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39章 意外?
“今天好運氣~老狼~請吃雞呀~啷個裡個裡個啷....”

 豳王宇文溫,哼著怪異的小調,獨坐書案後看著公文,今日剛到官署不久,他就收到了從長安傳來的消息:J國公梁士彥薨。

 宇文溫如今哼著這小調,當然不是有什麽幸災樂禍的想法,純粹是閑得無聊。

 當然,J國公去世,他倒是可以稍微松一口氣,因為天子的婚事就此泡湯,長安那邊的形勢,大概會稍微平靜一些。

 天子即將冊立的皇后,是J國公的孫女、英國公梁叔諧的女兒,梁士彥去世,身為兒子的梁叔諧得守孝,身為孫女的梁氏女也得守孝。

 一切,就像當年一樣。

 那年,蜀王尉遲迥的孫女、胙國公尉遲順的女兒尉遲明月,即將入宮為後,結果尉遲迥去世,天子的婚事為此延後一年。

 如今,天子很倒霉,新娘的娘家出事了,那麽天子要怎麽辦?

 若是急著冊後,必然引來洶洶物議,對於梁家的名聲來說也不好。

 或者,依“先例”,將婚期延後一年?

 那就意味著,接下來的這一年,長安風平浪靜,宇文溫便能在河南專心“種田”了。

 天子冊後,皇后人選向來有講究,不是光看皇后漂不漂亮,還得看其娘家人的地位和實力,而對於如今的天子來說,引入外戚掣肘杞王,是很合適的選擇。

 甚至可以說是陽謀,堂堂正正的陽謀。

 天子不選世家門閥的女郎,而是選J國公的孫女,實際上選得很好,既不會刺激杞王,也有把握引入稍微像樣的外戚。

 J國公梁士彥,武帝朝時便受重用,曾經孤軍守晉州,獨抗齊軍圍攻而不失城池,有戰功,有名聲,也有門生故吏。

 大象二年時,梁士彥給楊堅把持的長安朝廷效命,當時還任主帥南征,討伐佔據安州、襄州的杞國公宇文亮,結果在在決戰時敗得很慘。

 後來,隋國建立,梁士彥成了隋臣,境遇不佳,於是為宇文亮說動,做了周軍的內應,為山南周軍攻入長安立了大功。

 從那以後,“反正”的梁士彥便站在宇文亮一邊,和尉遲氏明裡暗裡對抗。

 在之後的大戰之中,梁士彥出力頗多,還率軍收復蜀地,擊殺偽益州總管席毗羅,如今在朝中,地位自然是不用說的,天子引其為外戚,理所當然。

 梁士彥和杞王關系不錯,所以立其孫女為後,此舉至少看上去不會太過於針對杞王,而杞王也不好從中作梗。

 而梁家成了外戚,就免不了和天子有了較為密切的聯系,至少偏向天子的可能性要高於偏向杞王的可能性,那麽以梁家為依仗,天子可以適當的聚攏一些文武官員。

 形成一個政治勢力,至少能掣肘一下杞王。

 所以,從權力博弈的角度來說,天子選擇梁家的女郎為皇后,確實不錯。

 然而J國公忽然去世,讓天子的努力化為泡影,因為梁士彥辭世,梁家的實力瞬間損失大半,對於門生故吏的凝聚力也不行了。

 即便一年後梁氏女成為皇后,天子基本別指望梁家幫他什麽大忙。

 精心布置的一盤棋,被一個突發事件打翻,遠在亳州小黃的宇文溫在想,是不是他父兄“暴力破局”,直接讓J國公“暴斃”,將天子的布局輕松化解。

 父親和兄長有如此狠毒麽?

