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688章 歌聲嘹亮(續)
戒備森嚴的山城,迎來了關鍵時刻,兵臨城下的周軍,向城內的高句麗君臣發出“最後通牒”,表示若不盡快投降,那就只能和山城“玉石俱焚”。

 自開春以來,周軍的攻勢愈發猛烈,又用了“妖術”,靠著大嗓門的“妖人”唱歌,唱得各地城寨軍民人心都散了,許多山城、城寨不戰而降,以至於高句麗精心構築了十余年的防線(最後的防線),很快就土崩瓦解。

 現在,周軍已經攻到城外,高句麗君臣明白己方再也無力回天,面對入城勸降的周軍使者,聚在議事廳內的高句麗君臣們,只能盡可能爭取一個體面的“結局”。

 也就是想談條件,但周軍使者的態度很堅決:必須無條件投降。

 昨日,周軍用火炮向這座高句麗的臨時國都發起“問候”,幾炮就把一段城牆炸垮,炸出破口,用最直接的武力展示,告訴高句麗君臣莫要心存僥幸,以為還可以負隅頑抗。

 現在,周軍使者向高句麗君臣傳達行軍元帥、魏王宇文維寧的要求:無條件投降,接受王師的處置。

 那麽,何為處置?

 我為刀俎,汝為魚肉,高句麗王族和貴族,會得到體面的安頓,前往長安聽候發落,至於軍、民,和你們已經沒有關系了。

 如此簡單的說明,讓人聽過之後心中頗為不爽,但周軍已經兵臨城下,用名為“火炮”的武器對準山城,高句麗一方已經沒有多少選擇。

 坐在上首的高句麗王高建武,起先一直沉默寡言,聽完周軍使者的說明,他見左右貴族們頗有怒色,想了想,開口說:

 “寡人未出降,那麽城中軍民依舊是寡人的子民,如果不把出降後他們的去向弄清楚,寡人無法做決定,就算做出了決定,恐怕滿城軍民也不答應。”

 這算是他作為一國之君應該有的擔待,周軍使者聞言點點頭,說:“大王既然有此顧慮,也罷...”

 事到如今,也不怕“圖窮匕見”,周軍使者將所謂的“處置方案”,向在場的高句麗君臣說明。

 高句麗一方無條件投降之後,王族和貴族要前往長安接受發落,至於普通將士、百姓,悉數遷往中原,分散定居,至於這片空出來的土地,當然由中原來的百姓居住。

 朝廷會在這裡設州縣,至於以後如何,已經和高句麗君臣、軍民無關。

 周軍使者話音剛落,高建武就瞥見許多貴族緊握雙拳、眼睛裡似乎有火光閃爍,他自己聽了周軍使者的說明,心中也頗為憤怒:這就是亡國奴啊!

 但是,還能如何呢?

 打又打不過,跑也跑不了,要麽投降,要麽“玉石俱焚”。

 之前,那些強烈主張“決一死戰”、嚷嚷著“玉石俱焚”的貴族和將領,已經在一次次的敗仗中傷亡殆盡,事到如今,大家雖然不甘,也必須面對事實。

 距離兩國開戰已近一年,高句麗的兵馬損失慘重,仿佛一個失血過多的人那樣,已經沒有力氣再拿起武器作戰,而對方已經兵臨城下,如果不投降,己方真就要“玉石俱焚”了。

 現場氣氛有些凝重,高句麗君臣無言以對,因為沒什麽好問的,周軍使者見狀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間,向高建武說道:“既如此,某等先行告退,還請大王仔細斟酌,半個時辰後,某等靜候佳音。”

 一名高句麗貴族發問:“半個時辰?這是最後期限麽?”

