意大利人。

 瑞士三大民族,德意志民族,法蘭西民族和意大利民族,德意志人跟德國的同胞一樣嚴謹,是瑞士精密工業的基礎,在瑞士從事機械工業的多是德意志人,瑞士法蘭西人跟德國人不太一樣,他們更樂意經營大量的手工作坊,在瑞士德國人用工廠生產鍾表,法國人則用手工作坊生產鍾表,而意大利人嗎,他們湧現了不少藝術家。

 所以當得知是一個意大利人的時候,楊潮還頗有些意外,但是看到他的方案之後,也能夠理解,因為意大利人總有一些莫名其妙靈光一閃的想法,這些想法德國人不會去想,法國人懶得去想。

 而且意大利人在電力發展中還是有一定貢獻的,意大利科學家在電力技術方面,有相當的天賦,比如發明電報機的馬可尼。

 不過這個叫做米索的意大利人卻只是歪打正著。

 米索在蘇黎世理工學院讀大學,他有一個苦惱,那就是沒到冬天,學校中的水管常常被凍住,這讓人十分苦惱。一次米索準備好好洗一個澡,然後去跟蘇黎世大學醫學院的一個女學生約會。可是水管被凍了,沒有水。

 米索於是對這個問題十分上心,想了許多種方法試圖解決,但是許多方案他自己都覺得是天方夜譚。比如在管道上焊接加熱管。

 後來一次大雪後,他偶然發現,房上有雪,樹上有雪,唯獨電線上沒有雪。他頓時茅塞頓開,作為工科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是電力傳輸過程中散熱所致,既然散熱可以讓電線上落不住雪,那麽也就能讓水管在冬天不結冰。

 於是他提出了,在輸水管道上纏線圈的方案,向學校提了意見,但卻沒有得到重視,他又跟自來水公司聯系,也沒有被接納。恰好在此時。他的學校和他的導師收到了來自楊子實驗室的邀請信,歡迎蘇黎世理工學院和他們的教授、學生向楊子實驗室申請實驗經費,並公布了具體的合作方法。

 米索就這樣將自己的想法寫成計劃郵遞給了瑞士楊子實驗室。

 他的這份計劃,險些也被忽視,因為絕大多數工程師都認為,為了自來水不凍住,在什麽纏線圈,這代價實在是太昂貴了,而水的價格太過廉價,沒有一個輸水公司用得起這個技術的。

 這時候一個工程師開玩笑說。‘水又不是油,水是窮人啊,付不起電費’,結果有一個工程師立刻受到啟發。從油聯想到了石油,腦子一亮,改進了米索的技術方案,打算用到輸油管道上。

 洛克菲勒在美國擁有數千公裡的輸油管道,最大的問題其實也是凍結問題,克利夫蘭位於美國東北部地區。美國北方冬季也是很冷的,因此洛克菲勒往往到了美國,就不得不大規模利用鐵路來運輸他的石油,將石油管道關閉,防止凍裂,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征得米索的同意後,楊子實驗室立刻邀請他展開相關實驗,所有的技術都不複雜,都是現成的技術,只不過是新應用而已。就好像斧頭髮明出來後,有人想到用來砍柴,但是北歐海盜發現拿斧頭出去搶劫才是最掙錢的一樣。

 米索不過是用尋常的輸電銅線纏在輸油管上,經過試驗,果然冬天石油也可以安全的運輸,銅線散發出來的熱量足以保證石油不會凍住。

 經過不少電力專家的輔助,隻用了半年時間,米索團隊就確定了該用什麽類型的電線,纏繞的匝數密度多少最合理等,也就是說這項技術已經成熟了。但如何推廣開來,他們第一個就想到了洛克菲勒,可是中國跟美國之間糟糕的關系,楊潮還是排美的始作俑者,所以楊子實驗室有些憂慮,拍電報詢問了楊潮。

 所以並不是太過關注實驗室具體運作的楊潮,還真的對這項技術比較清楚,所以才敢向尼古拉大公推銷輸油管道。

 這其實就是後世普遍的電伴熱帶技術,不複雜,但是需要天才的靈光一閃,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賦,但如果沒有百分之一的天賦,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就一錢不值”,這句話很有道理。

 楊潮大方的讓瑞士楊子實驗室跟洛克菲勒聯系,向洛克菲勒推銷這項技術,現在楊潮則要向尼古拉大公推銷這項技術了。

 向尼古拉介紹完基本情況後,尼古拉也明白了,輸油管道看來是靠譜的。

 “看來,你那個實驗室很好用嗎!”

