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500章 天涯若比鄰(續)
京兆電報局,門庭若市,排隊辦理電報業務的人,幾乎把院子裡的涼棚都坐滿,三層高的“電報樓”裡,一、二層都人滿為患。

 一樓,是民間電報的發報處,等著發電報的人們坐滿了等候廳內的長條凳,他們是各家商號、櫃坊、工場、作坊的“跑腿”,受東主差遣,來電報局發電報。

 發完電報,轉到隔壁的收報處,看看有沒有自己東主的電報送達。

 二樓,是官方電報的發報處,來自各部以及各官署的小吏,拿著公文,根據順序,依次進入不同號數的隔間,將公文交給櫃員進行登記,確認內容無誤之後,付費,拿了回執,返回官署複命。

 官方電報又名“官報”、“電牘”,隨著兩京電報線路的開通,京兆電報局的“官報”往來越來越頻繁。

 而現在,當長安和揚州廣陵可以通電報後,京兆電報局每日收發的“官報”數量,已經翻了近二十倍。

 這還隻是開始,隨著“電牘”這一形式的公文越來越常見,加上將來各條電報線的陸續“通電”,京兆電報局的業務量只會越來越多。

 在外間等候發電報的小吏們,坐在長條凳上,喝著服務員端來的茶水,緊緊抱著裝有公文的“公文袋”,和其他人聊天。

 他們奉命攜帶公文來此發電報,公文不可遺失,也不能泄露內容,所以大家聊天的話題,就是長安到廣陵電報線的“通電”。

 這條線路,由兩京線、洛(陽)葉(城)線、葉宛線、宛安線、安黃線、光黃線、淮水線、邗溝線構成,全長據說超過三千裡,卻能實現信息的瞬間傳遞。

 由此沿線官府被這條細細的電報線“串”起來,朝廷現在已經要求沿線官府將一般的公文都用電報來傳,而京城發給各地官府的一般公文,也會用電報來傳遞。

 因為官府用電報發一般的公文也得繳費,所以現在朝廷要求各地官府在發“官報”時,必須嚴格限制字數,內容要言簡意賅,不許廢話。

 還擬定了“電牘體”,讓各地官府“規范用詞”。

 所以,文筆吏們如今必須掌握一種新的公文體,那就是“電牘體”。

 將正常的公文,改寫為語句精煉的“電牘文”,經長官過目之後,用章,然後帶著錢,到電報局發電報,然後繳費、收好回執,返回官署複命。

 這是千百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情,小吏們看著業務繁忙的“業務大廳”,感慨著世事變遷。

 “這還是一條線,等永濟線、通濟線通電,有了河北、河南的公文往來,電報局怕不是要被擠爆了。”

 “你可別忘了河套線、河西線還有劍南線!等益州和交州之間的電報線也通了,這電報局恐怕得日夜無休!”

 “那和我等無關,我們在這裡辦完業務,這電牘什麽時候發,就是電報局的事,電牘再多又如何?可以三班倒嘛,工場裡也這般,累又怎的?”

 “累,那也值,我聽說,這電報收發員,每月工錢至少有二貫,累一些又如何?”

 “每月工錢至少有二貫?這麽多?那我也讓我侄兒去電報學堂報名!”

