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299章 不負文武不負卿
次日,宇文溫在宮中接見中書令王,王見著天子有倦容,不由得關心起來:“陛下,還請保重身體,莫要操勞太過。”

“嗯,朕知道分寸...”

宇文溫含糊的答道,他可不操勞,昨晚看了奏章之後雖然心中有疑惑,百思不得其解,卻按時睡覺。

因為張麗華的表現不錯,春宵苦短,所以差點睡過頭。

僅此而已。

至於心中的疑問,現在就等王來解答。

宇文溫捋了捋思路,開口問道:“關於這冗官,朕有一事不明,還請王卿剖析一二。”

“陛下請講。”

“嗯,朕前幾日看《魏書》,看到張彝父子死事,不知王卿有何看法”

天子今日要問的問題,王早已預料到了,他知道天子看了自己的奏章,必然會有此問,所以胸有成竹的答道:“張彝父子,是為國而死,然則大廈將傾,一切,不過是徒勞無功罷了。”

張彝,北魏大臣,出身清河張氏,為清流名士,其子張仲r,於神龜二年上書,請求朝廷修改選官標準,排抑武人,不許武人任清望之官。

意思就是你們這幫武人莽夫當鷹犬就得了,不要整天嚷嚷著要在京城做高官。

消息傳出,莽夫們沸反盈天,羽林將士馬上嘩變,衝擊官署,要找張彝父子“講道理”。

見著張彝父子不在官署,亂兵們便聚集在一起,抄起各種器具,浩浩蕩蕩衝向張府。

張彝被破門而入的亂兵打成重傷,沒撐過幾日便斷了氣,房屋被點燃,其長子張始均被亂兵投入火場,活活燒死。

洛陽作為京城,居然生如此暴行,本該護衛皇宮的羽林軍叛亂,公然衝擊官署,虐殺朝廷大臣,按說應該嚴加懲處犯及從犯。

然而最後的結果是朝廷殺了幾個所謂的“元凶”,然後大事化小,“下不為例”。

張彝父子之死,源自元魏武人集團和士人集團的嚴重矛盾,朝廷的官位有限,但等著當官的人太多,也就是員多闕少。

文武集團為了爭奪好的官位,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眼見著情況不妙,吏部尚書崔亮出來救火,對於如何公平選官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那就是停年格。

停年格,為了保證大家有官做,於是不問才能,授官一律依年資分先後。

凡有空缺職位,不問賢愚,選年資老的人優先敘用,這就是所謂停年格。

以後世的說法,就是論資排輩用人。

崔亮的停年格,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就連他的外甥也出言相勸,說這種做法太糊塗,簡直是選官制度的大倒退,後來也有很多有識之士說,這個制度實行後,朝廷就再選拔不出人才了。

毫無疑問,停年格是很僵化的選官制度,但王認為,這是無奈之舉,因為當時魏國的冗官情況嚴重,文武之間鬥得眼睛都紅了,崔亮推出的這個辦法,純屬救急。

問題在於,京城貴族和士族集團要減少官位競爭者,想來個釜底抽薪,直接切斷武人的上升通道,那些好官職,全都沒有武人的份,於是怒火中燒的武人們,開始蠢蠢欲動。

朝廷無力化解這個矛盾,因為員多闕少,所以隻能靠崔亮提出的“停年格”來和稀泥,以求“不負文武”,結果這稀泥和了十來年還是沒和下去。

矛盾最後終於爆,那就是六鎮之亂。

這段歷史,宇文溫前不久看《魏書》,大概有所了解,所以當他看到奏章裡,王給出的解決方案時,覺得莫非自己的江山要完,所以要用一個跟“停年格”很像的辦法來解決冗官問題?

“陛下,

微臣等所議‘循資格’事宜,雖然弊病也有,但有相應措施預防,所以利大於弊....”王先說了崔亮停年格的歷史,然後向宇文溫解釋,解釋政事堂諸公爭論多年才定下的“循年格”是什麽意思。

循資格,和停年格一樣,作為選官制度,以年資為擢用官吏的條件,說白了就是論資排輩,大家靠著資歷排先後來接受任用。

這種制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弊病很大。

庸碌之輩,混日子熬資歷就能有官做,那些能力突出的官員,因為年資低,所以即便做出再多政績,也得老老實實排隊熬,極度不公平。

乍一看上去,循資格和停年格一樣,但實際上有不同。

要說不同在哪裡,卻得從目前的選官制度說起,王拿出資料,宇文溫見著這些資料厚得像一塊塊磚頭,眼皮跳了跳,說道:“待朕仔細看過,再議。”

“是,微臣遵旨。”

