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143 5關烽煙
南定州,州治蒙籠,官署內,黃州總管、西陽王宇文溫正在召集文武官員議事,如今軍情緊急,剛抵達西陽沒多久的宇文溫,馬不停蹄趕到蒙籠。

 南定州位於大別山南麓,和北麓的河南光州隔山相望,光州屬於豫州總管府管轄,豫州軍在攻打山南荊州方城的同時,還分兵進攻桐柏山的義陽三關,以及屬於黃州總管府管轄的大別山五關。

 對方分兵來犯,也許僅僅是佯攻,想要牽製山南安州、黃州的兵力,可“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虛實實,此乃用兵之道”,如果防守方以應付了事的心態迎戰,恐怕接下來會被人從某個關隘突破,佯攻變主攻。

 以後世的地理名詞來形容,東西走向的桐柏山-大別山山脈,如同一堵牆橫在河南和湖北之間,這堵牆的東端南麓,是黃州總管府的轄境,即湖北東部,俗稱鄂東。

 河南的軍隊要想翻過這個天塹,就得從為數不多的幾條山路通行。

 而這些山路,從春秋戰國起就是那固定的幾條,都是在山脊、山谷、河谷等自然形成的地勢上加以修築而成,每一條山路上都有歷史悠久的關隘,用‘自古以來’來形容毫不過分。

 桐柏山脈的義陽三關屬於安州總管府管轄,宇文溫如今已回‘原任’,所以他要頭痛的是黃州總管府管轄的五關,因為大別山北麓的豫州軍,已對這五關同時進行攻擊。

 所謂五關者,自西向東為大城關、白沙關、黃土關、木陵關、陰山關。

 其中大城關屬於北江州管轄,白沙關、黃土關位於北江州和南定州的交界處;木陵關又稱穆陵關,位於南定州西北境,而陰山關則位於南定州東北境。

 一旦五關之中任何一關被敵軍主力突破,那麽第二道防線就是北江州、南定州的州城。

 北江州、南定州隸屬黃州總管府管轄,位於大別山南麓,北江州在西,南定州在東,而南定州再往東隔著大別山之大崎山,是義州地界,義州以南是蘄州。

 這四個州形成‘7’字形排列,都位於大別山脈南麓(蘄州在西麓),同樣如同一堵牆,拱衛著位於長江北岸的黃州。

 四州之中,除了被大別山脈崇山峻嶺三麵包圍的義州,其他三州都面臨著敵軍的攻擊。

 東面的蘄州與合州總管府的晉州接壤,如今蘄州守軍正與東南方向的江南江州守軍聯防,宇文溫需要做的,是指揮北江州、南定州的五關防禦作戰。

 大別山五關一直都在黃州軍的控制之下。宇文溫自從上任以來,特地調撥錢糧以及人力物力對這五關進行修葺、加固,守軍的待遇也提升了一截,所以在最初的幾天,五關守軍都扛住了敵軍的偷襲。

 一開始,敵軍的兵力其實不多,但隨著時間流逝,攻打五關的敵軍都有增兵趨勢,就在宇文溫在安6主持大局的時候,隸屬於北江州管轄的白沙關,被敵軍攻破了。

 雖然援軍很快便趕到並將敵軍擊退,又借助地勢當道扎寨,豎起木柵三道充當臨時關隘,但此事為宇文溫敲響了警鍾。

 對方的五路來犯佯攻兵馬之中,恐怕真的有主攻!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若以來犯敵軍構成僅為豫州軍計,那麽對方的主功方向當然是荊州東北境的方城,攻打五關的兵力不會太多,可若這些兵馬中還有別的軍隊組成,那就不一樣了。

 大別山北麓是光州,再往北是亳州總管府地界,往東北是揚州總管府和徐州總管府地界,如果盤踞長江北岸廣陵的江南道行軍停止對陳作戰,那麽亳州軍、揚州軍、徐州軍各自的部分兵馬,可就真的會趕赴光州,直接進攻五關之一。

 如果應對不當,很可能就會被對方強行突破,而黃州軍的兵力,大部分都在江州,到時候五關防線崩潰,連組織第二道防線的兵力都不夠。

 第二道防線是哪裡?北江州州治鹿城關,南定州州治蒙籠。

 兩座城池已經做好了長期堅守的準備,然而沒有野戰兵馬作為外援的城池,不過是死水一潭。

 翻越大別山的敵軍,如果真是得到了亳、揚甚至徐州兵馬的支援,其兵力必定充裕,那麽留一部分軍隊圍城,其余兵馬就可以繼續進軍。

 繞過鹿城關的敵軍,向西可以進攻安州總管府東境,距離安6不過百余裡路程;繞過蒙籠城的敵軍,可以西進進攻安6,也可以順著舉水南下,進攻南面的衡州。

 衡州就是第三道防線,一旦被突破,衡州東南側的黃州就要直面敵軍的進攻了。

 事關重大,所以剛抵達西陽的宇文溫,在官署結束議事後回到王府不過半個多時辰,就心急火燎的前往南定州主持大局。

 宇文溫常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但前提是手裡得有兵,還得是能野地浪戰獲勝的兵,本來這並不是問題,因為他辛辛苦苦練了八年的虎林軍很能打。

 然而虎林軍主力跟著他遠征嶺表,駐扎在廣州番禺,雖然已經啟程北上,但此時恐怕連大庾嶺都沒翻過,黃州軍主力在江州,留守黃州總管府本境的兵力又得分一部分到蘄州,所以兵力緊張的情況下,巧婦難為無米炊。

 困難很多,處處都是掣肘,然而越是這樣,越要將來犯敵軍頂在五關之外,也就是說宇文溫的計劃就是要拒敵於大別山北麓,不然一旦讓對方攻進來,後果不堪設想。

 這樣的戰例不是沒有,當年的趙國(石趙)進攻晉國(東晉)山南荊襄,有一偏師就是從光州地界翻越大別山,攻破關隘之後進入如今的南定州地界。

 又與另一部匯合,趙軍一路南下,攻到如今的黃州西陽龍頭山西北麓,圍攻當時的西陽郡郡治邾城。

 晉豫州刺史毛寶、西陽太守樊峻率領軍民守邾城,城破之後向南突圍,到了龍頭山下赤鼻磯無船南渡,絕大部分晉軍將士戰死,毛寶渡江時溺亡。

 然而在民間故事中,毛寶得自己當年放生的白龜相助,平安渡江抵達南岸武昌,此事漸漸演化出白龜渡江的傳說。

 邾城被攻破,趙軍屠城並將城池嚴重破壞,晉軍後來收復江北,將龍頭山東麓一小城作為西陽郡的新治所,那就是後來的西陽城。

 宇文溫可不想兩百多年前的舊事重演,自己變成‘新白龜渡江’的男主角,和‘龜娘子白素貞’演化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傳說,所以他要未雨綢繆,趕在敵軍之前先動手。

 “白沙關的失守,也許隻是一次意外,也許進攻五關的敵軍,真的隻是佯攻偏師,但料敵從寬,寡人絕不會掉以輕心!”

 “那麽接下來,就從這五關之中,判斷出到底何處才是對方的主攻方向!”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