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641章 路線圖
  新年伊始,冰雪消融,尚書省交通部內,宇文溫在會議室聽取交通部官員對鐵路建設現狀的匯報,交通部尚書楊玄感首先介紹了關中鐵路的建設進度。

  一副碩大的路線圖,掛在會議廳的牆壁上。

  元日時,關中鐵路西段(長安到歧州洛邑段)建成,前日,也就是元月十五日,西段鐵路成功的進行了試通車,這就意味著關中鐵路(東西走向)耗時兩年多終於建成。

  這條鐵路,從西端的洛邑,到東端的渭口,全長近六百裡。

  相比黃亳鐵路的建設速度(黃亳鐵路如今北端已經延長到黃河南岸的滑縣白馬津),關中鐵路的修建速度不算快,但考慮到黃亳鐵路有大冶製鐵所、利國製鐵所“伺候著”,關中鐵路的建設速度已經算是可以的。

  六百裡的裡程,以當前火車的正常時速(客、貨運),走完大概要十二個小時,也就是六個時辰。

  若是以往,馬車運貨得走十天,步行得走半個月。

  關中鐵路西段建成後,從蜀地運來的糧食、貨物,經蜀道運抵洛邑後,就可以用火車運抵長安,明顯降低了運輸成本,也節省了不少時間和人力、畜力。

  來自隴右的貨物,同樣可以經由洛邑裝上火車,運抵長安,而橫貫隴右、連接蘭州和秦州的鐵路,歷時兩年建設,即將於今年三月建成。

  待得這條鐵路建成,再把秦州上封和歧州洛邑用鐵路連接起來,從長安出發的人員、貨物,可以經由鐵路運抵蘭州,反之亦然。

  上封和洛邑之間的鐵路,全程都在渭水峽谷穿行,從現在開始修建(東西對進),計劃一年修好。

  也就是說,一年以後,規劃中的關隴鐵路就能全線通車。

  與此同時,連接長安和洛陽的鐵路也差不多能建成通車,而洛陽和熒陽的鐵路去年已經通車了。

  從蘭州到熒陽,兩千余裡的路程,通了火車之後,即便考慮沿線調度、會車、停靠,一趟列車走完全程不超過四天。

  這是奇跡,就在三年多以前,沒有人敢想象這會變成事實。

  楊玄感作為交通部尚書,任內將近三年來,一直在修鐵路,說到一年後就會通車的關隴鐵路,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等關隴鐵路通車(東端連接熒陽),再花五年時間讓這條鐵路向西北端延伸,經過涼州姑臧,抵達河西地區的西北末端敦煌。

  “屆時,朝廷若要對磧西用兵,兵馬、糧草、物資調動十分方便,從長安出發,抵達敦煌,三千裡路程,走完不過七十日,糧草消耗極低,人員和坐騎都不會消耗太多體力。”

  楊玄感覺得最振奮人心的鐵路工程,就是長安和敦煌之間的鐵路,通車之後,朝廷經略磧西(西域)的成本大幅銳減,能夠以較低的後勤消耗,投入更多的兵力。

  屆時,十余萬裝備火器的騎兵席卷磧西不是做夢,磧西諸國要麽如於闐那樣歸附,要麽被滅,城池成為周軍的新據點。

  到時候,西突厥的末日就要到了。

  同理,東突厥也蹦Q不了多久。

  楊玄感興致勃勃的介紹河西鐵路的路線勘測進度,宇文溫看著鐵路路線圖,忽然冒出一個念頭:‘一年加五年,就是六年,我還能活六年麽?’

  活到那時候,腦子還清醒麽?

  宇文溫轉念一想,若按著歷史,唐玄宗快六十歲時,如願把前兒媳楊玉環立為貴妃,日夜寵愛,比翼齊飛,從此君王不早朝。

  “老李”那歲數都活力四射,玩兒媳玩得不亦樂乎,沒道理我年紀比他小卻精力不行嘛!

