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547節 天不遂人願
推薦票120更。

 ————————————

 金融界的精英們同樣有所警覺,尤其是央行行長張家傲認為經濟已經出現了過熱情況,采用了多輪加息措施,這個時代還沒有強製性加息的制度,銀行都是通過你金融工具來完成加息,比如通過買賣債券,央行大筆買債券,就是向經濟中注入資金,賣債券就是收緊資金,從而達到對借款利息的影響,另外還會采取提高貼現率等方式來影響銀行業中的資金情況。

 張家傲也將中國的利率提高到了5%,可投資額依然持續上升,尤其是投向礦產、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資金越來越大,去年一整年的全國新增投資額達到了200億兩,折合260億美元,而美國的新增投資才只有160億美元,比美國足足多了100億之巨。

 作為圈內人,張家傲不敢樂觀,美國經濟危機爆發之後,他已經跟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央行行長先後通過電報,互相約定努力維持世界經濟穩定,尤其是堅持金本位制度能夠良好運營,這需要各國都保證黃金能夠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

 英國承認絕不會限制黃金流入和流出黃金讓張家傲松了一口氣,他也答應英國人,不會將存在倫敦的黃金匯回,也不會拋售英鎊外匯。

 畢竟跟歐洲的經濟聯系並不算太緊密,因此張家傲並沒有深入歐洲金融市場,比如就沒有承諾向黃金正在流失的德國發放貸款。

 張家傲的黃金還得留著維護東亞金融市場的穩定呢,目前這個東亞金融市場,最大的自然是中國,日本次之、暹羅第三、南洋地區第四、朝鮮第五,新加入進來的菲律賓只能排在第六,而屈居末席的,則是人口剛剛達到10萬人的琉球王國。

 這五國一地區組成的經濟系統的中心,自然是上海,因此上海就承擔著穩定該地區經濟穩定的責任。具體的責任人則是上海活躍的一大批銀行,其中張家傲掌握的央行和楊子銀行團又是其中的重量級責任人。

 如果他們出問題,中國經濟自然出問題,接著日本、朝鮮等國絕對會被牽連進來。中國有多重的經濟危機,他們只會更重,絕不能免俗。

 楊子銀行團已經有所行動了,連續兩年收緊資金,這就是對張家傲最大的支持。盡管張家傲始終將維持貨幣穩定和市場平穩看做他自己的責任,沒有跟楊潮提過要求,但楊潮的行動,還是讓張家傲心生好感,明白楊潮跟上海那些見錢眼開在股市上瘋狂投機的銀行家不一樣。

 楊子銀行團持續的收緊資金,等於是對市場過熱行為的一種遏製,但卻無法徹底扭轉經濟結構,市場依然向著危機的軌道向下滑行。

 張家傲是有自尊的,作為央行行長,他不會像楊子銀行求助。所以他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維持東亞的經濟穩定,甚至他隱隱很期待這次經濟危機,如果能讓中國在歐美危機中保持例外,對他來說有莫大的吸引力,這是實現他抱負的機會。

 所以跟歐美銀行業達成共識之後,他迅速跟日本的銀行業緊密會談,他要求日本努力維持目前的貨幣政策,同時承諾在必要的時候,他會對日本銀行進行資金上的支持。

 日本需要張家傲的支持,因為大地震之後。雖然通過夏威夷危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精神,可是大地震的影響是深遠的,日本此時依然是一個債務國。欠了中國至少5億兩債務,美國經濟危機對日本的影響又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因為日本跟美國的經濟聯系是東亞地區最緊密的。

 中國敢斷絕跟美國的經濟聯系,日本不敢,甚至在夏威夷危機之後,日本主動加強了跟美國的經濟聯系。美國人看到對他們威脅最大的是中國,哪怕夏威夷危機起始就是因為日本僑民問題,他們也忍下了這口氣,迅速調整了跟日本的關系。

 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迅速啟動了他們在日本的投資,在三大汽車公司的帶動下,日本的機械製造業最快走出大地震的影響,開始恢復盈利。

 最近幾年,日本基本上恢復到了大地震前的經濟形勢,只是欠下的債務還無法還清,甚至連削減都做不到。

 與美國的合作,讓美國汽車可以通過日本進入中國,日本則得到了就業和帶動下遊產業的機會,同時三菱、三井等財閥也繼續仿製歐美汽車,日本汽車業初具規模。

 但是美國突然經濟危機,日本政府擔心三大汽車工廠受到影響,這三大汽車工廠對日本工業太重要的,這三大汽車工廠都是年產10萬輛的規模,每年向中國出口25萬輛汽車,除了為日本增加巨大的貿易額之外,有他們在等於激活了日本的機械製造工業,提高了日本機械製造業的技術水平。

