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4章 盤算
  河西岸安州軍營寨外西側三裡地,大周朝廷的征南軍正在列陣,人山人海之中分布著無數木盾車、布幔車,一場大戰即將到來。  浮橋西側的安州守軍建了一個大寨為據點,又在其西側外圍建小寨以做掩護,小寨分左、中、右共三處拱衛主寨,敵軍襲來首當其衝的是中寨。

  於是守軍主將、總管司馬鄭萬頃調動守軍以中寨為核心左、右寨為兩翼布陣準備抵禦征南軍的進攻。

  宇文溫麾下兩千余士兵連同一千守軍在中寨右翼布陣,中寨前和左翼各為三千人連同各寨內守軍一起抵抗逼近到眼前的敵軍進攻。

  “來得好快。”許紹站在宇文溫旁邊看著遠處黑壓壓的敵軍感慨著,眼前準備攻打營寨的敵軍身後數裡外有如潮的大軍停滯不前。

  “他們在扎營。”宇文溫用千裡鏡瞄了瞄苦笑一聲,按照先前探得的軍情,當安州大軍三日前渡完河往西南方向樊城進軍時朝廷的征南大軍還在武關古道東端,那裡到這邊約有三百一二十裡路

  按正常的大軍行軍速度來說是日行四十裡左右,而這段路現在對方用了三天搞定也就是說大軍的行軍速度將近日行百裡。

  三國時司馬懿率領大軍突擊上庸的孟達行軍裡程一千二百裡,隻用了八天就抵達上庸將以為對方要花一個月才能抵達的孟達打了個措手不及。

  孟達的依據是大軍行軍速度也就每日四、五十裡,然而司馬懿開掛來了個急行軍‘克日’抵達,如今看來征南軍也算是‘克日’抵達了。

  所以對方大部隊要休息,至於現在準備攻打己方營寨的怕是預先安排好保存體力的部隊,趁著浮橋被斷的時機進攻。

  這年頭沒有對講機,對方是算準大軍到這裡的時辰然後將上遊攔截河水的堤壩扒掉放水,用水攻之法將浮橋衝毀,這樣一來浮橋東西守軍頭尾不能相顧原本就不多的守軍又被削減掉一部分。

  這時‘剛好’抵達的大軍就能對孤立無援的西岸守軍發動進攻將其吃掉,然後大軍在此扎營以逸待勞等著回援的安州軍主力來戰個痛。

  浮橋西岸到樊城大約四十裡的路程大部隊行軍單程走一次正常情況下要花大半天時間,安州軍三日前從這裡往西南行軍攻打樊城,若是得知此處遇襲浮橋被毀陸路糧道被斷再趕回來怕是要到明日。

  屆時敵軍恐怕已經把這邊打掃乾淨以逸待勞對付急匆匆趕回來的安州軍主力。

  如果安州軍主力是急行軍過來就會導致兵馬疲憊不堪,那休息了半日的敵軍在今日就能來個‘以逸待勞’了。

  讓敵人在自己選定的時間、地點、按照自己的節奏進入決戰,這麽一來剛開戰自己就無形中佔了上風,這是宇文溫對朝廷大軍此次用兵目的的一些推測。

  按常理穰城那邊派出襲擊浮橋的軍隊要想快隻能用騎兵,所以浮橋處安州守軍的首要防范目標就是對方騎兵突襲,至於對付隨後而來的大軍則是攻克樊城返回此處的安州軍主力。

  安州軍此次進攻樊城就是要打對方一個時間差,結果現在反倒被對方打了個時間差,綜合其在上遊築壩的行為,這似乎是蓄謀已久的計策。

  “看來大家都不傻嘛!”宇文溫喃喃自語,麾下四個方陣依舊結成‘┻’字陣型變成長槍刺蝟準備血戰,因為被敵軍三麵包圍所以騎兵無用武之地,宇文十五領著本幢三百騎兵縮在營寨裡數螞蟻。

  東張西望一會之後他注意到對面軍陣中間飄揚的一面旗幟,

因為那旗幟上是一個‘楊’字於是他在想對方是哪個歷史人物。  不可能是楊堅父子所以應該是其他的楊姓將領,這個時期能作為行軍總管領兵作戰又姓楊的將領不多,日後隋朝的大權臣、清河郡公楊素就是其中一個。

  去年七月行軍元帥韋孝寬率領大軍進攻相州總管尉遲迥,楊素作為行軍總管之一隨軍出征在滎州與滎州刺史宇文胄對戰將其擊敗並斬於馬下。

  因為戰局變化的原因楊素被安排把守要道沒有參加韋孝寬與尉遲炯的鄴城一戰,那一戰的結果因為宇文溫的緣故發生逆轉導致朝廷大軍慘敗。

  不過楊素還是循著歷史軌跡因功進位柱國並被封為清河郡公邑二千戶,所以宇文溫十分期待對面的楊姓將領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楊素。

