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崛起之第三帝國》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的國聯
“什麽?奧地利倒向德國了?這是怎麽回事?”

 剛剛從一架象征著意大利航空工業最先進技術的“駝背飛機”——薩伏亞-馬切蒂飛機公司生產的三發8臥鋪客機s.m.79型客機上下來的墨索裡尼,就從他的女婿齊亞諾口中聽到了一件讓他啼笑皆非的事情。…,

 那個需要他保護以抵抗德國的奧地利共和國,已經投入了德國的懷抱,現在靠德國老大哥保護了。

 “消息可靠嗎?”墨索裡尼又問了一句。

 “非常可靠!”齊亞諾說,“德國總理希特勒和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剛剛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聲明說奧地利是一個德意志國家,奧地利共和國同德意志帝國的關系是親密的兄弟關系。”

 “他們是兄弟,意大利是就外人了?”墨索裡尼嘟囔了一句,“該死的德國佬,這件事不能就這麽算了,這是違反《聖日耳曼條約》的行為,意大利必須要做出反應!”

 就在墨索裡尼琢磨著要派幾個師去布倫納山口(意大利和奧地利交界處)示威的時候,齊亞諾說:“德國人派了個副總參謀長來向您解釋情況,他就在機場的候機樓裡。”

 “副總參謀長?是誰?”

 “路德維希.馮.海因斯貝格-赫斯曼伯爵。”

 “是他。”墨索裡尼想了想,說,“好吧,我去見他,就在機場和他見面吧,我要聽他的解釋!”

 華沙的飛機場很小很破,一點沒有歐洲大國的氣派,連專供大人物使用的貴賓候機室也寒酸得很,只有幾張松松垮垮的皮沙發和幾張茶幾。墨索裡尼抵達那裡的時候。赫斯曼正和娜塔莉.列辛斯卡雅一起站在門口迎候。

 “領袖,很高興在波蘭和您會面。”赫斯曼上去就和墨索裡尼握手擁抱,他們倆其實挺熟的。因為德國和意大利在過去的十年中一直有軍工技術合作,所以赫斯曼常去意大利,而墨索裡尼則是一個非常好相處的人——除了廢話有點多,還喜歡做一些誇張的動作、表情。有點好色之外,打仗的手藝也比較差之外,基本上還算是個好人。

 “我也是,”意大利領袖發現了赫斯曼身邊的娜塔莉.列辛斯卡雅,“這位是……”

 “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國家社會黨國際的秘書長,她是波蘭國社黨的成員。”赫斯曼介紹說,“這次回波蘭是參加畢蘇斯基葬禮的。”

 “哦,”領袖吻了娜塔莉的手。然後安慰著說,“您請節哀,波蘭雖然失去了一位好父親,但她還有不計其數的好兒女。”

 “謝謝您的鼓勵。”娜塔莉禮貌地用意大利語回答。

 意大利領袖朝娜塔莉溫和笑了笑,然後又板著面孔對赫斯曼說:“奧地利是怎麽回事?”

 “沒有什麽,”赫斯曼說,“已經解決了,我們和奧地利人是兄弟……這是我們德意志人自家的事情。不勞意大利插手。”

 “可是意大利卻被人羞辱了!”意大利領袖顯得很不高興,他一向把奧地利看成意大利的勢力范圍。

 “不。這不是什麽羞辱,”赫斯曼說,“這是歐洲在恢復正常的國際秩序,德意志從來就是中歐和巴爾乾半島的主宰,從查理曼大帝開始就是如此。而意大利應該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就像羅馬帝國一樣。德國對此完全讚成!”

 意大利領袖的臉色稍微好看了一些,但還是很生氣,他說:“我知道,奧地利接受德國保護是德奧合並的第一步,奧地利人現在很懷念昔日的榮光。他們想回到過去。可奧匈帝國回不來了,可以選擇的只有德意志。可是意大利還是反對德奧合並,法國和英國也會反對的!”

 “實際上英法沒空反對,”赫斯曼停頓了一下,用非常認真的口吻對墨索裡尼說,“因為你們意大利很快就要入侵阿比尼西亞了……領袖,您不會真的相信英國和法國會袖手旁觀吧?”

 意大利領袖冷冷地看著赫斯曼,“你想說什麽?”

 “可靠消息,等到意大利和阿比尼西亞開戰後,會有國際聯盟集體經濟製裁意大利的決定。”

 “什麽?”意大利領袖怔了一下,有些懷疑地看了看赫斯曼,然後又看著自己的女婿。

 意大利可不比實力強大,而且還有蘇聯這個經濟合作夥伴的德國。墨索裡尼領導的只是一個外強中乾,工業資源非常匱乏的國家。石油、煤炭、鐵礦石這些最基礎的工業資源都依賴進口,而且進口的渠道都被英國和法國控制!

