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崛起之第三帝國》第二百二十章 德國是反對殖民的
“我們要在國際聯盟支持意大利把阿比尼西亞變成殖民地嗎?”從華沙返回柏林的專列上面,德國外交部長牛賴特對赫斯曼同墨索裡尼達成的口頭協議提出了異議。c£,

 “這會讓德國成為國際輿論指責的對象,而且我很懷疑蘇聯會在這個問題上支持我們。”

 赫斯曼搖搖頭,“不,我們不能支持意大利殖民阿比尼西亞……我們要推動的只是一個讓阿比尼西亞向意大利支付賠款,並且限制阿比尼西亞武裝力量的決議。這對阿比尼西亞人民是有利的,因為海爾.塞拉西皇帝沒有了軍隊就不能推行獨裁統治,阿比尼西亞就會變成一個民主國家。我想這些也可以寫進國聯的決議。”

 一個獨裁君主如果沒有了足夠維持統治的軍隊,他的國家就能變成民主國家了,這是什麽道理?

 赫斯曼頓了下,然後又說:“我們還應該明確對意大利殖民阿比尼西亞的企圖表示反對。而且,我們還應該旗幟鮮明的反對殖民主義。”

 “反對殖民主義?”本來在翻看《德意志-奧地利友好互助協定》草稿的阿道夫.希特勒突然抬起頭,“路德維希,這是布爾什維克的理論!”

 “總理先生,”赫斯曼對希特勒說,“雖然我們和布爾什維克都反對殖民主義,但是立場卻是不同的。布爾什維克是從殖民地民族的利益出發而反對殖民主義。而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則是從歐洲人民的利益出發而反對殖民主義的。”

 “從歐洲人民的利益出發?”阿道夫.希特勒仿佛聽到了什麽笑話一般,“從不發達的大陸取得原材料和市場,才是合乎歐洲人民利益的。”

 “可以通過貿易獲取,”赫斯曼聳聳肩,兩手一攤,“而且不是所有的不發達地區。都有豐富且廉價的資源和龐大的市場在等待我們的。譬如阿比尼西亞就沒有什麽好東西,否則那裡早就被人佔領了。”

 他搖了搖頭,“實際上我很同情的是意大利人而不是阿比尼西亞人……那些傻瓜還在為墨索裡尼的愚蠢政策歡呼,他們根本不知道意大利在未來將為阿比尼西亞付出多少。”

 歷史上,幸好墨索裡尼打輸了世界大戰,要不然意大利人還得持續往阿比尼西亞這個無底洞裡面投裡拉……這完全是傻缺行為啊!

 “所以我們德國不能。也不應該去幹這樣的蠢事兒!”

 赫斯曼笑了笑說:“我們在國際聯盟支持意大利的同時,就應該向全世界表明我們‘歐洲第一,反對殖民’的立場。歐洲人應該先管好自己的事情,把歐洲建設好、團結好,這才是歐洲領導世界的關鍵。對於歐洲以外大陸的殖民地,‘無主’的不妨將之當成第二歐洲、第三歐洲,‘有主’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做主,歐洲提供有限的幫助和指導,以換取一定程度的市場開放就可以了。”

 他說的“有主”和“無主”。就是指原住民的情況。如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原住民很少或者已經消滅掉的殖民地,是可以成為第二歐洲、第三歐洲的。但也要注意,別讓那裡變成第二美國、第三美國……

 而如印度、中東、南洋這種土著居民比當地的歐洲人多出幾十倍、幾百倍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必要去建立直接的統治。

 阿比尼西亞就是這麽一個破地方,資源有限,土地貧瘠,可以開發的價值不高,而且土著不少。發展程度也不低。想要征服比較困難,征服完了非但沒有油水。還得花錢去開發建設。

 “這樣的反殖民啊……”阿道夫.希特勒翻了翻眼皮,“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出一個什麽白皮書或是宣言,把這種反殖民的立場告訴全世界呢?”

