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電影巨匠》九百二十四 形勢逆轉
“消滅歧視之路,依舊漫長而艱巨。”“洛杉磯時報”以此為標題,撰寫了一篇專題文章。

 專題之中,克裡夫-羅賓森以好萊塢為起點,對這次“狂暴之路”爭議事件進行了剖析。縱觀歷史軌跡,封建社會經歷了漫長的沉澱和發展,形成了成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父系社會在這個階段真正達到了巔峰,當代聞名雖然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階段,但國家機器、宗教信仰、社會意識等框架卻都留有封建社會的深刻烙印。

 撇開其他不說,在歐洲各國裡,貴族文化的遺留依舊影響著社會的各個階層,精英文化和貴族文化所導致的階級差異也是歐洲在發展之中必須面對的桎梏,即使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階級觀念依舊難以消除。關於性別的壓製也是如此。

 男性在社會發展之中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這也直接導致了性別發展的嚴重不平衡,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中世紀的歐洲,宗教為了樹立絕對權威,甚至發動了魔女審判,女性的社會地位達到了絕對低谷。經歷過數個世紀的發展,女性在消除性別歧視的道路上舉步維艱,一直到1909年的三月八日,芝加哥女工團才第一次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號,而這一權益的真正發展卻在漫長歲月沉澱之後才艱難地走到了今天這一步,許多人都認為,比起種族歧視來說,性別歧視已經基本消失了。

 但經過“狂暴之路”的爭議,人們才意識到,其實所謂的歧視從來沒有真正消失過,漫長歷史沉澱下來的價值觀念通過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深入靈魂,想要扭轉甚至是改變,就必須通過教育的熏陶、媒體的傳播和社會的肯定,力量一點一點地匯聚起來,在年輕一代身上見證時代的變遷。

 克裡夫在文章之中表示,“狂暴之路”引爆的爭議十分具有代表性。

 好萊塢電影可以說是目前影響最為廣泛的藝術手段之一,輻射范圍可以覆蓋全球,即使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也可以感受到電影的力量,但好萊塢卻恰恰是性別歧視的重災區,男女演員片酬不平等,男女演員在電影中的角色分量,男女演員在劇組的話語權,尤其是男女演員的公眾定位——大部分女演員都還是被廣泛定義為花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根深在文化血液之中的性別歧視。

 人們為什麽對“狂暴之路”如此敏/感?就是因為這部電影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地打破了好萊塢的固定模式,正如“綜藝”雜志所說,從來沒有一部電影真正的尊重女性,將女性放在和男性平起平坐的高度,從劇本到角色,從劇情到台詞,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這對於整個好萊塢來說,無疑是石破天驚的,就好像去年的“斷背山”。

 但“狂暴之路”比“斷背山”更近一步,後者只是藝術電影而已,前者卻是商業電影,而且還依靠著前期宣傳的火熱,在首映周末就創造了歷史,這才使得爭議猶如火山一般爆發了出來。深入追究的話,華納兄弟、索尼影業和迪斯尼的推波助瀾,讓所有焦點成功地聚集在了“狂暴之路”身上,這也間接造就了爭議的沸沸揚揚。

 見微知著,“狂暴之路”所引發的爭議,恰恰讓人們感覺到了社會的進步似乎遠遠沒有達到普遍觀點所達到的高度。

 “洛杉磯時報”的專題,分為了三個部分,克裡夫僅僅只是撰寫了其中電影產業的一部分,另外兩個部分則分別由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進行深度分析,從不同的角度對性別歧視問題在當代社會的不同體現,比如說女性在職場上遇到的歧視,再比如說緋聞之中社會對女性的苛刻態度。脫離了“狂暴之路”之後,這場爭議真正地成為了社會問題。

 隨後,“紐約時報”也設計了一個系列專題,在整整兩周時間之內,每天更新一篇,采訪各行各業的現狀,剖析性別差異所帶來的問題。比起“洛杉磯時報”來說,“紐約時報”顯然又更近一步。

 東西兩岸的領袖媒體齊齊發聲,這也基本奠定了事情走向。隨後,白宮新聞發布會之上,采訪環節再次提到了“狂暴之路”的相關問題,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剛剛觀看完這部作品,蘭斯洛特-施特雷洛先生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工作,值得細細品味。我相信,那些所謂的爭論都是鑄就這部作品成為經典的最佳證明。”

 這也就是白宮的官方立場了,不過,喬治-布什依舊拒絕對此發表任何言論,在高爾夫球場被記者圍堵時,他表示,“我對電影不感興趣,但聽說過了。”類似的言論與去年“斷背山”相差無幾,但這次,他卻陷入了爭議漩渦。

