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89章 決定
終於結束了一連串的會見,但宇文溫卻沒有就此清閑下來,今日收了許多公文、卷宗,足夠他看到精力耗盡,晚上便無暇多想,不過有些公文要馬上批複盡快讓人處理,所以耽擱不得。

 他此時要做的,是對一項工程做出決定,這項工程耗資不菲,比翻新大庾嶺道所要消耗的錢糧多得多,不過若是修成,對改善嶺表和江州之間人員、物資往來情況有很大幫助。

 大庾嶺南端,有橫浦水自東北向西南方向流淌,經始興後在曲江注入溱水,溱水一路向南流淌,過湞陽等地,最後與西來之鬱水匯合,最終在廣州番禺附近入海。

 溱水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所以廣州前往江州的通道,無論水路、6路都和溱水緊密相連,因此一個問題隨之而來。

 人員和物資從北往南走,可以借助溱水來個順流而下,省時又省力,不過一旦反過來是自南向北走就十分吃力。

 水路不好走可以走6路,但問題是這條南北通道是沿著溱水展開的,那麽就避不開湞陽峽。

 湞陽,位於湞水入溱水口處,溱水經過湞陽後,會有一段水域位於峽谷之中,這段峽谷綿延數十裡,兩岸都是陡峭山壁,名為湞陽峽。

 既然兩岸都是陡峭山壁,那麽6路就無從談起,所以往來湞陽峽隻能走水路,區別是從北往南走為順流,而從南往北是逆流。

 逆水行舟費時費力,若果隻是載人的客船倒還好,問題是載重數百甚至近千石的貨船,要逆流而上就很吃力,需要船工奮力劃槳、纖夫拚命拉纖。

 東南風起時,還能借助風力,讓貨船穿過水流湍急的湞陽峽,可若是沒有東南風時,就隻能純粹靠人力來讓船隻北上。

 人力相對好解決,無非是多募集人手,可如此一來,成本就會大漲。

 官府或者軍隊的人員、物資往來,可以不考慮這個因素,但對於大規模運輸貨物的商賈來說,成本大漲就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成本的增加,當然可以通過漲價來解決,但這會影響到商品的競爭力,對於別人來說無所謂,但對於宇文溫來說就不能忽略。

 數千裡的長距離運輸,每個環節的成本小幅度上漲,累積起來總額就很可觀,當然這對於壟斷貿易來說不是問題。

 但大部分商品,諸如食鹽、布帛、米等生活必需品,不存在壟斷貿易,考慮到要盡可能降低平民百姓的生活成本,就得想辦法把物流成本降下來。

 嶺表東南部有漫長的海岸線所以出產大量海鹽,江州出產大量的稻米,南鹽北米可以互通有無,如果物流成本過高,倒霉的是百姓,所以宇文溫想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就繞不開兩個瓶頸。

 先是大庾嶺道,原本的古道年久失修又狹窄,不過這個問題已經解決,接下來就是水路逆行的問題。

 大庾嶺北江州地界的贛水、章水,有些河道蜿蜒曲折又有亂石淺灘,所以要進行整治以方便船隻航行,嶺南的溱水,水流量較大,所以要解決的是湞陽峽的通行問題。

 贛水、章水河畔至少還有6路,所以有時間慢慢整治,而湞陽峽如今是沒有6路的,宇文溫要想辦法解決,隻能修棧道。

 棧道有兩種,一種是往來建築之間的空中通道,譬如鄴城銅雀台和另外兩座高台之間的空中通道;另一種,就是修建在懸崖峭壁上的通道。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提起棧道,大家就會想起蜀地往來關中的棧道,而據說當年秦軍攻打嶺表百越時,就在湞陽峽修過棧道,方便糧草運輸和人員往來。

