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534章 地獄所設,正為是人(續)
翌日,皇后尉遲熾繁在行宮召見英國公楊濟,楊濟因為如今領了差遣,負責美洲作物果玉米的栽培工作,所以人稱“玉米使”。

其實楊濟一開始被人訛傳為“禦米使”,後來經過解釋,大家都知道了“玉米”一詞。

然而因為帶回來的美洲玉米其“真容”過於磕磣,許多人都不看好這一作物在中原的栽培前景。

尉遲熾繁知道玉米,其實她對玉米不感興趣,今日之所以召見楊濟,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先是大概問了一下玉米的情況,得知這種原產於美洲的作物耐旱,又能在山地種植,做驚訝狀。

又問起有司如何選育玉米,以及選育玉米的成果最快多少年能夠看到,一番感慨之後,話鋒一轉:“英國公,不知佛家典籍裡,是否記載著玉米這種作物?”

楊濟即便不是人精,也和人精差不多,聽到這裡,當然知道皇后想說什麽,但他不好裝聾作啞,必須做出正面回應。

“回殿下,微臣不才,平生所見佛學典籍,其中未見玉米或類似作物的記載。”

“況且,此物自古未見於中原、西域、天竺、南洋,想來和佛家並無瓜葛,若輕易和佛家典故聯系,恐怕會惹來陛下詰難。”

尉遲熾繁聽到這裡,明知故問:“哦?為何英國公如此說?”

“殿下,陛下當年治理地方,常見佛門敗類以佛學術語欺詐百姓,所以素來厭惡把什麽東西都和佛門扯上關系。”

尉遲熾繁做不平狀:“唉,天下間確實有些許敗類玷汙佛門清譽,然而這不過是極少數人的惡行,如何能說佛門藏汙納垢呢?”

“殿下說的是,臣也以為如此,而陛下,也時常這麽說。”

“嗯?英公曾聽陛下這麽說?”

“是的,陛下常言‘瑕不掩瑜’,佛門出了敗類,那就把敗類清除即可,若以此為由要滅佛,那就過了。”

尉遲熾繁懷疑楊濟是在糊弄她,卻不好說破,隻能揣著明白裝糊塗:“可是,為何陛下看了《梁書》之後,忽然有感而發?”

“殿下,梁武帝不顧民生疾苦佞佛,又寵溺宗室,使得國內隱患重重,後來引狼入室,為太清之難(侯景之亂)發生的原因,陛下想來是要發人深省,故有感慨。”

尉遲熾繁反覆暗示:“可是,陛下似乎對佛門多有不滿...”

“殿下,微臣以為,人生艱辛,多有不如意的時候,無論是佛也罷、道也罷,百姓總要有個由頭,到廟裡焚香禱告,祈求神靈保佑自己、家人,陛下不至於連這點需求都要禁掉...”

楊濟覺得這種對話很累,皇后揣著明白裝糊塗,他也是如此,然後雙方說一些繞來繞去的話,真是累得慌。

皇后無端端召他入宮,不問別的卻問玉米,又扯到佛學典籍,其實都是為了之前太史丞傅奕上表奏請罷佛一事。

皇后現在求助於他,楊濟不好裝傻,又不想介入,兩難之際,就隻能旁敲側擊,盡可能化解皇后心中的憂慮。

很明顯,當今天子不信佛,甚至對於佛教有些負面看法,這種看法一是源自其本人的好惡,其次是源自一國之君的本能反應。

歷盡歷史的楊濟,當然知道歷史上的“三武一宗滅佛”,也知道出現這種事的根本原因在於佛教過度發展(佞佛)之後,對國家構成了直接的威脅。

僧人數量劇增、大量寺廟出現,信徒不斷向寺廟捐贈田產,無數銅料被鑄造成佛像,直接導致國力衰退。

加上確實有敗類敗壞佛門清譽,所以不出事才怪。

楊濟是佛門信徒,

當然不想看到滅佛一事重現,但他根據種種跡象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宇文溫不太可能滅佛,最多就是時不時敲打一下。現在,就是借題發揮的時候,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會收手,所以,皇后沒必要心急如焚。

楊濟知道皇后是想動員他去勸諫皇帝,但楊濟覺得皇帝既然不打算滅佛,他又如何阻止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他不好就這麽直接說,隻能想辦法“暗示”皇后自己去勸皇帝,這種事實際上是夫妻倆之間的事,一個外人多嘴的話,反倒會起反作用。

眼見著皇后裝糊塗、不依不饒一定要他表態,楊濟有些無奈,硬著頭皮說:“殿下,可曾聽說過以柔克剛?”

。。。。。。

夜,宇文溫和尉遲熾繁對坐,相對無言,良久,他看著“誓死衛教”的“佛門女護法”,無奈揉了揉太陽穴,直接問:“誰跟你說,我要滅佛的?”

見對方淚眼汪汪的不吭聲,宇文溫“啪”的一聲拍在書案上:“梁武帝誠心禮佛,即便有什麽地方做錯了,佛祖也該隻讓他一人受報應,不該對千千萬萬江南百姓生靈塗炭袖手旁觀!”

“侯景亂梁,江南生靈塗炭,那麽多平日裡虔誠誦經禮佛的百姓,死於兵荒馬亂之中,未得佛祖庇佑,總不能說是這些人前世作孽了,活該今生遭此大難!”

“朝廷向百姓收保護費...收稅賦,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職責、義務,興修水利、架橋鋪路、保一方平安,關鍵時候該賑災賑災、該抵禦外敵就要抵禦外敵, 如果做不到,就是改朝換代的下場。”

“收錢就得辦事!憑什麽佛門反倒可以隨心所欲?“

“哦,平日裡收香油錢收得手發軟,關鍵時刻輕飄飄說一句‘前世作孽,今世報應’就能置身事外?哪有這麽好的事!”

“這事情沒完,必須有個說法!”

尉遲熾繁隻是啜泣,淚眼朦朧扯著宇文溫的袖子。

此即絕世神功:以柔克剛。

然而宇文溫不吃這一套。

佛教自南北朝期間在中原快速發展,其勢已成,歷史上“三武一宗”滅佛之後,才把佛教訓得服服帖帖,所以他絕不能掉以輕心。

三武一宗的第一個“武“,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一宗,是後周的周世宗郭榮(柴榮),四次滅佛,前後跨度近五百年,可見這一時期佛教的生命力之頑強。

他知道滅佛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實生活裡,人們需要精神依托,而佛教恰逢其時。

但是,他想嘗試實現中原佛教的“世俗化”,讓後世中原佛教的世俗形態提前出現。

所以,就是要趁著《梁書》初稿完成這一契機來“搞事”。

收錢不辦事是不對的,他要問問天下高僧,一心向佛、數次出家的梁武帝到底做錯了什麽,落得如此下場。

虔誠禮佛的江南百姓,寧可自己日子過得苦都要供奉佛像,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麽,要經歷侯景之亂,墜入人間地獄。

這些問題,如果高僧們答不上來,或者無法亡羊補牢,那麽...

地獄所設,正為是人。

https://

1秒記住愛尚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