 與同性戀不同,為了消除性別歧視,近年來國際上一直在努力,美國國內也十分重視,即使在總統大選之中,女性的投票也逐漸變得越來越重要。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巴拉克-奧巴馬能夠贏得選舉,女性和同性戀的票數毫無疑問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所以,當喬治再一次以官方說辭推脫時,激發了美國民眾的強烈反彈,人們紛紛指責喬治對人民的基本權益沒有任何誠意,整個社會都在討論熱點的情況下,喬治居然還有心思去打高爾夫,這不僅僅是對社會熱點的忽略,更是總統工作的失職。

 撇開陷入爭議漩渦的喬治不說,白宮的官方立場還是為事情真正的蓋棺定論。

 爭議,依舊不會消失,就如同克裡夫在專題之中所說,消滅歧視依舊任重道遠,但這卻意味著“狂暴之路”終於洗刷了爭議,男權主義也好,女權主義也罷,暫時都消停了一些,不僅僅是還了蘭斯一個清白,更重要的是對電影進行了全新解讀,讓人們又有了重新認識。

 在此之前,“狂暴之路”的媒體綜評創造了商業電影一個無法逾越的高度,但那僅僅只是“專業觀點”,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們很難有直接的代入感,畢竟那些藝術、那些深度還是太過遙遠了。可是現在經過跌宕起伏、好戲連台的爭議大戰之後,幾乎每個人都產生了自己對電影的理解和看法,此時再回過頭去閱讀那些專業評論,“好萊塢報道者”、“綜藝”、“芝加哥太陽報”、“紐約時報”等等,每個人都將會有不同的領悟。

 細細咀嚼之後,人們這才真正地明白了,為什麽“洛杉磯時報”認為“狂暴之路”是一部將商業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作品,關於自由、關於人性的探討不是強行說教,而是伴隨著每一個角色的飽滿和立體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廢土末世背景之下的殘酷和真實完美地延續了犯罪三部曲的發展軌跡,一部商業巨作能夠做到精彩程度與藝術訴求如此高度的結合、如此準確的平衡,著實了得。更為出色的是,角色形象立體,不管戲份多寡,出場角色都讓人過目不忘,這也讓人們真正地明白了,為什麽諸多專業影評人都認為“狂暴之路”是一部足以載入史冊的經典佳作。

 真正的經典,從來不害怕時間的檢驗和人們的拷問,IMDB之上高達九點八的評分,足以體現出觀眾們的澎湃心情。在這場爭議平複下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狂暴之路”在IMDB的評分還是高高掛在了九點八分,根本看不到回落的跡象,即使後來逐漸滑落到了九點四分,但依舊無法動搖其影史最佳的地位,真正地取代了“肖申克的救贖”,成就霸主王座。

 誰又能預料到,看似一場公關危機,卻成就了“狂暴之路”的歷史地位,就連華納兄弟、迪斯尼都淪為了墊腳石。

 洶湧澎湃的爭議逐漸平複了下來,但人們的關注度卻始終沒有冷卻,在群起追捧的狂熱之中,進入上映第三周的“狂暴之路”, 依舊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強大統治力,在這一周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之中,“狂暴之路”依舊是當之無愧的絕對王者。

 熱議狂潮的追捧下,七月第四周,“狂暴之路”交出了逆天級別的百分之三十五跌幅,對於上映第三周的商業作品來說,低於百分之五十就可以稱之為勝利,可是“狂暴之路”的跌幅居然是百分之三十五?即使人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摧枯拉朽的票房上升勢頭,但這組數據還是連續第三周驚世駭俗地將所有感歎詞都掐斷在了喉嚨裡,任何語言都不足以形容“狂暴之路”創造歷史的腳步。

 五千五百九十萬,“狂暴之路”以百分之三十五的逆天跌幅,取得了第三周周末五千五百九十萬的票房成績,這一數據甚至比“超人歸來”的首映周末還要更加出色——雖然這部作品此時早就已經被遺忘在角落裡了,但依舊不影響人們的震撼,只有對比之後,才能明白這場熱烈炒作的暑期檔對決到底有多麽荒誕不羈。

 輕輕松松打破了“蜘蛛俠”在2002年創造的第三周四千五百萬周末票房記錄,“狂暴之路”毫無懸念地以連續三周創造歷史新高的強勢表現,加冕本周北美票房排行榜冠軍,成為2006年以來的第一個三連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