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504章 義務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田地鹹黃(王),蟻舟紅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日月鷹蔗、成樹裂張”

 朗朗讀書聲,從教室裡傳出,字正腔圓的男聲,各種錯音的童聲,如同波浪般拍打著聽眾的耳朵。

 教室外、窗戶旁,正在視察的房玄齡,看著課堂裡學童們端坐朗誦的樣子,想起了自己小時候背誦《千字文》的情景。

 他的開蒙老師是父親,當年父親念一段《千字文》,他就跟著念,雖然不知道自己跟著念的內容有何意思,卻能念得朗朗上口。

 念著念著,就記住了。

 南朝蕭梁時,梁武帝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一千個不重複的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韻文,此即為《千字文》。

 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

 《千字文》如今為幼童開蒙的常見書籍,幼童即便大字不識一個,也能跟著先生朗誦《千字文》,就如同唱歌一般。

 念著念著,熟悉了,就開始背誦,然後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著認,接著開始練習寫。

 幼童把《千字文》裡的字都寫全了、認全了,蒙學就能“畢業”。

 現在,教室裡,一個年輕的先生正帶領學童朗誦《千字文》,房玄齡看得出這位年輕的先生頗為緊張,所以朗誦時的聲音有些顫抖,若是在族學裡教書,恐怕下課後就得卷鋪蓋走人。

 但是,在這裡卻不會,因為這裡是夏口城中不收學費的“公辦小學”,又稱“實驗小學”,免費招收幼童,不限男女,由實習的師范生擔任先生,給這些幼童開蒙。

 而家長們送自家兒女來此,絕不會有多少人奢望兒女能讀書成才,無非是把兒女放到這裡讓人幫看管一下,有個打發時間的去處,順便吃一頓免費的朝食。

 至於父母,得了清閑,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但即便如此,每一位送兒女入公學的家長,都會按著兒女的頭,一起向年輕的先生們鞠躬:“我家孩兒若不聽話,先生隻管打!”

 正因為是免費入學,而教書的先生都是實習的師范生,所以沒有家長對先生的青澀表現有意見,隻盼先生多用心,讓調皮的兒女知道什麽是禮節。

 懵懂幼童們坐在課堂裡,被先生擺在案上的戒尺震懾,一個個老老實實,端正坐姿,不管懂不懂,都眾口一詞跟著先生“唱歌”。

 幼童的耐性有限,所以公學裡每一節課隻有三十分鍾,然後有十分鍾的課間休息時間,讓這些懵懂學童可以在室外活動。

 等上課時間一到,上課鍾聲一響,大家就得回到各自的教室,繼續上課。

 等到午後,放學時間,家長們會過來接自己的孩子,或者由校方將孩子們組織成一個個小隊,在教職工的護送下回家。

 這樣免費給孩童開蒙的實驗小學,實行的是“義務教育”,在夏口有好幾座,武昌、大冶還有西陽也是如此,甚至在江州湓口、洪州南昌、嶽州嶽陽、潭州臨湘也有不少。

 除此之外,在安陸、沔陽、江陵、襄陽、上宛、穰城也有。

 兩淮地區,各主要商埠裡,類似的實驗小學也漸漸增多,揚州廣陵亦是如此。

 實驗小學有正副校長,為官府任命,負責學校的日常運轉,處理各類雜務,並且監督教學情況,對師范實習生的表現進行評定。

 各地實驗小學都歸屬學政管理,接受當地官府監管,可不是什麽拐賣人口、誤人子弟的黑校,所以百姓才會放心。

 這樣的實驗小學,因為不收學費,所以是不可能有什麽像樣收入,又要供應學童每日一餐,還有各類書籍、文具的損耗,以及教室、校區設施的修葺,開支也不小。

 官府不可能完全承擔這樣的開支,所以,各地實驗小學還得靠各方賢達的踴躍捐款,才得以維持下去。

 書籍、文具,有書社免費贈送,教書的先生,都是師范學校的實習生,學校只需要管飯、安排住宿,發放一些生活費,至於實驗小學的“保安”,各鏢行也施以援手,派保鏢作為義務校工,維持秩序,看守校園。

 每日的朝食,多為當地食肆免費供應的粥、炊餅,校園有宿舍,讓教職工住宿。

 這種免費招生、負責開蒙的實驗小學,同時也負責培養師范生的教學能力,為青澀的師范生提供絕佳實習場所。

 師范生通過在公學磨練,可以初步適應什麽是“為人師表”,能把臉皮練得“厚”些。

 實驗小學兼顧幼童開蒙教育和師范生實習,經過多年的試行,已經摸索出不錯的運營體制,所以朝廷會逐漸在全國各地一些工商業發達的地方進行推廣。

 房玄齡曾經參與這項工作,所以對實驗小學再熟悉不過,雖然他出身士族,卻認為不分貴賤都有資格接受教育,朝廷推行這樣的免費教育,是德政。

 但他沒想到,荊襄、兩湖、兩淮地區的民間人士如此熱情,對於實驗小學的支持力度如此之大。

 給實驗小學捐錢、捐物,是刷名聲的好機會,所以不缺錢的商賈們樂於做個大善人,各地官府也樂見實驗小學傳出朗朗讀書聲,畢竟教化百姓是地方官的職責。

 可以說,荊襄、兩湖、兩淮地區的公辦教育正在快速發展,無論是官還是民,都對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一個家境貧寒的幼童,若在公辦小學表現出色,會得校方推薦,獲慷慨之士資助,進入高一級的學校進行學習,如果表現依舊出色,還可以獲得獎學金,繼續學業。

 那麽這些慷慨之士是什麽樣的人呢?

 是那些子弟不成器的商賈,自覺子弟、族人靠考試當官無望,便懷著“奇貨可居”的心思,對那些能讀書的貧寒學子進行“投資”, 資助對方求學深造,然後參加科舉。

 資助的一百個人當中,隻要有一個出頭,那就是大賺,甚至隻要自己資助的學子中了舉人,資助者都不吝於將女兒嫁給對方。

 在荊襄、兩湖、兩淮地區,教育成了許多商賈“投資”的絕佳領域,因為有無數慷慨之士踴躍捐資捐物,所以這些地區的公辦學校體系建設很快,教育水準隨之水漲船高。

 讀書改變命運,是一句越來越廣為人知的口號,無數為了改變命運而讀書的貧寒學子,會源源不斷湧入科舉這個“戰場”,可想而知,科舉考試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但這隻是開始,房玄齡知道朝廷有長期規劃,要讓學政惠及天下,因為天子曾言:教育,是朝廷對天下百姓應盡的義務。

 當義務教育(蒙學)真的在國內各主要地區實現時,天下會變成什麽樣子?

 他真希望自己能活到那一天,好親眼看一看。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