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571章 親戚
上午,禦苑,宇文溫和尉遲熾繁交談,談起尉遲熾繁的一個便宜親戚。

 去年年底,磧西(這個時代對西域的稱呼)諸國使者來朝,其中一個國家的使者,帶來了國王的親筆信,信為漢文所寫,雖然字寫得歪歪扭扭,宇文溫倒也能看明白。

 這個國家名為於闐,其國王以番邦小國國主的身份,在信中向遠在中原的皇帝、皇后問安。

 又以後輩的身份,向皇后問安。

 前一個身份很正常,為什麽會有後一個身份?

 原因很簡單,同姓之誼。

 於闐國,王族姓為“尉遲”,大周皇后同樣姓尉遲。

 按照通俗的看法,既然是同姓,意味著數百年前是一家人。

 所以於闐國王尉遲卑示閉練,以後輩的身份,向大周的尉遲皇后問安。

 這大老遠的忽然冒出個便宜親戚,宇文溫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位莫非想搞詐騙,不過於闐王族確實為“尉遲”姓氏,於闐國王這麽攀親戚,其實是有“抱大腿”的意思。

 當然,對方不是要抱尉遲皇后的大腿,而是要抱宇文溫或者說周國的大腿,所以才厚著臉皮扯“同姓之誼”,探探口風。

 宇文溫當時和心腹們一合計,覺得這種便宜親戚認了沒壞處,於是順水推舟,讓有司為皇后尉遲熾繁代筆,以長輩的身份,問候同姓後輩、尉遲卑示閉練。

 一來一回,尉遲卑示閉練抱周國大腿的心思更加熱絡,不斷遣使來朝,而身處沙州、不斷暗地裡在磧西(西域)搞事的“明德參軍”們,在這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一番操作下來,皇后尉遲熾繁就有了個便宜遠房親戚。

 當然,於闐國祚迄今據說已逾千年,於闐王族尉遲氏,和尉遲熾繁所屬的尉遲氏基本上沒什麽關系,對方直接“認親”太胡扯,會讓朝野內外有識之士恥笑,所以,“明德參軍”們想出了個新花樣。

 這年頭,認假子(乾兒子)的事情很常見,所以,宇文溫和尉遲熾繁認了尉遲卑示閉練這個“乾侄子”。

 按照輩分,大周皇帝、皇后,成了於闐國王尉遲卑示閉練的姑父、姑母,上升到國家層面,周國和於闐國,結為姑(父)侄關系。

 如此一來,於闐這個磧西小國,立刻有別於龜茲、焉耆、疏勒等其他小國,成了天朝上國――周國的遠房親戚。

 也就是變相的宗主國、藩屬國關系,於闐國使者入朝,和其他小國使者站的位置不一樣,更往前一些。

 如此一來,若侄兒家周邊有潑皮無賴遊蕩,做姑父、姑姑的派“護院”去幫忙鎮宅,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然,這是戰略層面的事情,宇文溫不需要向尉遲熾繁細說,他現在是給對方吃‘定心丸’:“你放心,朝廷給於闐國的詔書,用詞都經過仔細斟酌,不會讓人嘲笑你認野親戚。”

 “那..不會對太子的聲譽有影響吧?”尉遲熾繁最關心的是這個問題,為了太子,她覺得自己認個莫名其妙的親戚也無所謂,但若是這種做法適得其反,她可不樂意。

 宇文溫搖搖頭:“不會,有識之士都會想明白,你和太子認下這遠親,是為了朝廷,為大局著想。”

 “當然,為了避免引起誤會,這段時間各都會報紙也會把於闐國的來歷大概介紹一下,讓百姓們知道,你可沒有認野親戚,而是約定為姑侄。”

 “約定和認親,是兩碼事。”

 尉遲熾繁聞言點點頭:“喔...那於闐國王族的尉遲姓氏,到底是源自何處?”

 “很大概率是音譯而已。”

 宇文溫的回答,讓尉遲熾繁頗為詫異:“啊?隻是音譯?”

