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回明末當皇帝》第42章 廈門風雲(1)
  這封簡報自然是項玉寫上去的檢討了,不過這時候在鄭成功看來卻並沒有一絲一毫的責怪之意,他通過項玉的這份簡短的匯報終於弄懂了明軍是如何攻破台灣城的,畢竟這個時候還沒有人想到過要用炸藥包去炸塌城牆,因為在冷交替的這個時間段,戰場上既有長槍短劍,強弓硬弩,又有洋槍火炮,遠一點的都用火炮和弓箭進行攻擊,中距離上面火槍和強弩的威力也十分驚人,貼身近戰的時候自然是傳統的冷兵器更佔便宜,士兵們在正規的攻城戰時基本上是沒有機會將炸藥包送到城牆角下而自己安然無恙的,因為敵方會重點攻擊這些部隊。  不過項玉選擇的夜間突襲確實是令人眼前一亮,鄭成功自己也是讚許不已,為何?因為這個時候明軍火器普及程度沒有荷蘭人高,操作熟練程度自然也沒有辦法跟荷蘭人相提並論,只有在夜間偷襲,才能大幅度降低自身的傷亡,因為夜間由於視力不佳的原因,使用火器的一方的命中精準度將會大幅度下降,而且打擊距離也會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只要進攻的一方撕開了防守一方的防線,明軍以近戰武器對陣荷蘭人的遠程武器,自然是大佔便宜。

  鄭成功記起來了這個項玉了,這個像甘輝的年輕將領,自己之前曾交給他的秘密任務,這一次又立下了大功,不過鄭成功並不打算給他特別獎勵,畢竟這還是一個有用的棋子,將來或許還有別的用處。

  項玉這個時候正在呼呼大睡,哪裡會知道這些,他自鳴得意,自己或許已經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台灣島的提前收復和熱蘭遮城的快速攻下,或許會使得巴達維亞的荷蘭人不再派遣援軍赴台,明軍可以專心對付清廷的水軍了,這些雖然跟他關系不大,都是上層的事情,但是畢竟他現在也是明軍的一份子,如果明軍出現變故,那麽項玉自己的切身利益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台灣島上發生的這一切或許清廷還不知道,但是大清朝中有一人卻已經料事於先,這人自然就是施琅了,明軍出征之前他便帶著清軍在馬港的水師艦隊出了海,明軍的主力艦隊離開了金門之後,施琅才帶著清軍的水軍又返回了馬港,這些天清軍水軍一直北上,到達了平潭廳,施琅知道明軍十分忌憚他的水軍,擔心鄭成功在出征之前不惜一切代價要殲滅他的福建水師,馬港的防線雖然十分堅固,但是也有一處極為明顯的弊病,出港口只有一個,而且是在順風口,清軍出港不易,一帶遇到東南風明軍只需要安排大量裝滿引火易燃物品的小船便可以對清軍造成嚴重損失,之前是四月份,海面上的風向還不明顯,但是五月份一過,海面上就都是東南風了,君子不立於危牆,既然馬港有這樣的防禦漏洞,施琅自然不敢放心的待下去,所以帶著水軍艦隊出港。

  他隻道鄭成功有想要征台的打算,而且明軍眼下的處境確實是勢如累卵,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施琅並不想鄭成功的明軍這麽快覆滅,出於大局方面考慮,天下戰亂早一日結束國家也就早一日安寧,百姓也可以少受磨亂,但是滿清的統治者是從馬背上打出的天下,他們會注重水軍嗎?恐怕不會,加上滿清將領和統治者一向歧視他們這些明軍降將,如果天下再無戰事,那麽滿清的統治者還會留他們嗎?恐怕是不會的,施琅深深的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便有意放明軍出海去征台,自己帶著水軍上報說出海練兵,福建總兵這時候已近是耿精忠了,他並不是水軍出身,對於水軍並不了解,

所以也沒有起什麽疑心。  但是一旦讓清軍的高層將領知道明軍水軍主力已近離開金門,那麽施琅自然會受到責難,所以他又帶著水軍返回了馬港,他需要給清廷一個交代,這個交代就是他要吃掉福建地區剩下的鄭家水軍。這件事情其實並不容易,金門、廈門兩地的水軍力量加起來跟他的水軍差不多,但是明軍水軍都是久經戰場,水面作戰經驗豐富,這些不是他手下的這些原先的漁民所能相提並論的,可是眼下他已經不擔心了,因為施琅在平潭廳的東面海域找到了一艘戰艦,這艘戰艦十分巨大,比清軍所以水面戰艦都要大上一截,但是等清軍水軍找到它的時候它已經傷痕累累,船身上面千瘡百孔,正緩緩的向北行駛。

  這艘戰艦就是大海灣海戰中逃脫的瑪利亞號,他的指揮官正是荷蘭人赫本,瑪利亞號在大海灣海戰中雖然最終是成功脫逃,但是船身損毀嚴重,船體的一側水線以上被擊穿了幾個大孔,這直接就導致瑪利亞號不能夠滿帆行駛,不然很有可能會因為發生船體一側大量進水而傾覆,所以雖然荷蘭人想要逃到北邊的日本去,但是由於動力不足的原因被海風漸漸的吹響了中國沿海, 這才被清軍的水軍艦隊發現。

  施琅得知這艘大船是荷蘭人的戰船的時候本想將它直接擊沉,後來仔細一想,發現聯合荷蘭人一起進攻明軍在福建一帶的水軍也未嘗不可,這才將瑪利亞號上的七十多名荷蘭水兵救了下來,這個時候瑪利亞號已經漏水了,不用多久它就會沉沒海底,荷蘭人為了保命自然是有船就上,哪管這船上的人是敵是友,他們運氣不錯,這一次遇到的是清軍。

  明軍在金門的水軍力量最為雄厚,只不過這個時候實際上掌握軍隊的卻是鄭成功的兒子鄭經,鄭經這個時候只有十八歲,由於母親董氏的溺愛,鄭經從小錦衣玉食,缺乏軍隊裡面的歷練,鄭成功將金門交給他的時候自己也是十分不放心,於是在鄭經的身邊安排了陳永華這個智囊,又留下了陳豹黃庭等幾員水陸軍大將,但是最終的指揮權還是在這個未經戰事的張家長子手中。

  鄭經這時身邊還有一名大明文臣,這人就是唐顯悅,官拜尚書,其實在軍隊實力為主的鄭家體系裡面實際上是被架空了,這讓唐顯悅十分不滿,但是隨著明軍戰局的一天天不利起來,唐顯悅自己發揮才乾的空間就更加小了,不過好在鄭成功還是比較注重明朝的這些文臣,聽說唐顯悅的孫女兒待嫁閨中,於是有意兩家聯姻,唐顯悅這時正在失意中,得知這一消息自然十分欣然,於是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鄭經。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