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339章 棉花都督
“蘭州報社出的報紙都是糊弄人的,成日裡編一些誇大其詞的新聞標題,沒想都快到關中,買份報紙來看,還是上當了!”

 “薛都督這是少見多怪了,就是到了長安,那報紙的標題都是聳人聽聞,不如此,何以吸引客人來買?”

 “不是,這官府也不管管麽?”

 “管?如何管?人家報紙的標題看起來是很誇張,卻又沒有歪曲事實不是?無非是話說一半,剩下半截不說,勾起路人好奇心罷了,鬧到官府那裡,人家報社也有也說得過去的道理嘛...來來來,幹了這杯酒!”

 客棧,於旅途偶遇的故人們正在把酒言歡,一方,是來自長安的李鏢頭,押鏢從長安出發,前往隴右蘭州,在渭水峽道雙橋城,遇到了故人、蘭州金城的薛東主。

 薛東主單名一個舉字,祖上是河東人,即河東薛氏,後來父輩遷居蘭州金城,便在當地安家落戶,父子兩代人苦心經營,已是家財巨萬的當地大戶。

 薛舉驍勇善射,為人豪爽,喜歡交結邊地豪傑,是有名的“薛莊主”。

 鏢行走鏢,自然要和沿途各地大戶搞好關系,常年押鏢行走蘭州金城與關中長安之間的李鏢頭,自然和熱情好客的薛莊主有不錯的交情。

 今日,雙方在有著東西大橋的“雙橋”偶遇,少不了要喝幾杯,席間,薛舉說起報紙,那是咬牙切齒,卻不見把手中報紙撕掉。

 當然不能撕,因為報紙上刊登著許多消息,從上面能知道許多事情,無論是官府的通告,還是商訊,亦或是各地發生的奇聞異事,報紙上都有。

 尤其是商訊,對於薛舉來說可得時刻關注。

 隨著隴右織造司的成立,薛家如許多隴右大戶一般,開了棉花種植園,隨著棉田面積越來越大,“錢”景也是越來越光明。

 所以,薛莊主變成了“薛東主”,和鏢行打交道次數越來越多,與李鏢頭的交情自然進一步加深。

 但現在,薛東主已是“薛都督”,因為薛舉協助官軍討伐吐谷渾立下功勞,所以編入軍府,得授“帥都督”,成了官軍將領,如今奉命入京,到兵部公乾。

 薛舉如今是官,所以沒有官身的李鏢頭見到了薛舉,可得自稱“草民”,但薛舉不會擺架子,一如既往的與對方稱兄道弟。

 薛舉這幾年通過看報紙,以及與李鏢頭等人及行商打交道,得知了關中還有更多的商機,所以他想給自家的棉花種植園尋找新的財路,除了給隴右織造司供貨,再找幾位“合作商”。

 對此,李鏢頭倒是能牽線搭橋,因為鏢行東主們也經營其他產業,同樣需要穩定的棉花來源。

 但在那之前,李鏢頭必須提醒一下對方:“不是李某信不過薛都督,如今不僅棉布供不應求,原棉亦是如此,鄙行東主們,談的都是大買賣,薛都督的種植園,拿出來的原棉好歹有這個數?”

 李鏢頭比了個手勢,讓薛舉看了心跳加速,隨後一口應承:“可以,且不論薛某家中莊園能否出產這麽多棉花,若定了契約,必然能夠按期交貨!”

 產量不夠,可以買別家種植園的棉花來湊,這對薛舉不難,而他家的種植園一直都在擴大,過兩年,這個數就不會是問題。

 談到棉花,李鏢頭問起薛家種植園的情況,並提到一點:江南、嶺南的棉花種植園,已經大量用生口(奴隸)做工,成本大幅下降,利潤明顯增加。

 對此,薛舉有些無奈,隴右的棉花種植園,目前主要以雇工為主要勞動力,誰都知道生口用起來省錢,問題是之前一直不好弄到足夠的數量。

 當然,綁架路人做奴工也不是不行,但如今官府盯得緊,大家不想惹麻煩。

 年初,官軍討伐吐谷渾,薛舉亦帶著部曲助陣,此次作戰官軍斬獲無數,但美中不足的是,抓的俘虜不夠分,因為隴右各種植園都急需生口,僧多粥少。

 還好,朝廷響應隴右“民意”,醞釀在西海地區實行特別政策,也就是允許大家捕捉生口,大張旗鼓開展生口買賣。

 作為蘭州當地大戶,薛舉當然要為朝廷分憂,其他人亦是如此,無論是官、軍還是民,都在摩拳擦掌。

 這件事具體怎麽個操作法,須得大家一起議個“草案”,然後朝廷“定稿”,故而薛舉和許多豪強大戶出身的軍府郎將和各地賢達,前往秦州議事。

 然後選出幾個軍民代表去長安,到兵部接受詢問,薛舉便是其一,大家拿定主意,一定要讓朝廷放心,相信邊地豪傑會踴躍“擁軍”,協助官軍作戰,為國分憂。

 邊地豪傑如何為國分憂,李鏢頭管不著,但他聽到一些風聲,如今正好碰到故人,順便透露一二:

 “薛都督,不是李某多嘴,隴右的棉花可得想辦法擴產,據說朝廷又和突厥的可汗們約定,增加邊市裡棉布、棉花的買賣份額,可隴右各地種植園慢吞吞的擴產,我這旁人看著都著急。”

 薛舉聽到這裡,拍著食案:“誰說不是呢?可種棉花、收棉花、棉紡都得大量人手,到了豐收時節各家都在招短工,還不一定招得齊,你說這叫什麽事?”

 薛舉說起棉花,完全沒了邊地豪俠的模樣,從“薛都督”變成了“薛東主”,但很快就變回來。

 “不過不礙事,朝廷既然開了口,那西海吐谷渾還有諸羌,自然有大把人爭著幫助官軍去收拾,抓了生口往種植園一扔,就不用成日裡求來求去招短工。”

 不知是喝多了還是怎的,薛舉絮絮叨叨起來,話越來越多,說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他結交豪傑,當然是想要經營人脈,以便關鍵時候派上用場。

 關鍵時候是什麽時候, 一言難盡,但現在很明顯不是“那個時候”,如今種棉花是不錯的賺錢營生,而他入了軍府當了帥都督,就意味著往仕途發展有望。

 這條路看起來走得通,所以薛舉的別樣心思就少了許多,往後率軍入西海地區征戰,那可是公私兩便,正合他心意。

 然而,他們這些新晉軍府大都督、帥都督、都督,因為家中多有棉花種植園和棉紡織工場,被人譏諷為“棉花都督”。

 棉花軟綿綿,所以“棉花都督”聽起來就是中看不中用的廢物,這讓薛舉十分不快。

 其他人也不喜歡這個戲稱,所以大家覺得,日後入西海地區征戰,除了抓生口,怎麽著都得抓幾個吐谷渾的“名王”、諸羌酋帥回來,方顯隴右、河西豪傑手段。

 喝得一身酒氣的薛舉,扯著李鏢頭髮誓:“老李,你作證,我..嗝...我,一定要立個大...功勞,讓這幫長舌鳥人也震..震驚一下!”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