 周軍使者回答:“沒錯,是戰是降,不是很容易想清楚麽?半個時辰考慮足夠了,若屆時依舊沒有消息,那便戰場上決一勝負吧。”

 高句麗貴族們聽了這話,臉色更加難看,而周軍使者看向高建武,補充道:“大王,按照中原慣例,亡國之君出降,須得肉袒自縛,抬棺出城。”

 如此羞辱,讓高句麗君臣面色一變,但即將爆發的怒火,卻依舊沒有爆發出來。

 在一片宛若尖刀的目光中,周軍使者微微一笑:“不知大王有棺槨否?半個時辰,趕製的話應該來得及。”

 。。。。。。

 長安,皇宮,散朝的宇文溫滿面春風,背著手快步走在回廊裡,哼哼著一首歌:“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笑看紅塵人不老,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求得一生樂逍遙...”

 喜形於色的宇文溫,誰都看得出他很高興,當然,左右侍從們也很高興,這是因為有一個好消息傳來了。

 昨日,走投無路的高句麗君臣開城投降,高句麗王高建武肉袒自縛、抬棺出城,率領文武請降,這意味著高句麗完蛋了。

 距離兩國開戰,一年多一點,比預期要快。

 不過高句麗的“血”,倒是被放得差不多了,在這一年中的無數戰鬥中,大量強硬主戰的高句麗貴族、將領陣亡,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開城門投降。

 捷報當日就通過電報傳到平壤,行軍元帥、魏王宇文維寧隨即用電報向長安報捷,捷報在今日凌晨傳到長安,讓宇文溫高興不已。

 今日朝會,有司當眾宣布這一喜訊,朝臣恭齊聲賀天子,宇文溫又高興了一回。

 他當然高興,高句麗完蛋了,漢四郡故地收復了,至於百濟和新羅....

 宇文溫覺得只要兩國識相,那麽他就不急,先把漢四郡故地經營好,至於半島南端最後這點地盤,留給兒孫去解決。

 當務之急,是要把收復的故土盡快消化,穩穩的“吃”進肚子裡,“消化”掉。

 按計劃,首先要在半島設州縣,任命官吏,大規模往半島移民,然後開荒、開礦、修路、通航、通電(電報),如同經營遼東那樣。

 其次,把高句麗軍民悉數遷入中原,分散安置,讓這些亡國之人再沒機會“復國”,而是被巨大的中原人口“吸收”。

 第三,完善邊境防線(南方防線),把百濟、新羅徹底擋在國境之外,不給對方以蠶食國土的機會,還要派出使者去宣告高句麗滅亡的消息,順便敲打兩國的君臣。

 這就是宇文溫最關心的事情,但朝臣們卻覺得,獻俘太廟才是“大場面”。

 獻俘太廟是一種盛大的祭祀儀式,是皇帝向祖先稟明自己的戰功,有光宗耀祖的意思。

 這種儀式不是必須舉行,但一般大勝之後(譬如滅國)都會進行,顯示國威。

 滅掉高句麗這種地區強國,值得舉辦一場獻俘儀式,但滅國後獻的俘虜一般不會是王族成員,因為要顯示勝利者的仁德,所以得善待亡國的王族。

 具體事宜,有司自然會安排,宇文溫不需要操心,他不打算侮辱高句麗王族,所以這場儀式走個過場就行了。

 為了樹立一個好榜樣,朝廷會讓投降的高句麗王族和貴族們有一個體面的身份, 即便肯定要軟禁,但也讓對方做個富家翁。

 好讓別國君王看看,周國不是趕盡殺絕、肆意羞辱亡國王族的野蠻國家,所以將來周軍若要滅你的國家,別抵抗了,老老實實投降,做個富家翁不好麽?

 也讓別國將士看清楚,拚死抵抗沒意思,首先你們打不過周軍,其次你們的君王亡國了還能做富家翁,而你們自己呢?值得麽?

 宇文溫一邊走一邊想,想到了“接下來”。

 收復漢四郡,算是了卻一個心願,那麽,另一個心願,如果他的人生之路還沒走到盡頭,那是要盡力實現的。

 想著想著,宇文溫的歌聲愈發嘹亮,不過曲調和歌詞卻變了。

 “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飛馳的駿馬像疾風一樣....”

 唱著唱著,他看向天空,自言自語道:“就不知,是可汗的戰馬跑得快,還是朕的火車跑得快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