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16章 率獸食人(續)
亳州小黃,城北郊外,渦水畔,一座工坊已經投入使用,河邊的數座水車將河水不斷打上來,蓄入水箱,然後從出口流出,衝擊水輪。

 水輪轉動,帶動著一座座水力車床運轉,工匠們操作車床,將大量木料加工成特點尺寸的木材,統一送到隔壁剛建成的紡織工場。

 在那裡,熟練的技術工將木材和黃州運來的金屬配件裝配在一起,然後再組裝成一台台水力紡機、織機。

 另一撥技術工則對這些組裝完畢的紡機、織機進行試運行,看看這些紡織機在持續五天的不間斷運行中,是否會出現故障。

 豳王府工場管事林有地,看著眼前忙碌的情景,不由得打了個哈欠,他已經連續數日熬夜,如今自己負責監督的水力車床工坊終於如期投入使用,沒有耽誤進度,終於能松一口氣。

 機床,又稱車床,是一種奇特的工具,能夠實現切削、鑽孔、擴孔等“加工”功能,借助水力驅動的機床,能加工木材甚至金屬件,熟練的操作工可以用機床製作大量尺寸統一的配件。

 而這些配件,是水力紡織機高強度、長時間無故障運轉的保證。

 水力紡織,如今已經在荊襄各地推廣,但各地紡織工坊自製的紡織機,都不如黃州出產的水力紡織機耐用,關鍵點就在主要金屬配件上。

 其中就包括軸承,隻有在紡織機上使用故障率低的軸承,才能夠明顯延長紡織機的無故障運行時間,而現在,亳州並沒有大批量製作合格軸承的能力。

 組裝紡織機的所有金屬配件(包括軸承),都是從黃州運來的,林有地拿起一個待組裝的軸承,看著熟悉的“外包裝”,想起了西陽。

 他在西陽住了差不多十年,每日裡都在工坊裡忙碌著,往返於王府和工坊之間,風雨無阻,如今來到了千裡之外的亳州小黃,還真有些“想家”。

 豳王府大搬家,林有地和許多“技術員”同在其中,但他們是提前出發,提前抵達小黃開展工作,為的是“趕進度”,盡可能讓水力紡織工場早些投入試運行。

 而陸續抵達亳州的隊伍還有很多,其中有車床操作工,裝配、調試工,還有操作紡機、織機的紡織工。

 這些人和物資組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據說翻越大別山時,把官道弄得擁擠不堪,場面頗為壯觀。

 這些來自西陽各大紡織工場的熟練紡織工,前日剛抵達亳州小黃,緩了一日便開始投入工作,要根據“進度表”,趕在各“時間節點”到來前,完成紡織工的培訓。

 對於小黃紡織工場來說,影響進度的問題之中,水力紡織機的製造、組裝隻是其一,紡織工的培訓才是最難的一關,因為水力紡織機不可能自動運行,需要有人操作,而操作工的技術數量與否,決定了紡織工場的紡織能力。

 亳州及周邊地區自古麻紡織業發達,麻的種植面積很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紡織麻布,但百姓祖祖輩輩下來操作的都是手搖紡織機,從沒見過水力紡織機,新招募的紡織工要上手,必須經過培訓。

 想要在亳州當地培訓出足夠數量的合格紡織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尋常百姓,目不識丁,甚至連左右都不分,這對於操作複雜的紡織機是很不利的,所以需要培訓操作工基本的讀寫能力,這需要時間。

 水力紡織機很複雜,操作起來不省心,所以紡織工要具備正常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有要求,這需要在招募來的紡織工裡進行篩選,剔除愣貨。

 最關鍵的是操作機器熟練度,需要大量的練習,這也需要時間。

 如果時間充沛,以上問題都不是問題,然而芒種過後,各地第一批收獲的麻就要陸續運抵小黃,屆時紡織工場就要開工,這隻有短短數月時間,不由得亳州織造局的官員不緊張。

 朝廷在河南地區設河南道織造司,又有豫、亳、徐、青織造局,織造司要在各地選定的地址開辦水力紡織工場,時間緊任務重,在各局任職的官吏,得接受“業績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要倒霉。

 當然,考核表現優異的官吏,必然能升官,有進一步的任用。

 賞罰分明的豳王,如今是亳州總管、河南道巡察大使、河南道織造使,有這位當上官,官吏們誰也不敢掉以輕心,與此同時,乾勁十足。

 豳王賞罰分明,這可不是虛無縹緲的謠言,豳王之前在河南用兵,大家或多或少都見識過何為“賞罰分明”,所以對於自己接下來的仕途前景充滿了期盼。

 河南道織造司,是個前所未有的官署,能夠存在多久,不得而知,但官吏們覺得隻要自己表現好,能夠升官,那麽即便日後織造司消失,自己也不會吃虧。

 而對於徐蓋來說,他現在就想知道小黃紡織工場投產後,到底需要消耗多少原材料(麻)。

 徐蓋如今是亳州織造局“幫辦”,負責協助工場收購麻、葛、絲綢等事宜,確保芒種後工場能有充足的原料織布,責任很重,定時定額,如有差池,那是會影響考核結果的。

 徐蓋家住曹州離狐,是當地大戶,所以協助小黃分場在曹州收購原料並不是問題,關鍵是他想有個底,以便到各地“洽談業務”時心裡有個數。

 如今,織造局的主要官員齊聚工場,和工場主等一眾“業內人士”開“現場會”,看著進度表上的要求,一項一項落實,如今輪到徐蓋發問,他就想知道一台正常運轉的紡機,每日需要消耗多少原料(麻)。

 小黃紡織工場,是“官督商辦”的產物,織造局官員負責監督工場,而場主等人負責具體經營,場主和幾位管事都是黃州來的“紡織專家”,對於經營紡織工場很有心得。

 所以“徐幫辦”提出的問題,他們立刻做出了回答:每台水力紡機,每日消耗的原料(麻)不低於二百二十斤。

 這是合格操作工三班輪換、操作一台織機時所需要的原料量,若能達到黃州紡織工場熟練工水準,那麽每日消耗的原料,不低於三百斤。

 對於這個答案,徐蓋頗為震驚,他看看裝配現場那規模壯觀的紡機、織機,艱難的咽下口水。

 徐蓋覺得豳王給亳州帶來的不是機器,是怪獸,胃口極大的怪獸,能夠吞食大量的麻、葛、絲,也不知河南各地要種植多少麻、葛、桑,才能喂飽這一頭頭怪獸。

 亳州織造局的大小官員們,若是喂不飽這些怪獸,怕不是要被豳王當做原料,扔給這些怪獸填肚子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