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260章 買賣
純文字㈢㈢小說網ωωω.ЗЗχм文字更新速度最i

 十年來,朝廷為了遼東投入了多少資源?宇文理不太清楚,隻是大概知道花費不小,而宇文溫卻“刻骨銘心”,因為花在遼東的每一筆錢,都可以說是從他腰包裡掏出去的。

 封建時代,家天下,國庫的錢,理論上屬於皇帝所有,所以自明德元年起,朝廷在遼東花的每一筆錢,都可以說花的是宇文溫的錢。

 持續十年的投資,如今終於有了結果,那就是朝廷收復遼東,宇文溫刷了名聲。

 然後呢?

 戰利品,俘虜,人口,這些加起來,都抵不上十年來的巨大投資。

 遼東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土地的產出和中原沒得比,收復了遼東的周國,不但無法馬上從當地獲得豐厚的賦稅來回本,反倒還得繼續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來開發遼東。

 所以,僅就做買賣的角度來說,“收復遼東”這個項目是大虧,即將開始的二期項目“遼東大開發”,還得追加大筆投資,距離回本遙遙無期。

 周國為了開發、經營南中,已經讓財政背負了巨大負擔,若再加上開發遼東這個負擔,短期還行,時間一長真的會吃不消,所以宇文溫要想辦法“變現”,讓遼東項目馬上盈利。

 變現的手法有幾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軍火買賣。

 軍火買賣,這是從來沒有的詞匯,代表著武器買賣,實際上就是火器的買賣。

 軍火在後世,是和毒品、石油並稱的三大暴利行業,宇文理當然不可能知道這一點,但他看了資料之後,為軍火買賣之暴利震驚得目瞪口呆。

 一杆刮風下雨天都能用的新式燧發火銃,軍器監可以大批量低成本製造,而對外銷售價是製造成本的十倍以上,火炮的利潤更高。

 現在,光是北洋貿易公司向軍器監下的訂單,就是燧發火銃十萬杆,火炮小型一萬門。

 如果不是宇文理知道北洋貿易公司的底細,他真的會認為對方試圖囤積火器造反,而北洋貿易公司不是火器唯一的買家,其他那些以經營新式農場為主業的商社,所下訂單累計起來的數字也不小。

 若預期中的遼東大開發,真的能夠吸引民間組成武裝移民團前往遼東開荒,那麽這些“散戶”將要購買的火器,累計起來更是不得了的數字。

 宇文理讓屬下算了一筆帳,發現若軍火買賣真的順利開展,那麽從今年算起,連續三年的預期銷售利潤,就能抵得上頭十年朝廷在遼東投資的六成。

 這是一個讓人不敢相信的結果,宇文理難以理解為何賣“軍火”能有如此暴利,現在,宇文溫作為叔叔,就得提點侄子一二,讓對方開開竅。

 “賣軍火,光是賣火銃、火炮本身,算是一次性買賣,畢竟隻要保養得當,火銃和火炮可以用上幾年,但是....”

 宇文溫說到這裡,反問:“弓沒有了箭,還有用麽?”

 這麽一問,宇文理反應過來:“這...莫非軍火買賣的利潤,主要還是來自火藥?”

 “沒錯,這就是耗材!你要知道,打印...呃,用火銃打人、打獵,會不斷消耗火藥,一杆燧發火銃,可能可以發射兩三百發鉛彈,火炮也是如此,所以會消耗大量的火藥。”

 宇文溫差點把“打印機”說出來,但這道理卻和後世打印機經銷商靠耗材盈利一樣,火銃、火炮作為熱兵器,需要有彈藥才能發揮威力,所以,賣耗材火藥,也是軍火買賣的利潤來源。

 火藥,必須做到薄利才能多銷,當武裝商團、移民團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使用火器,那麽火器的銷路就能增加,隨之而來的火藥銷售量也會上漲。

 而火藥製作和供應,就是朝廷控制遼東火器的一個關鍵。

 即便真的有人囤積了大量火銃、火炮,沒有足夠的火藥,這些火銃和火炮不過是個廢物,而迄今為止,火藥的配方,對於外界來說,依舊是機密。

 對此,宇文理很明白,軍器監歸屬兵部管轄,軍器監的軍火銷售所得,那可是要走兵部的帳,宇文理一想到自己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位靠著賣軍火實現大規模盈利的大司馬兵部尚書,就覺得有些啼笑皆非。

 “你不要學那些文人的臭毛病,說什麽君子恥於言利,想想,若是朝廷沒有收入,如何養兵?如何賑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隻要不是昧著良心賺錢,錢又有什麽貴賤之分?”

 宇文溫拿著一份資料,指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數字,又開始給侄子“洗腦”,正如他給兒子們“洗腦”時一樣:“土地的誘惑有多大?你是知道的,三十年免稅的土地,誰不想要?”

 “那些在家鄉沒地種的貧困戶,面對這樣的誘惑,加上有人組織,能不動心?”

 “移民團有了火器,才有膽量在遼東安家落戶,他們開墾出來的田地,到了三十年後,那可都是熟地了!”

 “隻有當地戶口眾多,賦稅充足,有足夠的余糧,才能養活更多的駐軍,而有了駐軍,朝廷委任的刺史、郡守,才能在當地實行有效管理。”

 “朝廷想要在遼東站穩腳跟,想要守住遼東,與其靠著羈縻的番族、高句麗遺民或者城傍,還不如依靠中原移民,而中原移民在遼東安家落戶要靠什麽?靠的不是官軍的承諾,而是實打實的防身利器!”

 “不要因為怕造反,就限制火器的使用,你要知道,數百人規模的移民定居點,在遼地番族眼裡,和羊圈沒有什麽區別,一次襲擊,就可以在官軍趕來救援之前,把這個定居點洗劫一空。”

 “隻有用火器將他們武裝起來,隻有當一個個定居點變成堅不可摧的堡壘,才會讓移民有信心定居下去,才會讓更多的人願意到遼東闖一闖。”

 “高句麗在遼東登記在冊的戶數不過二十余萬,少得可憐,而朝廷要經營遼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必須組織大量移民,借助民間的力量, 來開荒種地,”

 “耐寒的水稻種子、其他各種作物種子都有了,禦寒的棉衣、火炕有了,耕田的鐵犁有了,提供青苗貸的櫃坊有了,輸送日用品的商社有了,但沒有保命的火器,一切都是空談。”

 聽到這裡,宇文理完全明白叔叔在遼東放開火器限制的用心,他主持過漢沔大開發,知到要想動員百姓開荒,必須給予各項支持。

 在漢沔地區,百姓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開荒上,但在遼東這個危機四伏的地區,移民的安全必須得到保障,而靠著官軍那看上去可能不會及時到來的保護,移民們還不如靠手中的火器。

 這麽一想,好像做軍火買賣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宇文溫見著“洗腦”效果不錯,開始用煽動性的語言來給侄子打雞血:“阿理!周國的火炮,要為周國百姓獲得更多的土地,你說對不對!”

 宇文理手握雙拳,激動得點點頭:“對..對!”

值得咽詹氐 м.③③χs.có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