 而英法當然不想看到意大利王國升級成羅馬帝國,所以是不會真心實意支持意大利去對付阿比尼西亞的。特別阿比尼西亞緊挨著英國控制的中東,還靠近紅海出海口。

 一旦被意大利奪取,那麽意屬索馬裡、意屬厄立特裡亞和意屬阿比尼西亞就會連成一片,變成一個控扼紅海和亞丁灣的意屬東非帝國。

 而紅海正好通往蘇伊士運河這麽一個關系到大英帝國存亡的咽喉要道——如果歷史上佔領索馬裡、厄立特裡亞和阿比尼西亞的不是意大利面條兵而是德國佬,大英帝國很有可能在1940年就被打散架。

 不過就算換成意大利人來捏大英帝國的咽喉,英國人不會感到高興的。所以英國對意大利征服阿比尼西亞的野心還是非常警惕的,而且在歷史上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亞的戰爭實際上也成為了英意關系逆轉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際聯盟在戰爭期間對意大利的製裁,還有戰後英法對意大利石油進口的控制,以及意大利在阿比尼西亞的巨大花費——僅在1936年到1940年期間,意大利就在阿比尼西亞花費了近80億裡拉(包括軍費和建設費用)——都嚴重影響了意大利的戰爭準備工作,實際上意大利後來是在完全沒有準備,也沒有財力進行準備的情況下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即將上任的法國總理賴伐爾先生親口向我保證不會乾預,而且也會勸說英國采取旁觀政策。”意大利領袖此時還不知道自己正在犯一個巨大的,難以想象的錯誤。

 “但他們還是會給意大利扣上侵略者的帽子,然後提出經濟製裁的決議。領袖,您不會真的認為英國和法國願意看到羅馬帝國的複興吧?”赫斯曼看著墨索裡尼,後者沒有什麽表情變化,仿佛根本不在乎什麽製裁,或者根本不信赫斯曼所說的話。

 “國際聯盟毫無用處,”墨索裡尼輕蔑地說,“要不然你們德國也不會有今天了。”

 在這個時空的1931年到1932年間,法國曾經向國際聯盟控告德國違反《凡爾賽條約》非法擴軍。但是由於當時意大利、日本這兩個國聯常任理事國的支持和英國的不作為,讓法國的控告沒有取得任何效果。而德國也就因此留在了國際聯盟裡面,到現在還是常任理事國。

 “領袖,您說的不對,”赫斯曼搖搖頭,“德國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為國際聯盟做出了有利於德國的裁決——法國的控告沒有通過,也就等於承認了我們擴充軍隊是合法的,同時也動搖了《凡爾賽條約》的合法性。實際上,《凡爾賽條約》是一份非法的條約,因為世界大戰的主要參與國美國和蘇聯,都沒有在條約上簽字。而德國也是被迫簽署該非法條約的!”

 墨索裡尼看著“滿口胡言”的赫斯曼,“步兵上將,你這話是什麽意思?你想要幹什麽?”

 “我想,我們,”赫斯曼說,“德國、意大利、日本,還有蘇聯,應該把國際聯盟控制在手裡!”他擺擺手說,“不能讓英國和法國把持,他們想通過什麽決議就通過什麽決議是不對的!”

 這個時空國際聯盟的情況和歷史上也大為不同,不僅德國沒有退出,連日本也沒有退出——因為沒有人向國聯控告日本。因此現在的國聯一共有六個常任理事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蘇聯。

 “控制國聯……和蘇聯一起?”意大利領袖吃了一驚, “你們真的要和蘇聯結盟?”

 赫斯曼聳聳肩,“還談不上結盟,但是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不是嗎?我們和蘇聯都能合作,同意大利還有什麽不能合作的?”

 “合作?”

 “在阿比尼西亞問題上合作!”

 赫斯曼說:“國際聯盟應該對華爾華爾事件(意大利駐索馬裡的軍隊和阿比尼西亞軍隊的邊境衝突)做出國際仲裁,裁定意大利是受害者。要求阿比尼西亞進行賠償,懲罰肇事者,實行南北邊境非軍事化,將阿比尼西亞皇帝和中央政府直屬軍隊裁減至2萬人以下,不得擁有飛機、坦克、裝甲車、現代化大炮等先進武器,並且接受國際監督。”

 這等於解除了阿比尼西亞皇帝海爾.塞拉西的武裝力量!考慮到阿比尼西亞的國情,也等於讓這位皇帝的統治崩潰——因此海爾.塞拉西絕對不會同意,而他不同意的下場就是阿比尼西亞被開除出國際聯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