 議論聲中,大家感慨著電報的神奇,昔年,遙遠的交州在大家看來就是天涯海角,從長安到交州,正常情況下,單程都要走上兩個多月。

 若是在兩地之間走一個來回,差不多五個月就過去了。

 現在,有了火輪船,有了便利的航運,從長安去交州龍編,期間水、陸交替,又走海路,隻要一路順利,那麽全程下來也就一個月。

 若是再過幾年通了電報,長安發出的公文,當天就能到龍編。

 而交州官府的公文,當天也能傳到長安。

 不知不覺間,數千裡外的交州龍編,對於長安的人們來說,感覺就像是城外郊區的一個縣城,如同隔壁鄰居一般。

 這樣的變化,隻讓人想說:滄海桑田。

 。。。。。。

 電報局外,門外過往行人被電報局內熙熙攘攘的情景所吸引,不由得駐足旁觀,卻礙著門口處有大量士兵站崗,不敢上前一探究竟。

 長安和洛陽,之前就通有電報線,京兆電報局也隨後成立,所以長安城內的居民,對於電報局不是很陌生。

 電報很神奇,據說瞬間就能傳到千裡之外,大家不知道具體原理是什麽,卻知道電報很貴,電報裡的一個字據說就要十文錢,普通百姓根本就用不起。

 隻有官府,還有有錢人,才是這電報的主顧。

 譬如兩京線接通後,主要是官府用電報來傳遞一般公文,此為“官報”,又稱“電牘”。

 除此之外,就隻有那些有錢的官宦人家,還有商賈人,才會來電報局發電報,和遠方的親友聯系。

 但是自從新式電報技術出現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從去年年底開始,電報局的人氣越來越旺,到了現在,因為據說長安可以直接發電報到廣陵,所以電報局的門檻都快要被人踏破了。

 “長安到廣陵,距離兩千余裡,往日走個單程,也得月余時間,若是驛使快馬加鞭,日行六百裡,也得走上四日,可現在,公文瞬息之間便送達,電報之神通廣大,由此可見。”

 街對面的茶肆裡,一名茶客高談闊論,和其他茶客們議論起這神奇的“電報”。

 大家一邊喝茶,一邊看著熙熙攘攘宛若市集的電報局,感慨著“電報”的神通廣大。

 “電報”是怎麽運行的,大家不知道,隻說官府有神通,至於這神通是佛是道,眾說紛紜,此時,那名茶客就在發表自己的看法。

 “昔年,天子潛邸時,孤軍守懸瓠,被數十萬敵軍圍得水泄不通,敵我兵力懸殊,眼見著孤城岌岌可危,天子卻得一名王道長相助。”

 “那道長神通廣大,法術高強,能撒豆成兵,剪紙為人,協助天子將敵軍的進攻接連擊退,保得懸瓠周全。”

 “我聽說,當年守城時,那王道長曾使出神通,名為“縮地術”。”

 “此術十分神奇,命風驅日月、縮地走山川,即便遠隔千裡,瞬息便至,王道長做法,能讓無數攻城衝車瞬間消失,然後出現在千裡之外。”

 “又有紙雁術,在紙上寫字,然後折成紙雁,當日就能飛到千裡之外,為天子傳遞軍情..”

 “待得敵軍解圍,王道長便拜別天子,飄然而去,說是要雲遊海外,從此再無人知其蹤跡。”

 “所以,我覺得,這電報,一定是某個道家法術,宛若那‘紙雁術’般,能夠將信息瞬間傳到千裡之外。”

 世人信鬼神,而天子當年潛邸時,也確實孤軍守懸瓠,此事眾所周知,所以這茶客的說法,無人能駁,也讓眾茶客們有了一個思路:

 這電報,一定是某種道家法術。

 還有那火輪船,據說能日行千裡,自然就是道家的“縮地術”!

 對於自己無法理解的事物, 一旦用神通、法術來解釋,大家總算是“恍然大悟”了。

 所以,大家覺得一定是天下太平,各地隱居的能人異士紛紛出山,為天子分憂,為朝廷效命,才有了這麽多的神奇機器,還有“千裡傳書”的手段。

 電報,每字據說要十文,好貴,所以有什麽事要和遠方的親友說,還是寫信比較好,畢竟如今郵政也越來越方便了。

 但電報好神奇,兩千多裡外的廣陵,一連上電報線,仿佛一下距離長安近了許多。

 長安城裡的居民,想要到周邊州縣走親戚,一來一回(步行),都要幾日時間,而廣陵的消息傳到長安,可謂是“瞬間抵達”。

 給人的感覺,仿佛廣陵和長安就隻隔著一堵牆,宛若鄰居一般。

 這,不是和道家的“縮地術”類似麽?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