  想到這裡,宇文溫精神頭十足,看著河西鐵路規劃圖,發問:“五年時間?會不會太倉促了?河西地區風沙大,地質結構怕不樂觀,不能為了趕工,留下許多隱患。”

  河西鐵路這麽重要,越早通車就越好,五年時間大家都覺得長了些,天子居然認為工期太短,楊玄感卻不覺得意外:天子一向有耐心。

  遼東之役後,天子硬是耐著性子等了十年,還“續約”,而不是急著滅掉高句麗,這麽有耐心的皇帝,自古來都是少數。

  也好,皇帝不好大喜功,臣子們辦起事來就能有足夠的時間“慢工出細活”。

  楊玄感為了打消天子對河西鐵路的疑慮,特地介紹起內情。

  鐵路的好處,大家都知道,所以,隴右地區的賢達們積極籌建鐵路,河西地區的賢達們同樣如此。

  隴右地區的賢達們發動親朋好友,向朝廷請願修鐵路,河西地區的賢達們同樣如此。

  所以,當蘭秦鐵路開工建設時,朝廷就派出勘察隊伍,到河西去勘察地形選路線,河西各地強宗著姓積極配合勘查工作,要人出人、要力出力。

  河西地區風沙大,於是大家積極獻言獻策,將那些能避風沙的地區都匯總起來,提供給勘察隊,與此同時,還積極尋找煤礦、鐵礦礦脈,要為鐵路建設“添磚加瓦”。

  兩年時間,河西鐵路的勘探、路線址工作順利完成,而一些有開采價值的煤礦、鐵礦,也初步探明了礦脈,再過得一年,新的煤礦、鐵礦就能出礦,鐵冶能夠製作鐵軌。

  正好趕上河西鐵路的修建。

  而蘭秦鐵路修建時出現的煤礦、鐵礦、鐵冶,依舊可以為河西鐵路的建設發揮作用,礦石和鐵軌,可以用火車運往河西鐵路建設工地。

  不僅河西鐵路要修,以蘭州為起點、西海為終點的河湟鐵路也會動工建設,這條鐵路也已完成了勘察、路線選址工作,全長約七百裡,一旦建成,西海地區就完全被朝廷控制。

  宇文溫看著厚厚一遝資料,聽著楊玄感條理清晰的分析,很滿意。

  鐵路的好處,已經廣為人知,所以,上至朝廷大員,下至地方豪強,人人都盼著修鐵路,積極性都很高。

  朝廷沒錢修鐵路,采用官督商辦的方式籌資修鐵路,各方積極響應,所以不缺錢糧就缺鐵,鐵產量限制了鐵路的修建進度。

  關隴地區沒有類似大冶製鐵所、利國製鐵所、舞陽製鐵所這樣的冶鐵巨無霸,靠的是諸多小鐵冶“眾人拾柴火焰高”,所以鐵產量始終有限,這一點,短期內無法克服。

  河西鐵路,六年後建成通車,已經是很樂觀的結果,不過宇文溫不急,他覺得即便自己看不到西突厥完蛋、朝廷全據西域的成就也無所謂。

  這樣的成就,讓兒孫來拿又有何妨?

  步子跨得太大,容易扯著蛋。

  西邊的鐵路要慢慢修,這是客觀條件的限制,東邊就不一樣了。

  楊玄感讓吏員換上一副新的路線圖,其上描繪的鐵路線圖,是即將在夏天建成通車的徐萊鐵路。

  徐萊鐵路全長大致為南北走向,南端是徐州彭城,北端是萊州黃城,中途經過膠州和青州(均為支線), 是橫貫青齊地區(後世山東省東部)的一條鐵路。

  該鐵路全長一千二百裡(主乾線),計劃用兩年時間建設,所需鐵料均由徐州利國製鐵所提供,建成之後,河南、兩淮的物資,可以匯集在徐州,然後經由鐵路輕松運抵萊州灣.

  支撐朝廷對高句麗發動的滅國之戰。

  如今是明德二十三年,明年,就是和高句麗續約之後的第三年,遼東今年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了,所以,按照之前的計劃,明年,就該徹底解決高句麗。

  兩國和約續的是十年,但隨時可以撕毀,不怕找不到借口。

  所以,徐萊鐵路是為了這場戰爭而修建的鐵路,從朝廷和高句麗續約前就已選定了路線圖。

  高句麗使者還在長安時,這條鐵路就開始動工,進展順利,今年夏天就能完工,再經過大半年的運營,到了明年年初,即可達到“全狀態”,剛好趕上戰爭。

  當然,這條鐵路在戰後依舊會發揮重要作用,讓青齊地區與河南、兩淮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想著想著,宇文溫乾咳一聲。

  謔謔,等解決了高句麗,全家人坐火車去山東旅遊也是不錯的。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