。。。。。。

宇文溫打了個哈欠,放下手中的資料,看看外面漆黑夜色,又看看座鍾。

現在是晚上二十三點整,早該睡覺了。

然而,看著這些資料,宇文溫卻又不服氣。

王給他準備的資料,事關當朝選官制度,還有各種利弊分析,洋洋灑灑十余萬字,宇文溫看了數日,隻覺得越看越糊塗。

說白了,宇文溫對於選官制度不在行,所以雖然對於王剖析的“弊病”很認同,卻拿不準對方說的“利”是否真的沒錯。

作為皇帝,沒必要什麽都懂,但宇文溫在這件事上要面子,不想承認自己是外行,梗著脖子不求人解惑,自己悶頭啃資料,慢慢“悟”。

按著王給他的資料,以及最後給出的一些結論,無一不在證明,證明“循資格”和“停年格”不一樣,利大於弊,趁著如今員大於闕的情況不嚴重,趕緊把制度立起來。

待得科舉走上正軌,開邊戰事越來越多,大量立功授勳的將士,還有新科進士,就能按著“循資格”的規定,進入排隊狀態。

無論文武,都按新規則將資歷、功勳、政績、表現折算為年資,然後按著年資排序,安安心心等任用。

新人是這樣,那些任滿的職事官,等候吏部安排升遷、轉任時也是如此。

每個任滿期限的官員,新規則會根據其任官的尊卑,風險,還有年度考核的成績、表現,折為年資的一部分。

然後按年資排序,等新的任用。

換句話說,就是屆時大家按年資排排坐、分果果,次序井然,朝野內外一片和諧,局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面對如此複雜的設計,宇文溫第一次變成了迷途的羔羊,見著有人在前方指引道路,卻遲疑不前,害怕那是陷阱。

循資格,就是論資排輩,這在後世被批做僵化、低效、不公平的制度,讓宇文溫本能的覺得不好。

想想也知道,譬如一個商社,業務員的收入,不是看其拉了多少業務來算提成,而是看資歷有多老,這種商社能拉得到業務才怪。

商社擴大到國家,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熬資歷就能步步高升,誰還會去拚政績,誰還會去極力表現自己?

但宇文溫覺得王沒道理忽悠他,因為對方一沒動機,二來承擔不起他飆的後果。

政事堂諸公,已對“循資格”達成共識,在各自的奏章裡,均表示這一制度當然有弊病,但隻要配上一項內容,就是利大於弊,可行性很高。

所謂的“內容”,就是“差遣使職”這一制度。

尚未固定成型的職務稱為差遣,已經固定成型的職務稱之為使職,譬如觀察使,市舶使等,當前的周國官製,已有差遣、使職製的雛形。

差遣、使職,就是權宜之計,為了完成一項臨時的任務,皇帝或宰執要臨時抽調官員,使其赴某地行使某種職能。

譬如河南舉辦科舉的鄉試,中樞需要有官員去現場‘觀察“,於是宇文溫臨時任命楊濟為學政觀察使去懸瓠“觀察”,鄉試結束,這使命就結束了。

但下一次科舉考試,又得有人去“觀察”,所以學政觀察使一職就可以固定下來。

差遣、使職, 其人選的選定,不在循資格之列,也就是說,一個新科進士,隻要得皇帝或宰執青睞,也可以獲任用,作為某某使去辦事,這就有“破資格”的用意在內。

政務是這樣,軍務也是如此,若某處生暴亂,總管府壓不住,那麽朝廷可以任命“招討使”,破格讓一名成績優秀的軍校畢業生帶兵平亂。

循資格是論資排輩,差遣、使職是破格任用,若那位被破格任用的官員,較好完成了差遣、使職,那麽他的表現,會折入年資,靠著額外的“加分”,實現“排位提升”。

如此一來,循資格實行後,極易導致官員混日子熬年資等做官的弊病有所減輕,那些有抱負、有能力的官員,無論文武,可以爭取獲得差遣、使職,展示自己的才乾。

出色完成使命,以此獲得“加分”,快提升年資,而不是靠著耗日子來熬。

所以,政事堂諸公能夠對循資格達成共識,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前提是同步制度化的差遣、使職,不然僅僅是簡單的排資論輩,早就被大家批得體無完膚。

政事堂諸公爭了多年的問題,如今好歹達成共識,拿出一個方案初稿來,宇文溫覺得自己人品那麽好,沒道理一幫中老年人合起夥來騙他。

但他心裡沒底,疑慮來自於對選官制度的不熟悉,畢竟作為皇帝,沒必要什麽都懂。

那麽,這改進過的“停年格”,到底實行效果如何呢?

世間真就有“不負文武不負卿”的兩全法?

:。:

https://

1秒記住愛尚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