 尼古拉不由歎道。

 楊潮笑道:“賠錢都賠慘了,得讓他們自己盈利啊。”

 尼古拉大公又道:“修建管道的話,需要幾年啊?”

 他最擔心的還是這個問題,諾貝爾的預計,因為要挖開凍土帶,所以需要太長時間了。

 楊潮笑道:“修鐵路的話,至少也得3年以上,如果修建管道的話,恐怕一年多一些,就足夠修到托木斯克了。”

 “這麽快!”

 尼古拉不由驚歎。

 楊潮笑道:“架管道,又不是修鐵路,上面不會有載重的車輛,基礎要求低,自然速度就快了。”

 尼古拉疑道:“不用開挖凍土嗎?”

 楊潮擺擺手:“不用,我們架橋,不用太高,2、3米高就行,主要是防止動物破壞。而且還能給沿途的村莊帶去電力資源,畢竟上面纏繞的電線隻為油管供熱的話太浪費了,我還打算沿著管道線路,架設一條專門給管道電熱線路供電,又給沿線居民供電的高壓線。”

 尼古拉點頭:“這自然好,西伯利亞地區,出了城市,連電燈都見不到。那些貴族們一年到頭都待在城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鄉下連電都沒有,他們不習慣。”

 俄國貴族現在已經最大限度的享受到了現代文明了,沒有電,他們怎麽收聽廣博,沒有電,他們到哪裡去看電影,沒有電,他們的晚宴該有多無趣。

 “通了電之後,蘇爾古特到托木斯克的鐵路也可以電氣化;大大提高這一段鐵路的運量,有充足的電力供應,對蘇爾古特、下瓦爾托夫斯克、梅吉翁等地的發展也大大有利。”

 楊潮繼續說著好處。

 他可不打算簡單的修建一條纏著電線的輸油管,既然輸油管需要電,而且是沿途一千公裡都需要電,那麽就乾脆做一個綜合工程,架設一條2米高的陸地橋梁,形成一條集輸油、輸電、電話、電報等於一體綜合通道。

 聽起來很讓人心動,尼古拉大公經歷了大風大浪,他覺得沒有白吃的午餐,越是誘人的東西,想得到他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比如想成為一個世界大帝國,沒有成千上萬人流血犧牲,那是不可能的。

 “那麽造價呢?”

 尼古拉大公問道,修輸油管道當然不用流血犧牲,但可得掏錢啊。

 楊潮也伸出了一根手指。

 尼古拉大公詢問道:“1億兩?”

 中國人自然是說‘兩’的,中國銀兩紙幣1兩折合1.3美元,也就是1.3億美元,這可是一筆巨款,等於修通後帝國政府2年半的財政收入。

 如果分期償還的話,俄羅斯帝國倒也能夠承擔,不算多麽昂貴。

 尼古拉卻嘀咕開來,如果修建鐵路的話,一公裡造價頂多10萬美元,蘇爾古特到托木斯克1000公裡左右,也不過1億美元。

 現在修建一條油管, 也要花費這個數字,鐵路還能運輸其他貨物,油管只能運輸石油,修建油管的時候,可以修建高壓線路,修建鐵路的時候也可以啊,鐵路可都是要通電報的,不然就無法調度,所以鐵路線也是天然的電路線。

 “那我為什麽不修建一條鐵路呢?”

 尼古拉問道,他確實很猶豫。

 楊潮笑道:“你為什麽不修一條鐵路,同時又修一條油管呢?”

 尼古拉道:“那地方可不止只有石油,自然以修鐵路有限,既然修了鐵路,我為什麽還要白白花錢修建一條油管呢?”

 楊潮伸出三個手指頭:“第一,如果用輸油管,將石油運出來一桶最多不過10美分,如果是鐵路,造價高昂的凍土鐵路怕是沒有1美元連成本都收不回來;第二,單獨修建一條管道的話,其實3000萬美元綽綽有余了,洛克菲勒修建了美國東部的石油輸油管網才花了3000萬美元;第三,管道的輸送速度可比鐵路快多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