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263章 翁婿(續)
“哦呵呵呵,找我算帳?你還有臉找我算帳?你們幾個尉遲家的不孝子,現在想起亡父了?”

 宇文溫極力壓製著自己的“嘴炮功率”,如果面前的人不是他嶽父,他早就罵得對方吐血而死,此時伸手揪著尉遲順的衣領,咆哮起來:

 “先蜀王是大周的忠臣,匡扶社稷的中流砥柱,本來君臣相得,可以名留青史,你們倒好,搞改朝換代?現在要完蛋了,一個個過把癮就死,那先蜀王的陵墓怎麽辦?被人開棺鞭屍怎麽辦?你說啊!!”

 “你走是吧,要去送死是吧?你死了倒是輕松,誰灑掃先蜀王的陵墓?逢年過節,誰祭拜先蜀王的牌位?”

 “名字裡有個順,就是這麽孝順父親的?還有臉死!不怕死了以後,先蜀王罵你是畜生麽!”

 女婿近距離破口大罵,口水噴了嶽父一臉,尉遲順被宇文溫這麽吼了一輪,宛若吃了一記當頭棒喝,意識到一個問題。

 他完蛋了不要緊,父親萬一被開棺鞭屍怎麽辦,萬一日後無人祭拜陵墓、牌位,那又該怎麽辦?

 也許尉遲嘉德能活下來,但見不得光,而長安朝廷秋後算帳,說不得真會把尉遲迥的棺材挖出來,將遺體挫骨揚灰。

 這不是尉遲順想要看到的結果。

 “我...我來抵罪,要殺殺我!臠割也罷,傳首天下也罷!這些事情,和家父無關!”

 尉遲順幾乎是在哀求女婿,畢竟女婿可以去求杞王,他要盡一切可能,保得父親的遺體能體面些,宇文溫見著嶽父好歹想通了,松開手。

 為了說服對方不要尋死,宇文溫可是想了一個“劇本”,如今成功,他總算能松口氣,來個“且徐圖之”。

 “不急,小婿自有安排。”

 尉遲順趕緊問:“什麽安排?”

 “以後就知道了,先避避風頭再說,反正這段日子不能露面。”

 宇文溫胸有成竹的說著,嶽父一家,他自然是要保的,而且說實話,他不想見著先蜀王尉遲迥落得個被人開棺鞭屍的下場。

 道理很簡單,如果當初沒有尉遲迥力挽狂瀾,周國就完了,光靠區區安州、襄州之地的實力,哪裡扛得住楊堅的傾國之兵。

 且不論尉遲迥滅隋之後有沒有起別的心思,但至少尉遲迥生前沒有篡位,對天子也不錯,雖然沒有歸政,但也沒把宇文乾鏗當成“狗腳朕”。

 是做兒子的尉遲殖鍪攏⒉皇俏境馘乃

 如果日後朝廷收復鄴城,真做出將尉遲迥遺體挫骨揚灰的事情,這種行為肯定會被人詬病是忘恩負義。

 但宇文溫現在沒辦法做主,所以得看準時機才好行事,那麽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讓嶽父“失蹤”,避避風頭,免得大家都不好辦。

 “小婿會找個不錯的地方,讓嶽父靜心修養,待得官軍收復鄴城,小婿保證,必然能一家團...”

 話還沒說完,尉遲順揮拳打來,猝不及防的宇文溫臉上挨了一拳,於是剛消的火氣又竄起來,捂著臉怒目而視:“你打我作甚!”

 尉遲順盯著宇文溫說:“四娘清清白白,卻被你納做小妾,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我打你一拳又如何!”

 聽著這質問,宇文溫一愣,開口想反駁,卻說不出話,因為他在嶽父面前理虧。

 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

 小院外,面頰還沒有消腫的宇文溫,向王府司馬張定發交代著一些事情,既然尉遲順的情緒緩和並且想開了,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很多。

 他要讓尉遲順“不知所蹤”

 基本原則,就是把人藏好,即便有人可能會猜到是做女婿的宇文溫搞鬼,但隻要沒有證據,那就沒人能把宇文溫怎麽樣。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宇文溫要讓嶽父淡出人們的視野,如有必要,從此就要過上隱姓埋名的生活,了卻殘生。

