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69章 冗員!
洛陽城內一隅,河南道巡察使官署,巡察副使樂運正和佐官們研究考試章程,看看還有哪裡不妥,需要改善的就得趕緊亡羊補牢,否則不久之後即將開考的考試一旦出了紕漏,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考試選拔人才,這是一種新的選拔方式,前幾年才在山南黃州出現,最近已經舉辦了幾次,所以對於樂運來說,此次考試“有章可循”,不會兩眼一抹黑。

 但此次考試,是幾個不同的地方同時進行,事關重大,他不敢掉以輕心。

 即便黃州總管府那邊特地調了許多熟悉舉辦考試流程的官員來洛陽,協助舉辦考試,樂運卻一定要事必躬親,不放過絲毫細節。

 巡察使(大使),有為朝廷選拔人才的職責,身為副使的樂運,一直謹記在心,而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和往年的選拔方式不同,更加要上心。

 當年周國平齊,天子就曾經派出八道大使巡察天下,州舉高才博學者為秀才,郡舉通明經者為孝廉。

 上州上郡每年舉薦一人,下州下郡每三年舉薦一人。

 如今,朝廷給河南道巡察使定下的名額,原本就是依例,但後來變了,第一輪是各州郡無論上、下之分,刺史、郡守可舉薦一人,待得巡察使考察通過即可。

 第二輪,就是考試選拔,在洛陽等地舉辦考試,根據朝廷核準的名額,根據考試名次選拔人才。

 各總管府下轄州郡的良民都能報名參加考試,隻要通過了考試入選,就能被選拔為官員。

 如此新穎的選拔人才方式,讓樂運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朝廷(丞相)明擺著要用這種方式收買天下士子人心,其中就包括河南地區。

 而洛陽的考試一旦搞砸了,弄出舞弊事件來,由此引發的後果不堪設想。

 考試選拔出了大問題,很可能被朝中各方蠢蠢欲動的勢力所利用,借此作為相互間攻擊的工具,到時候要牽連多少人、導致多少官員家破人亡,不得而知。

 對於樂運來說,他要把考試辦好,完全是處於公心,要讓莘莘學子有一個公平考試的機會,要讓朝廷真正選拔到真才實學之人。

 其他的問題,都不在他考慮范圍之內。

 所以,考卷的保密工作必須做好,而考試時絕對不許有考生作弊,一經查出,必須嚴懲,而若是有官吏內外勾結,營私舞弊,那是絕對不行的。

 為此,樂運這段時間忙得不可開交,一門心思放在即將開始的考試上,至於之前“嚴防死守”的巡察使、豳王宇文溫,他已經沒有精力去盯著了。

 因為東京六府的建立,河南道巡察使很可能沒必要繼續存在下去,樂運不想臨了臨了,搞出大事來,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試卷的選題、印刷,是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樂運如今每天都要去洛陽城外洛水邊的印刷作坊巡視,看看水力印刷機的運行情況如何,還要不時敲打作坊工人及官員,莫要昧著良心泄露考題。

 另外,考場的布置也是關鍵,不能讓考生有作弊的機會,也不能考生受到不該有的打擾,還得做好“應急預案”,應對考試時發生的突發事件。

 問題不止這些,大量考生齊聚治洛陽,其中還有來自長安的考生,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要保證,而如何確認考生不是被人冒名頂替,也是樂運必須考慮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一些問題,舉辦了數次考試的黃州州學有成熟經驗,以及一些教訓,樂運在吸取這些經驗教訓的同時,不忘自己琢磨一下是否還有漏洞。

 但最關鍵的是,為何朝廷如此大規模在天下各地同時舉辦考試,還給了這麽多名額?

 樂運對此有些擔心,擔心朝廷出現大量冗員,畢竟朝廷本來就不是很缺官員,東京六府亦是如此,如今接連征辟、舉薦人才,已經足夠了。

 可再加上考試選拔,如今多出來那麽多人要當官,不是冗員是什麽?