  那麽等這次‘刷副本通關’若是能撿到什麽“楊公密寶”藏寶圖那就有意思了。

  正當宇文溫‘想入非非’的時候,安州軍大寨內總管司馬鄭萬頃站在敵樓裡看著對面的敵軍面色凝重。

  己方這些營寨是倉促間建起來的原本是防禦騎兵突襲而不是為了對付大量步兵圍攻,按照原計劃是就在此處守上幾天等安州軍主力攻克樊城再調頭回來即可。

  總管宇文亮給的日期是連來回路上時間不超過四日,鄭萬頃知道己方有大威力的攻城器械所以也認為大軍能在兩日內攻下樊城。

  行軍來回兩日,製作攻城器械花費一日,攻城也就是一日而已所以鄭萬頃對能守住浮橋深信不疑。

  結果朝廷大軍的表現讓人詫異,且不管浮橋已被衝斷以及對方是如何達到日行軍速度一百裡的,現在是要想辦法頂上一日直到明日大軍返程。

  營寨內敵樓不多,一來是覺得沒必要而來也沒時間搭,一個主寨三個小寨主要是給守軍宿營不打算長期據守所以寨牆也是木柵欄組成經不起攻擊。

  稍微有效的措施為了防禦騎兵在小寨外挖了一條弧形壕溝,溝不深但是夠寬,寬到一匹馬無法跨越的程度,小寨之間有許多拒馬也是為了阻止敵軍騎兵衝擊。

  這些措施對於現在即將進攻的敵軍步兵沒有什麽大用所以還是要靠人命來填,己方兵力不到兩萬而眼前準備進攻的敵軍看起來足足有四萬人,這還不算後邊的大軍主力。

  鄭萬頃覺得敵軍兵力充足只需要車輪戰就能把己方士兵體力耗光,三麵包圍之下己方本來就少得可憐的騎兵也施展不開,真的不知道能頂多久。

  。。。。。。

  行軍總管楊素站在中軍陣眯著眼望向對面的安州軍營寨,他是征南軍此次攻打營寨作戰的主將按照行軍元帥梁士彥定下的目標是要在日落前‘吃掉’眼前的這幫安州軍,讓攻打樊城的安州軍主力再沒機會翻盤。

  這一年來處心積慮備戰的不只是安州總管宇文亮,丞相楊堅為了解決對方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六月初尉遲迥的‘偽周’開始動手,楊堅知道接下來安州宇文亮也會趁火打劫索性先發製人,他以謀逆之罪斬殺宇文亮之弟宇文椿一家後立刻任命行軍元帥梁士彥率領大軍從長安出武關直奔荊州總管府。

  待得宇文亮發布檄文起兵進攻昌、蔡二州時大軍已經由武關古道翻過秦嶺進入荊州地界,待得對方佔領昌、蔡州時大軍已經休息數日。

  他們為了故布疑陣特地沒有抵達荊州州治穰城,暗地裡在新野郡地界的U水、泌水上築壩蓄水。

  這是一開始就策劃好的謀略為的是將安州軍主力一鍋端。

  安州軍要進攻荊州總管府首先要拿下隨州西側的昌、蔡二州,然後再拿下襄陽北面一江之隔的樊城,隻有解決了這幾處地方才能後顧無憂的揮軍北上。

  襄陽新建的水軍不是樊城水軍的對手所以安州軍要拿下樊城必須從陸路進攻,那麽宇文亮率領的安州軍主力拿下昌、蔡二州後必須渡過兩河口才能進攻西南方向的樊城。

  機會就在這裡,就在安州軍主力渡過兩河口起一直到攻下樊城再回到兩河口附近的這段時間。

  大軍過河要搭建浮橋,這浮橋也是安州軍唯一陸路糧道的咽喉,所以朝廷大軍一旦切斷並保證再無浮橋過河之後安州軍就隻能靠漢水以南的襄陽用船從水路運送糧草了。

  前提是他們能拿下樊城!

  結合襄陽失守的經驗教訓, 朝廷已經把樊城改造成了一個毒餌讓安州軍咬在嘴裡卻吞不下去:想盡一切辦法拖延對方佔領城池的時間,目標是守一個月。

  城在水軍就在,對方咬下這個餌的時候就已經注定要完蛋不可能從水路獲得糧草供應。

  所以征南軍等到安州軍渡過兩河口後立刻急行軍,大批輜重早已提前用船隻由水路運抵新野郡棘陽從那裡另行出發,大軍輕裝上陣日夜兼程隻用三日就衝到兩河口浮橋西岸處。

  與此同時決堤放水將浮橋衝斷順便隔絕兩岸守軍,隻要吃掉西岸守軍然後大軍就能牢牢釘在這裡再不讓一條浮橋過江。

  陸路糧道一斷,水路又被樊城水軍騷擾運不來糧食那麽安州的十余萬大軍人吃馬嚼存糧很快就會吃光那時軍心大亂不戰而敗。

  除非安州軍奮力一搏速戰以求絕地逢生,不過征南軍已經準備好在這兩河口西岸結寨一直耗下去耗到對方軍心大亂的那一天。

  所以楊素現在的任務就是拿下眼前安州軍營寨然後在河邊扎營,對面的安州軍營寨不用管隻要把河西岸控制住讓安州軍再也不能運送糧草渡河送到西岸就行。

  拿下營寨的第二個任務是把敵軍全部首級堆成京觀讓回來的安州軍看看跟著宇文亮父子和朝廷作對是什麽樣的下場。

  然後就己方就會把大量書信射入對方營寨:隻要自行解決了宇文亮及一乾黨羽那麽朝廷可以既往不咎!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