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505章 蹣跚學步
夕陽西下,曠野裡,涼棚下,身著官服的房玄齡和幾名便裝男子坐在長凳上聊天,各自手裡還拿著資料,邊看邊交談,草棚周圍點起了幾盤蚊香,嫋嫋白煙中夾雜著淡淡清香。

 這種以除蟲菊為原料製作的新式蚊香,驅蚊效果很好,味道也不難聞,所以推廣起來很快,隨著各地的除蟲菊種植范圍迅速擴大,市面上銷售的新式蚊香也越來越多。

 房玄齡對這種新式蚊香很熟悉,因為長安城裡的官宦人家,大多用上了新式蚊香,在夏秋之際蚊蟲肆虐的時候,有了蚊香“鎮宅”,蚊蟲都不敢近身。

 現在,在這草木叢生的曠野裡,臨近黃昏就會有許多蚊蟲飛舞,能咬得人渾身是包,卻因為點起了蚊香,所以涼棚內外近三十余人都悠然自得。

 天色漸暗,大家待在曠野裡不回去,當然不是要等著夜觀天象,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西方,那裡,是實驗鐵路一端“消失”的方向。

 不久之後,就會有一列“火車”沿著鐵路呼嘯而來。

 所謂“火車”,就是以蒸汽動力驅動的車輛,因為行走時,其上蒸汽鍋爐煙囪冒火噴煙,故而得名“火車”。

 房玄齡奉太子之命到夏口公乾,任務之一,就是確認火車的研製進度如何。

 蒸汽機械很複雜,房玄齡之前當然不懂蒸汽機技術,但既然身為太子的佐官,而太子如今負責火車的研製工作,他就必須現學。

 靠著大半年的熬夜看書,房玄齡大概了解了火車的技術原理和如今面臨的技術難題,現在,他在這裡,就要親眼看看使用最新技術改進後的實驗火車,能在這實驗鐵路上達到什麽樣的速度。

 他們所處位置,在夏口城南郊,這裡有一條圓形鐵路,周長四十裡,為實驗性質的鐵路。

 這道周長為四十裡的“鐵圈”內,是官府管制的“實驗基地”,外圍有士兵把守、巡邏,閑雜人等未盡許可不得入內。

 “實驗基地”裡宛若小城鎮,有工場、宿舍區,住著許多技術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

 又有數條鐵路,和“外圈”鐵路連成一個體系,同時有數個技術攻關小組在這些鐵路上進行“火車”的研製工作。

 在實驗基地外圍的圓形實驗鐵路上,經常有“火車”行駛,從實驗鐵路建成到現在,已經過了二十余年,在軌道上行走的火車,也換了許多。

 以蒸汽動力驅動的火輪船,如今航行在江河湖海裡,然而同期“誕生”的火車,卻依舊被困在這條實驗鐵路,宛若一個蹣跚學步的幼童,艱難的挪動腳步。

 看著外面的花花世界,心中憧憬,卻無法邁開步伐走出去。

 天色漸暗,有技術員點起電石燈,掛在涼棚下,房玄齡借助燈光,翻看著手中資料。

 這本資料配有插圖,記錄了火車的研製過程,房玄齡看過許多次,可以說十分熟悉。

 當天子尚在潛邸時,技術人員們就在研究火車、火輪船,這兩種蒸汽機裝置,一個在陸上走,一個在水中跑,但火輪船的研製進度要遠遠領先於火車。

 問題在哪裡?

