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493節 拉攏英法
  因此就在中美還在談判桌上扯皮的時候,中英關系陡然出現了曖昧的變化,英國悄然說服了澳大利亞政府,在皮爾巴拉鐵礦地區設立特別區,允許這個地區雇傭不超過10萬人的華工,等於將華工配額提高了一倍。∮

  當然澳大利亞政府為了顧及本國種族主義的態度,他們宣布這只是為了提高皮爾巴拉鐵礦產量而做出的從權措施,表示在皮爾巴拉工作的華工,將不會擁有澳大利亞國籍,他們只是雇傭工人,三年必須接受一次澳大利亞政府的審核,不通過審核的將被遣返回國,通過這個規定,澳大利亞政府等於是掌握了皮爾巴拉地區華工的去留主導權,當他們願意的時候,可以隨時驅逐這些華工。

  但總體而言,開放的華工配額,可以讓更多中國工人去皮爾巴拉地區開礦了。

  十萬華工,將大大提高皮爾巴拉鐵礦區的鐵礦石產量,有希望在三年內滿足廣東1000萬噸級鋼鐵產量的原料供應,而鋼鐵廠是中英合資,生產出來的鋼鐵又主要提供給興建的造船廠,造船廠同樣是中英合資的,可以說皮爾巴拉鐵礦的增產,對英國也是大大的有利。

  雖然對英國投資者有利,比如對阿姆斯特朗造船廠很有利,可是按照歐美的觀念來看,對中國才是最有利的,所以這也算是大英帝國對中國的示好,既然是示好,那就得有回報,英國人得到的回報是,廣東地方政府推動通過的港九合並案,將港島和九龍半島再次合並,就按照1900年後的邊界。將原本英國統治的包括新界在內的港九地區,合並到一起,成立一個自由市,就叫做港九自由市。

  為此是得罪了一大批的愛國憤青,他們認為此舉等於是另類的殖民化,雖然合並後的自由市完全采用的是上海模式。但無疑經營香港地區半個多世紀的英國人在這裡有極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但這是最近在廣東名聲極佳的米青力促的,米青背後站著楊潮是誰都知道的事情,楊潮為什麽會同意這種看起來極為蛋疼的合並案呢?

  原因很簡單,楊潮想拉出來做一個對比,盡管現在中國已經十分強大,可是大半個世紀的沉淪,還是讓很多內心脆弱的家夥感到自卑,哪怕中國的工業實力已經很強,並且工業化不斷的加速推進和深化發展。但這些自卑的人總有借口,他們的思想反應在輿論上,就是有一股認為中國之所以發展到現在,是模仿西方的結果,這些人要求中國繼續西化,制度上,這批人要求徹底革新舊制度,完全推翻現行法律。采取歐美式的西方法律,文化上。這些人要求全盤西化,甚至認為中國的文字是落後的文字,應該采取西方式的字母化文字。

  這樣的人為數不少,而且貫穿各個階層,上層有李富安這種留過學的海歸精英,有新文化運動中的一大批文化名流。這些人始終打著革新,變革的旗號,擁有極大的話語權,而且他們的道理看起來十分有道理,很難讓人駁斥。

  比如他們說中國現在變強的原因是學習西方的結果。無可辯駁,拿最成功的山東來說,從工業企業到地方政府都有很深刻的歐美印記,尤其是德國印記,青島政府現在還在沿用當年德國殖民政府的高效管理體系。山東其他地方的地方政府,也都是采取了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在文化上,歐洲國家都使用字母化文字,羅馬字母、希臘字母、俄國字母、英語字母、語法字母、德語字母等構成歐洲的語言體系,西方的考古發現也表明,漢字這種象形文字,早在幾千年前就出現了,是人類最早的一種文字形態,是從楔形文字直接發展來的,而字母文字則是從象形文字進化出來的文字,因此是更先進的代表未來的。

  比如正在大規模使用打字機,西方文字可以很容易的打出來,而中國文字想要用打字機打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盡管有人發明過各種中文打字機,都因為太過複雜而沒有使用價值。

  所以各種西化的精英人物可以舉出大量的實例來證明中國制度的落後,中國文化的落後,甚至中國人種的落後,楊潮知道發展到最後,許多人會很痛恨中國竟然沒有被殖民幾百年,認為中國錯失了一個西化的最佳良機。

  可是在楊潮貫通古今中外的觀念中,卻十分清楚,一個落後國家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這是必然的道路。

  中國能夠成功的深層原因,僅僅是簡單的模仿西方國家嗎?如此簡單的話,那成功也太容易了。後世多少國家,都無法模仿成功,只有極個別國家通過模仿成功躋身發達國家行列,比如日本,僅僅是因為日本西化嗎?