 如此安排,算是不錯的辦法,要做到並不難,但必須謹慎,知道內幕的人越少越好,當然,若是宇文溫心夠狠,把大多數知情人都殺掉是最保險的做法。

 但他覺得沒必要,因為這樣的做法敗人品,會讓手下心寒,而即便日後尉遲順的身份泄露,宇文溫覺得那時也不會有太大麻煩。

 隻要尉遲順現在別露面,就不會被趕盡殺絕,躲過了風頭,尉遲氏的勢力煙消雲散之後,說不定正好需要有個“吉祥物”,來體現天子賞罰分明、有情有義。

 力挽狂瀾、救社稷於危難的尉遲迥,即便不孝子行大逆不道之事,尚有子孫沐浴著皇朝恩澤,這不就是天子對忠臣的最好獎賞麽?

 手握重兵的尉遲順,是助紂為虐的幫凶,天子欲除之而後快;而一個窮途末路、沒有絲毫起事能力的尉遲順,卻是天子彰顯氣度的最佳人物。

 但宇文溫不確定天子是不是真能這麽做,所以他要先讓尉遲順“失蹤”,過了數年之後,看時機再做進一步打算。

 他不會主動去保嶽父,因為這要花費大量政治資源,還得欠下許多人情,更別說宇文溫自己就欠了一屁股債。

 宇文溫的世子宇文維城是偽帝,王妃尉遲熾繁是“附逆偽王后”,這都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即便母子倆是被逼的,但在講究“君君臣臣”的時代裡,這是永遠都抹不掉的政治汙點。

 即便天子數次赦免母子倆的罪過,但此事依舊免不了被人拿來做文章,宇文溫為了給老婆兒子脫罪,已經消耗了大量政治資源和人情,若是再給尉遲順脫罪,他要付出的代價會很高。

 高到宇文溫無法承受。

 因為那些參與平定“尉遲氏之亂”並立下大小功勞的文武官員,見著他死保嶽父尉遲順,難免會心生疑慮,怕日後被反攻倒算,那麽敵意和戒備心必然會暴漲,甚至直接選擇敵對立場。

 在朝廷裡平白無故得罪一大批實力雄厚的官員,製造一大群潛在的敵對勢力,這是愚蠢至極的政治自殺。

 所以對於宇文溫來說,與其硬抗著要保尉遲順,還不如先將對方藏起來,待得數年之後,尉遲氏的“余毒”被肅清完畢,天子極有可能需要立個牌坊。

 到時候,說不定會依漢時霍光故事。

 霍光是漢武帝劉徹的托孤重臣,輔佐繼位的劉弗陵(漢昭帝),劉弗陵崩,霍光迎接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為新君,但隻過了二十七天就將其廢為海昏侯。

 霍光隨後找到武帝流落民間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己,將其立為天子。

 廢立皇帝的霍光權傾朝野,劉病己登基後改名劉詢,生活在霍光的陰影之下,原配亦被霍家害死,劉詢與霍光相處時,有“芒刺在背”的感覺。

 霍光去世後,劉詢鏟除了意圖造反的霍家,卻未株連霍光,沒有將其開棺鞭屍。

 數年後,漢軍大破匈奴,劉詢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便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彰,霍光排在第一位。

 但因其死後家族謀反被滿門抄斬, 故畫像不記霍光全名,隻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而之後歷代漢帝都尊奉祭祀霍光,以霍光堂兄弟後代一人為博陸侯,奉祀霍光。

 有這樣的先例在,宇文溫覺得天子數年後大概會“循例”,給類似經歷的尉遲迥一個體面待遇,那個時候尉遲迥的兒子尉遲順、孫子尉遲嘉德若現身,正好可以當做牌坊立起來。

 在那之前,宇文溫要讓尉遲順“不知所蹤”,若時間無法抹平天子的恨意,亦或是局勢容不得尉遲順現身,那麽尉遲順父子就此隱姓埋名,自己在家奉尉遲迥的牌位,默默地給尉遲家延續香火。

 作為女婿,宇文溫覺得自己做到這個地步已經仁至義盡,不過接下來,待得收復鄴城,他要如何安置嶽父一家人倒是個問題。

 官方熱門流放地房縣(神農架附近)是不能去了,那麽這一家人是到未來熱門的流放地天涯海角(三亞)住海景房,還是去嶺表據說唯一沒有瘴氣的地區――臨桂(桂林)住山水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