 宇文溫不知道,自從尉遲氏滅亡,長安城內就暗流湧動,畢竟最大的威脅消失了之後,原本被其遮掩的矛盾就漸漸顯露起來。

 那就是天子和杞王,一山不容二虎,遲早要分出勝負。

 涉及到政治鬥爭,手段無所謂高尚和卑鄙,那就是怎麽有效就怎麽來,畢竟勝利者是不會受到譴責的,而史書都是勝利者所書寫的。

 杞王敗了,全家都要完蛋,就連宇文溫全家也跑不掉,一如當年的晉王宇文護全家那樣。

 失敗者的男丁全部被殺光,女眷罰沒為奴,面容姣好的女眷淪為別人玩物,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遊戲規則,宇文溫可不想自己落到那種地步。

 所以,他對J國公之死,實際上是松了口氣,但認為此事不太可能和杞王父子有關系,不然自己怎麽會事前一點風聲都沒收到。

 如今已冬,天氣寒冷,是老年人疾病頻發的季節,比故蜀王小不了幾歲的J國公,在這種季節忽然撒手人寰,宇文溫覺得是很正常的事情。

 什麽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等,他都能琢磨出幾種“J國公的死法”來。

 “所以,這純屬意外?”

 宇文溫自問自答,他的心思完全在千裡之外的長安,所以書案上的公文,實際上對他來說就是擺設。

 J國公死了,天子的布局遭受重挫,大概往後一段時間行事都會低調些,或者說“收斂”些,那麽對於宇文溫來說,是不錯的結果。

 他不希望杞王和天子那麽快決裂,道理很簡單,自己還沒準備好。

 所以,現在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

 長安,J國公府,府內外一片縞素,自從J國公薨,前來吊唁的官員及故人便絡繹不絕,而天子也親臨公府,撫慰J國公遺屬。

 又追贈J國公為雍州牧、太傅,並命有司主持J國公接下來的葬禮,極盡哀榮。

 而天子的婚事,自然而然就擱置了。

 喜事變喪事,剛進位英國公沒多久的梁叔諧,穿上孝服為亡父守靈,按說還要守孝三年,然而這就意味著天子的婚事要麽推辭,要麽另選皇后。

 但皇后人選已經定了,冊後的流程已經走了大半,此時另選皇后,不合適。

 所以,數年前在鄴城發生過的一幕,如今在長安再度上演,據坊間傳聞,天子的婚事會推遲一年。

 但無論如何,J國公去世已是事實,前往J國公府吊唁的人絡繹不絕,而故J國公的遺屬,這幾日來守靈守得面容憔悴,無論是子輩還是孫輩,都哭得雙眼通紅。

 故J國公原配已去世多年,續弦也於數年前去世,所以如今守在靈前的,是其四個兒子。

 梁士彥有五子,長子梁操,過繼給梁士彥之兄做嗣子,早亡;次子梁剛,為J國公世子,第三子梁叔諧,進位英國公,其女即為未來皇后。

 而梁士彥的第四子梁志遠、第五子梁務,如今亦在府裡守靈。

 梁家四兄弟披麻戴孝,每日接受前來吊唁之人的安慰,數日下來,面色憔悴,而小輩們也好不到哪裡去。

 午後,梁操兄弟四人正與前來吊唁的客人交談,忽然府長史來報,說杞王來了,眾人為之一愣,隨即趕緊起身到門前迎接。

 而這一消息,讓到府吊唁的客人們,心中有些不安。

 J國公薨,坊間有傳聞,“據說J國公之死有蹊蹺,可能與杞王有關”。

 “據說”二字非常之妙,不知是誰說的,反正就把J國公之死和杞王聯系起來,而對於那些了解朝局背後所謂“內幕”的人來說,J國公去世,受益者說是杞王也不為過。

 天子要冊立梁氏女為後,明擺著就是要以梁家為外戚,借以抗衡杞王,而天子一番籌劃,眼見著就要變成現實,結果J國公去世,這一切就前功盡棄。

 所以有人懷疑J國公去世和杞王有關,也不是無風起浪,但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沒人知道。

 也許J國公去世,真的隻是意外而已。

 如今杞王親自來吊唁,大家覺得對方是要擺出坦蕩蕩的姿態,但對方如今就要入府,在場之人當中,有心思活絡者覺得莫名不安:

 萬一,萬一杞王在府裡出了意外的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