  菲律賓和印度被英美殖民統治深刻影響,不提被英國統治了幾百年的印度,僅僅是被美國殖民統治了三十多年的菲律賓的西化程度,也不是日本可以比擬的。

  美國人給菲律賓建立了美式的政治制度,美式的法律制度,甚至美式的醫療和教育制度,菲律賓義務教育普及度達到了30%多,連講英語的人口都超過了3成。而日本卻自始至終沒有完全淪為殖民地,對比日本和印度、菲律賓之間的差異,能說成功源自於西化嗎?

  楊潮認為,無論中西,之所以能發展,不在於西方化還是本土化,而在於能不能良好的吸收工業文明,工業文明不是純粹的西方文明,而是一種新式的文明,要真的論起來,西方傳統文化還是反工業的呢,首先宗教文化反對科學,手工業行會制度反對大工業生產,西方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堅持了自己的文明,恰恰相反是打破了自己固有文明中的某些桎梏,才迎來了新式的工業文明。

  而中國如果想要成功,自然是要引入工業文明,在引入這個文明的過程中,一些傳統文化自然是要受到影響和衝擊,但卻不能全盤否定,否則中國人從哪裡追溯自己的根源呢?失去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如何崛起中國文明呢?

  所以西方成功是將工業文明嫁接到了他們的傳統上,卻讓一大批看不清本質的蠢貨以為是西方文化具有先天的優越性,甚至發展到了西方人種是優越人種,亞洲人種是劣等人種的程度。受過高等教育的文化人士都有大批這樣的人,更不用說普通人了。

  這種西化精英在全國各地都有,但是尤以香港地區為多,雖然只是少數人,可是過去跟英國殖民者合作,他們的社會地位,經濟實力都很強,擁有極大的影響力,說出來的話,信奉者眾多。

  楊潮乾脆就讓這些家夥在港九地區跟上海進行競爭,看看是西化的港九精英們經營的港九地區成功,還是謝冠輝這種上海本地土鱉經營的上海更成功,結果會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打醒一大批盲從的國人。

  至於港九會不會把上海比下去,這完全是一個偽命題,上海那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那就是為經濟中心準備的,歷史上英國直接統治的香港都始終沒有競爭過上海,要不是大陸顏色改變,上海經濟轉變,香港會一直被上海踩在腳下的。

  當然做這樣一個試驗,對外看來, 第一是回饋大英帝國促成皮爾巴拉華工配額擴大的回報,讓英國政府會繼續說服澳大利亞放松華人進入皮爾巴拉地區的限制,第二是做給全世界看看,中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以此為中國抵製和對抗美國排華造聲勢。

  這兩點才是港九合並的短期利益,事實上當中國方面宣布了這個結果後,全世界都看出來了中英關系並沒有受到中美衝突的影響,封閉保守的美國人繼續被孤立著。

  緊接著中國又宣布,跟法國達成了類似協議,在雲南和廣西兩省跟法國展開大型合作,雙方就雲南、廣西跟越南之間的海關通關程序進行了簡化,同時允許法國人跟中國企業合資利用雲南的銅礦資源發展冶煉到基於銅線的電纜工業;在廣西試驗新式的大型桑蠶種植業,廣西的土地和氣候類型,是十分適合桑蠶發展的,人力成本也很低,後世是中國第一大生絲生產基地,桑蠶業超過了江南地區,因此前景廣闊。

  跟英法不斷深化合作的同時,中國代表還繼續在談判桌上跟美國人扯皮,中國人耐得住性子,美國人卻越來越覺得不安,感覺到一種深深的孤獨感。可是在拚開放的層面,他們真的無法跟中國進行競爭,他們不可能一次性給與英法那種轟動性的利益。甚至連降低一點點關稅,美國政府都會被國內的資本家給推翻。

  於是美國政府明智的做出了讓步,不差錢的美國人開始不在糾纏賠償問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