 因此日本政府第一時間跟三大汽車公司日本經理會晤,要求他們保證在日本的生產,必要的情況下,他們還打算對三大汽車公司進行資助,比如提供一筆讓他們度過難關的貸款。

 日本的小算盤中國人並不關心,中國人最關心的是米青政府。

 過了年,米青完成了就任儀式,在國會中向憲法宣示,然後正式就任共和國第五任正式大總統。

 全國人民都對米青政府寄予了厚望,正是這種厚望,才促使米青高票當選。而且投票率創造了一個紀律,參與投票的人口首次超過了1億,而且高大1.8億人。顯然3千萬渴望提高工資的工人,和他們多達1億以上的家屬和親人的美好願望,是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

 米青上台第二天,退出的第一項政策,果然就是他競選時候的承諾,她向議會提交了立法規定最低工資的法案。

 但米青顯然太過於理想主義了,他沒有顧慮各省的不同情況,而是一刀切,要求所有的省份都必須做到最低日薪一兩的底線,他也沒法做出區別,競選的時候。如果說要給山東制定日薪一兩的標準,給河南日薪半兩的話,恐怕河南百姓不但不會領情,還會謾罵她呢。

 法案通過了。

 國會議員不敢否決這項議案。因為這是絕大多數人的意願,他們敢否決了這個議案,明天就會被罵的狗血噴頭,這些國會議員可都是享有崇高威望的各地名流,哪怕是其中的資本家階層。也不敢為了維持利潤而挨全國人民的罵,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執政者的一種約束。

 提高工資,眾望所歸,善良的想法,未必能取得善良的結果。

 中華共和國政府的效率可能比不上後世的那個人民共和國,但是中華共和國對待法律的態度,卻極為認真,王寵惠等充滿理想主義的法律人士,制定出了完善的司法體系,一旦法案通過。那必然是有執行機構的,絕不會讓法律條文成為一紙空文,隻觀律條在,無人去執行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所以法案通過之後,立刻就有之法部門開始啟動相關的法律程序,監察部門開始介入,當然還有強大的工會勢力在緊緊盯著資本家,一旦他們違反法律,立刻就會被告到法院去。

 在違法成本高昂的情況下。也就沒有人去違法了,司法成本反而會降低。

 但違法成本高了,資本家不敢違法,卻敢縮減員工數量。

 先是很多從農村進城務工的臨時工。突然發現年後他們沒以前那麽容易找到靈活幹了,以前他們只要等在城市中約定俗成的某座橋下、或者某個廟前,就會有人來招短工,幾乎每天多少都能找點活乾,可是這次他們發現,招活乾的難度大多了。一開始一天半才能找到一個活乾,接著是兩天,然後三天。

 最先承受危機的總是最弱勢的人群,就好像疾病吞噬的總是最虛弱的人一樣。

 米青執政的第一個月,還只是一些臨時工受到影響,第二個月開始,一些利潤本就不高的工廠發現他們開始賠錢,於是開始開除工人,工會積極介入,談判、ba工,不但無法阻止這種潮流,反而導致一些工廠既無法盈利,又無法減少工人數量,還得提高工人工資,於是這些工廠關門了。

 為什麽會這樣?

 一些經濟學家開始將矛頭對準了現行政策,翻出了強行提高工資是對自由經濟的損害等理論。那些原本就不支持米青的資本家也開始頻繁的危言聳聽,警告政府說,如果你不改變目前的政策,中國經濟肯定會崩潰。

 但真正清楚內情的,就會知道,這幾個月,中國出口日本的機器設備突然下降了很多,出口歐洲的化纖也在大幅度下滑,機械製造業訂單降低,然後下遊的零部件工廠的訂單也自然減少,零部件和機械製品的價格大幅度下滑,利潤率大大降低。

 日本進口的機器設備為什麽減少呢?因為他們出口美國的絲織品和棉紡織品等產品大幅度萎縮, 於是他們降低了對絲織工業和棉紡工業的投入,減少了來自中國的發電機組、大型機床等機器設備的進口。

 歐洲經濟不景氣,那麽老百姓就沒錢買那麽多衣服,歐洲的紡織企業自然不會進口化纖這種原材料了。

 盡管中國經濟對貿易的依存度要小於10%,可是貿易的萎縮卻足以讓中國工業產能普遍過剩,那麽就意味著工人數量過剩,為了維持經營,工廠主第一降低售價,第二降低工資,但他們發現價格降低了,利潤下降了,工人工資卻上升了,於是經營不下去了。

 於是中國人也終於感受到了危機的浪潮,盡管還比較溫和,但卻堅定的到來了。

 可表面上看,確實米青政府強行提高工資的行為,引起了這次失業潮,而米青政府確實是出於善意,卻得到了最惡意的結局。

 只能說天不遂人願,天道不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