 冗員意味著人浮於事,而實職官就那麽多,多出來的官員沒有實職,朝廷卻不能讓對方回家待著,所以隻能養著,平添許多俸祿開支,天長日久,對於財政有不利影響。

 而冗員一旦形成,想要裁撤卻很難,萬一處理不當,很容易鬧出事來。

 雖然樂運也承認,如今舉辦考試後選拔的人才,即便多了些,也不至於造成大量冗員的事實,但事情再這麽發展下去,總不是個辦法。

 他曾經和豳王提起過自己的憂慮,而對方的回答是“寡人自有辦法”。

 正思索間,有吏員入內,帶來了剛收到的朝廷公文,樂運接過後仔細一看,愣住了:朝廷同意了豳王的請求,對市舶司進行“改製”。

 先前,兼任市舶使的豳王宇文溫,上書朝廷,陳述市舶事務及沿海州郡現狀,稱皇朝海疆萬裡,卻有海無防。

 外洋島夷、邦國船隻往來沿海各港口,如入無人之境。

 而沿海船隻出海,也無任何管理,“走私”的情況漸漸增多,而官府想要“緝私”卻有心無力。

 與此同時,漁民出海捕魚,時常被亦漁亦寇的海寇襲擊,對此,沿海官府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更別說沿海島嶼多為海寇所佔,這些海寇以海島為巢穴,四處劫掠沿海村落,這種行為不但危及沿海百姓的安全,也對市舶司船隊的安全構成了威脅。

 豳王陳述了各種海防隱患,並對市舶司向外洋諸國開展貿易時遇到的種種問題進行了陳述,隨後便提出請求。

 反正說來說去就兩個意思:其一,為了解決有海無防的問題,奏請加強沿海水師,最好有一個官署統一調度;其二,市舶司的職責增加,進行“改製”。

 對於這個兩個意思,樂運自己的總結更直接:豳王宇文溫這是要“擴編”,增設官署,增加官員,增加軍隊(水師)。

 本來隻負責管理市舶事務並收稅的市舶司,如今開始做海貿,而為了方便市舶司做海貿,朝廷又得增設許多官署、職務。

 那麽,為了監督、掣肘這些新設的官署、官職,朝廷還得再次增設官署、官職。

 更別說如今朝廷內外,通曉市舶事務的人不多,豳王是其中一個,那麽加強後的市舶司,主官必然是豳王,問題在於豳王要坐鎮洛陽,距離海邊太遠了。

 那麽為了方便豳王管理市舶事務,又得增設官署和官職。

 這一層層下來,為了一個海貿,得增設多少官署和官職?

 官署增加了,官員增加了,吏員自然也跟著多起來,那麽朝廷在俸祿上的開支,可想而知也會增加。

 想到這裡,樂運有些憤懣:豳王之前所說“寡人自有辦法”,原來指的是這個?這不是扯談嗎?

 為了解決考試選拔帶來的冗員問題,竟然選擇擴大官署設置、增設官職,這和為了吃一條魚,不去釣魚、不去買魚而是挖池塘養魚一樣,太扯談了!

 樂運想到這裡, 再也坐不住,他知道豳王和丞相實際上是親兄弟,丞相既然已經同意了,那就意味著豳王的打算是板上釘釘,但這不是他視若無睹的理由。

 無論豳王是處於公心也好、私心也罷,樂雲認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備馬,立刻備馬!”

 樂運吩咐下屬備馬,放下手頭上的事務向門外走去,他要和豳王論個究竟,盡可能挽回局面,因為各種官署、官職的設立,日後再想要精簡,幾乎是不可能的。

 市舶司的事務,他無權干涉,但涉及到河南地區的人才征辟、舉薦,以及官員調任、升遷,包括官署設置和職位設置,他是有權力過問的。

 豳王上書前,樂運就知道這件事,他認為朝廷會慎重處理,不會那麽快答覆,結果如今這麽快就定了,那麽他要亡羊補牢。

 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做最後的努力,盡可能讓豳王懸崖勒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