 “當然,”赫斯曼說,“我們現在必須要亮明德國的立場:歐洲第一、民族自決和反對殖民主義。”

 赫斯曼仔細思考過美帝蘇修兩大帝國主義的“包裝”藝術的,所以也想給德國“包裝”一下。不能讓世界人民總把德國當成什麽法西斯主義侵略者。

 而且,赫斯曼覺得這個時空的德國本來就不是侵略者,而是一個能夠領導歐洲和世界的進步力量。

 “歐洲第一我可以理解,那也是必須的!”阿道夫.希特勒說,“歐洲是雅利安民族的家園。是神聖的土地。”

 希特勒的主張中當然有“雅利安民族優越論”,不過在陸軍政策會和國家社會主義國際這兩個“國社主義思想源泉”的影響下,德國的種族主義思想並沒有歷史上那麽嚴重。

 “至於民族自決……”希特勒看著赫斯曼。

 “所有的歐洲日耳曼人應該生活在一個國家中,但那只能通過公民投票實現。”赫斯曼說,“只能在公民投票無法進行,或者公民投票的結果無法執行的情況下,德國才能動用武力。”

 這叫“師出有名”,不能胡亂打仗,那會讓德國的盟友沒有安全感。而且打下一大堆斯拉夫人的土地,以後也很難治理,不如扶植一些代理人進行統治。

 “那麽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間怎麽解決?”希特勒馬上追問,“現在已經有8000萬到8500萬人了,這個數字早晚會突破1億,我們擁有的生存空間根本不夠!”

 “英國人的加拿大自治領不錯,在我們打敗英國以後,可以在那裡成立一個‘德語加拿大’。”

 赫斯曼掰著手指頭說:“另外我們還可以在打敗波蘭後可以拿下立陶宛,捷克也會成為德國的一部分,再加上奧地利、波羅的、旦澤市和旦澤走廊、阿爾薩斯和洛林、盧森堡,以及比利時的一些地區(赫斯曼希望拿下瓦隆區)……這樣我們就能有八十多萬平方公裡的本土面積了。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還希望拿下瑞士,不過那取決於瑞士人民的意願(公民投票)。如果他們願意加入,那麽瑞士的日內瓦可以成為未來歐洲共同體的首都。”

 實際上赫斯曼並不認為德國本土並不需要太大,有個85萬到90萬平方公裡就足夠了——那可都是歐洲最核心、最富庶的土地,是可以成為歐洲中心的地盤。

 這樣一個德國,比歷史上的統一後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了50多萬平方公裡,人口也有希望達到一億幾千萬,已經足夠成為未來歐洲聯盟強有力的核心了。

 “那麽俄國的土地呢?”希特勒還是有點不甘心,“富庶的烏克蘭還有外高加索的石油,那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

 “蘇聯是個很難打敗的對手!”赫斯曼眯著眼睛,“如果真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去和蘇聯一戰,那麽我們也應該最大限度拉攏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力量。烏克蘭人和哥薩克或許就是這樣的力量。作為回報,他們應該擁有自己的獨立國家……不過我並不希望有這一天。”

 “他們或許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麽強大,”阿道夫.希特勒搖搖頭,“路德維希,你知道‘基洛夫法’嗎?”

 所謂的“基洛夫法”是指蘇聯在列寧格勒省w書記,政z局委員,中y書記基洛夫遇刺身亡後對蘇聯刑法典進行的如下修改:

 第一、各司法機關應加速審理被控告犯有策劃或采取恐怖行動的罪行的犯人。偵察恐怖活動案件不得超過十天。

 第二、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不會考慮這類罪犯要求赦免的申請。判決一經作出,不得上訴,不得赦免。

 第三、內務人民委員會應在這類罪犯被判處死刑以後立即予以執行。

 在“基洛夫法”出台後,大規模的逮捕和處決就開始發生在蘇聯境內。而德國作為蘇聯最親密的朋友,對蘇聯內部的了解自然多過其他國家,希特勒也因此開始看低蘇聯的戰鬥力。

 不過現在“大清洗”只是剛剛開始, 遭到逮捕的人不過幾十萬,大多是能夠和“基洛夫遇刺”搭上一點邊的人。這種程度的逮捕,還遠遠沒有損害到蘇聯紅軍的戰鬥力。

 而身為蘇聯工農紅軍裝備部長、國防副人民委員的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也沒有預料到他會在兩年以後成為國家的罪人。

 實際上,連斯大林在這個時候,也沒有想到要把這位工農紅軍最傑出的將帥給鏟除掉……雖然圖哈切夫斯基曾經是托洛茨基的老部下。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在克裡姆林宮內,斯大林親切地喊著圖哈切夫斯基的名字,“你看過德國人送來的文件了嗎?”

 “總書記同志,我已經讀過幾遍了。”圖哈切夫斯基眉頭擰著。他和大部分紅軍“集團軍級指揮員”(此時蘇聯沒有實行軍銜製,軍官大小是按照某某級來界定的)不同,圖哈切夫斯基並不是政工出身,而是職業軍人出身,軍事上的功底非常扎實。所以在拜讀了《“鐵拳-1935”軍事演習總結報告》之後,立即就發現了蘇聯紅軍存在的不足之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