 在於若想要蒸汽機有足夠的動力,就得有足夠的蒸汽,這就意味著蒸汽鍋爐要大。

 然而,鍋爐的尺寸不可能無限制增加,因為鍋爐本身有自重(包括鍋爐水和燃煤),若鍋爐自重增加量超過動力的增加量,火車即便能動,也隻能慢慢“走”,很難“跑”起來。

 重量和動力的矛盾,就如懵懂學徒揉麵團般,面多加水、水多加面,控制不好的後果,就是麵團越來越大,卻始終成不了形。

 對於船隻來說,因為船身足夠寬敞,所以對蒸汽鍋爐及蒸汽機的尺寸限制相對較小,船用蒸汽鍋爐和蒸汽機可以做得大些,動力自然就上去了。

 但火車就不行,因為車身尺寸受限的緣故,對於蒸汽鍋爐和蒸汽機(汽缸)的尺寸、重量有嚴格限制。

 與此同時,蒸汽機運轉起來時會產生振動,若無有效的減震結構或者避震、減震裝置,來緩解整套動力系統持續不斷產生的振動,那麽無論是船身還是車身都會受不了。

 要麽結構變形,要麽船身/車身開裂或散架。

 然而,船舶因為船身夠大,容得下減震結構或者裝置,可以大幅緩解振動問題;火車受限於尺寸,留給減震裝置的空間有限,由此帶來一系列新問題。

 高效、耐用的減震裝置無法“上車”,就隻能靠加強車身結構強度來硬扛,然而要加強車身結構,就會導致車身重量大幅增加。

 與此同時,火車若“跑”起來,對於車輪、車軸的耐用度也提出了嚴格要求,若是將木製車輪、車軸換成鐵製車輪、車軸,重量蹭蹭蹭就上去了。

 正是因為面臨著諸多技術問題,火車的研製一直不順,幾乎是同時研製的火輪船早已實用化,又從明輪推進改良到螺旋槳推進。

 當火輪船在江河湖海裡歡快跑著的時候,火車依舊在夏口城外實驗鐵路上蹣跚學步。

 但是,隨著火輪船不斷改良而完善的蒸汽機技術,已經可以用於火車的改進,在船用蒸汽鍋爐基礎上“小型化”的車用蒸汽鍋爐,在今年開春已經有了原型機。

 與此同時,隨著冶金技術和製造工藝的進步,更輕、更耐用的車用汽缸已經被技術人員製造出來,一系列技術進步的成果,都用在新型號實驗火車身上。

 房玄齡掏出懷表看看時間,如今是下午十八點,遠處,傳來了機械的轟鳴聲。

 眾人抬頭望去,只見實驗鐵路西端,出現了一道不停移動的煙霧,定睛一看,是一列軌道車正在緩緩前進。

 軌道車前端,是一個噴著濃煙的車輛,這車輛更像是一個裝著輪子的臥式鍋爐,呼赤呼赤吐著濃煙,拖著後面八節車廂向前走。

 坐在涼棚裡長凳上的人們都站起來,掏出各自的懷表,看著漸漸靠近的火車,又看看懷表上的時間。

 當火車緩緩經過涼棚前時,房玄齡根據火車走完這一圈的起止時間,很快心算出火車的平均時速,隨後走上前,和火車“並肩而行”,向車上“司機”問話:

 “鍋爐情況如何?”

 司機,即掌管蒸汽機之人,也就是火車的“車長”,此時位於車上駕駛室內的“司機”探出頭,大聲回答:“回參軍,鍋爐一切正常!”

 “水溫如何了?”

 “水溫正常!”

 “蒸汽壓力呢?”

 “蒸汽壓力也正常!”

 房玄齡就這麽走著,和走在鐵軌上的火車“並肩而行”,其他技術員也跟在旁邊,看著這列正常行駛的火車,喜形於色。

 實驗火車,拖著八節車廂,以平均時速十五裡的速度,在實驗鐵路上持續繞圈繞了一晝夜(停下加煤、補水的時間不算在內)。

 鍋爐正常,車體正常(至少看上去正常),這意味著實驗火車的耐用性達到了預期目標。

 而平均時速十五裡,意味著實驗火車的行駛速度和成年人步行速度差不多。

 這樣的速度,連馬拉軌道車都比不過,根本就沒有實用化的意義。

 房玄齡看看左右, 見大家點點頭,隨後大聲向火車上的“司機”喊道:“現在開始,加煤,加煤全力行駛!”

 “得令!”

 “司機”應諾之後,招呼“司爐”開始加煤。

 爐火越燒越旺,火車咆哮起來,噴著濃煙和蒸汽,移動速度漸漸加快。

 房玄齡等人,一開始還能和火車“並肩而行”,不久,就得加快腳步才能跟上,再過一會,就得小跑。

 然後是快跑。

 一群人快步跑著,勉強跟上火車行進的速度,跑了一會,體力實在撐不下去,於是紛紛停下腳步。

 房玄齡看著繼續快速前進的火車,激動地差點歡呼起來。

 蹣跚學步了二十多年的火車,經過無數人的努力改進,此刻如同蹣跚學步的幼童,終於邁開步伐,奔跑起來。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