 “沒錯,很大概率是音譯而已。”宇文溫說完,開始給尉遲熾繁講於闐王族尉遲姓氏的起源(推斷)。

 於闐,其名在前漢(西漢)時就已經出現在中原文獻中,國祚到現在,號稱延續千年,其王族姓“尉遲”,名字本源大概率是音譯。

 根據劉焯等“學霸”的考究,一開始的音譯可能是“尉林”或“俞林”。

 於闐王族,或者說其主體國民的族屬,似乎和漢時的月氏有關,其王族、國民樣貌,有別於其他幾個磧西(西域)小國的國民。

 當然,也有一些學者考據後認為,於闐國的尉遲氏是外來戶,和吐谷渾的慕容氏一樣,是當年從中原西遷的尉遲氏某個分支,滅了於闐王族,鵲巢鳩佔。

 又有學者考證,認為很久以前於闐國飽受戰亂蹂躪,於是有部分王族東逃,進入代北地區,成了中原尉遲氏的起源之一。

 不管事情真相是什麽,反正於闐國王族姓氏是“尉遲”,據其國王自述,當年漢朝時,第十四代於闐國王尉遲遲耶(音譯)迎娶中原公主。

 公主帶來了種桑養蠶的技術,又有大量漢族工匠隨著公主定居於闐,讓於闐農耕大興,國力快速增長,成為西域著名的桑蠶中心。

 然而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因為中原歷代都有史官記載歷史,史料文獻很豐富,所以未見任何文獻記載漢時(那個時期)有中原公主下嫁於闐。

 但是,根據劉焯等人的考據,這樣的傳說,卻和一段歷史相吻合。

 第十四代於闐國王尉遲遲耶的時代,大概是後漢(東漢)初年或之前一段時間。

 那時,王莽篡漢,無暇顧及西域,於是匈奴單於卷土重來,將西域和中原的聯系切斷。

 漢朝設在西域龜茲的西域都護府,其軍人、屯民無法東歸,於是來到一直忠於中原朝廷的於闐及附近地區避難,大量軍人、官吏、工匠、屯田百姓及其家屬就此定居。

 在這種情況下,於闐國民從漢民那裡學會種桑養蠶,學會各種手工業、農耕技能不足為奇。

 按照劉焯等人的推斷,第十四代於闐國王當時娶的女子,可能是寓居於闐的漢朝西域都護府官吏之女,於是渲染為公主,算是給臉上貼金。

 按《後漢書》記載,鄰國莎車來犯,罷黜尉遲遲耶,立其弟為於闐王。

 尉遲遲耶和漢女所生子東逃入漢,就此在中原定居,再未回國,所以這位於闐王子及其家人,可能是中原尉遲氏的起源之一。

 後來,於闐反攻,打得莎車大敗,於闐王族出身的廣德(尉遲廣德)在漢人韓融的幫助下重建政權,而於闐上層人物大多通曉漢字、漢文。

 尉遲廣德攻破莎車,重振國勢,可是他雖然趕走了惡犬,卻引來猛虎――匈奴的虎視眈眈。

 面對匈奴的恐嚇,於闐國屈服,接受匈奴使者的“監護”,就在這時,漢朝的使節團來了,正使姓班名超。

 尉遲熾繁聽到這裡,問:“是投筆從戎的班超麽?”

 “對,就是投筆從戎的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宇文溫點點頭,”班超經略西域,於闐再次歸附中原朝廷。“

 聽了宇文溫的詳細解釋,尉遲熾繁算是對於闐有了深刻了解,她又問:“那,如今我們和於闐約定為姑侄,就是為了方便經略磧西?”

 “對, 有了這個名號,辦起事來方便不少。”

 “可是,可是朝廷若派兵駐扎於闐,西突厥的可汗豈不是芒刺在背,他能坐得住?”

 宇文溫回答:“所以要用白手套嘛,瀚海貿易公司,總算在磧西有個絕佳的分號駐地了不是?”

 “原來如此,二郎用的還是老套路。”尉遲熾繁笑道,宇文溫也笑起來:“套路得人心,用起來又順手,幹嘛不用?”

 “有了這個親戚在,朝廷可以用更多的花樣去折騰西突厥,將來....”

 “將來什麽呀?”

 “啊,沒什麽。”

 宇文溫沒有把“將來”後面的內容說出來,因為沒必要。

 他依稀記得,於闐、龜茲、焉耆、疏勒,就是大名鼎鼎的“安西四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