 數百年風雨過後,湞陽峽已無棧道的痕跡,而若現在開始修築棧道,便能很好解決人員和物資北上的交通運輸問題。

 棧道的修築方式為先沿石壁開出寬丈余石道,上橫鋪木梁木板。或在崖壁上橫向鑿孔,以插入粗木梁並下加斜撐,梁上再鋪厚木板,又於路旁外側加構鐵鏈或木欄。

 如果舍得投入,可以修建寬度過三丈的棧道,可容車馬並行,在棧道路面距山腳較近的情況下,梁下斜撐改用直柱支承。

 這種措施對結構有利,但若爆山洪,支柱極易被摧毀。

 棧道建好之後,隻要用心維護,其使用壽命不短,秦人在蜀地修建的棧道,即便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亦有使用。

 如自關中通往漢中之子午道,以及其西之褒斜道,通大散關之故道,以及自圍谷往儻光之駱谷道,均為商旅往來及軍事運輸的必經之途

 當然這些棧道必然經過不斷地維護,其木料已經換過許多遍,雖然通行能力比不了平地上的平坦道路,卻能夠克服地形險阻,在河谷等地方形成一條交通線。

 宇文溫需要這樣一條交通線,來克服湞陽峽的北上交通問題,所以湞陽峽棧道遲早要修,無非是何時完工罷了。

 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要在懸崖峭壁上修一條長數十裡的棧道,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所以此事本該由權廣州總管及刺史的楊濟頭痛,但因為涉及到資金問題,需要宇文溫來做決定。

 棧道的長度基本就是湞陽峽的長度,但寬度卻可大可小,可以是僅供一人背著包裹緩緩而行的羊腸小道,也可以是讓人挑著貨物從容走過的小道,更可以是讓騾馬拉著車走的寬闊棧道,無非是看修建時投入的資金有多少。

 宇文溫的要求,是湞陽峽棧道能通普通二輪馬車(單向),看起來很合理的要求,可吏員們實地勘察了數月,根據地形和建設難度估算了一下人力物力成本,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

 這種尺寸棧道的造價,每一裡成本折合成銅錢過一萬貫,再考慮征百姓服勞役至少得提供夥食,數十裡的湞陽峽棧道要修完,差不多要花一百萬貫。

 這麽貴的棧道,之所以耗資不菲,是因為要趕時間,如果慢慢修上十來年,倒是可以省很多錢。

 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麽專業的大規模建築隊伍,官府若要搞大工程,就得征普通百姓服勞役,這是徭役的一種,官府不需要付工錢,但若有良心得包吃包住。

 還不能影響到農時,否則當年莊稼必定歉收,直接導致交不上賦稅,所以官府隻能趁著農閑征百姓搞工程,加上往返路上消耗的時間,一年裡實際上沒多少時間可以施工。

 若是官府夠狠,不恤民力強征百姓從年頭忙到年尾,倒是可以趕工期,但這樣做的後果很嚴重,會導致許多百姓家破人亡,進而影響到政權的穩定。

 宇文溫不想留下千古罵名,又想在短時間內把這棧道修好,還要兼顧名聲,所以隻能多花錢糧,若真要開工建設湞陽峽棧道並在大概一兩年內完成,必然要給被征且期服勞役的百姓工錢、減免賦稅。

 開支增加,賦稅收入減少,所以七算八算下來,就有了差不多折價一百萬貫的費用,剛現雛形的廣州總管府無法承擔這種巨額開支, 所以隻能宇文溫來做決定。

 換句話說,得宇文溫來想辦法籌措錢糧,完成自己規劃的這條湞陽峽棧道。

 但此時此刻,宇文溫糾結的不是弄不弄得到一百萬貫,而是在權衡利弊,因為如果他能弄來這筆錢,拿去練兵養馬可劃算多了,同樣是一兩年時間,至少又能練出數千人的強兵來。

 這隻是問題之一,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這折價一百萬貫的棧道,涉及到一種新的建築材料,這玩意到底用不用,必須宇文溫來決定。

 他拿出一枚銅板,猶豫著是不是要拋個幾次看天意如何。

 正面,修棧道;反面,不修棧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