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南明當皇帝》第一百三十九 湖廣布局
在新軍製裡,武官的品秩被明顯壓低了,實權卻得到了擴大。在原來的衛所製和鎮戍製中,武官的特點的是品級高,實權小,一二品的總兵要聽四品的巡撫節製。而且崩壞的厲害,衛所的二品都指揮使的地位不如鎮戍製裡的三四品的參將、遊擊。崇禎以後,鎮戍製也日趨崩壞,總兵副將漸漸泛濫,原來全國也就十幾個總兵,大多集中在九邊,到了南明,一個勳鎮大將手下,往往就有幾十個總兵副將,每個領兵三千到五千不等,一二品的武職滿天飛,越來越不值錢了。

新軍製就是要矯正崩壞的衛所製和鎮戍製,而且要逐漸擺脫以文製武的模式,大力抬高武將的地位,在原來的鎮戍製中,涉及到幾萬人,十幾萬人的大兵團作戰統帥不是巡撫就是總督,武將是沒資格做方面統帥的,權力的大小,決定了地位,這也是為什麽一二品總兵不如四品巡撫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軍製裡有都督一級,甚至在都督之上還有大元帥,都是可以統帥幾萬甚至十幾萬兵馬的實職,雖然都是臨時官職、兵權卻極大,這些權力原本都掌握在文臣手中,武將是根本沒有機會染指的,現在武臣也有機會掌握了,實際上新軍製裡三品的鎮統製掌握的實權已相當於原來鎮戍製裡掛一品都督銜的總兵,如果再加上伯爵的勳位,政治地位還在他們之上。新軍製裡二品的都督掌握的實權和二品的總督相差也不大了,真正做到了品級與權位對應,不過總體對武將的品級還是有所壓製。

壓製品級,擴大實權,是新軍製最大的一個特點,位卑權重也是帝王術運用的一種方式,如果武將還是按照原來的鎮戍製一樣,動則一二品的高品級,又有了總督巡撫的實權,未來一個不好,又是一堆節度使,又要重蹈唐末的覆轍了。

焦璉和吳繼嗣等人原來都掛著五軍都督府從一品都督的品秩,新的任命卻只是正三品,品秩不升反降,內心原本都有些不滿,在有心人點撥下,他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關竅,期間皇帝也對他們做了不少思想工作,時時激以忠義,眾人這才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降秩的事實,品級是虛的,實權不降就好,再說皇帝也給他們加了勳位,雖然只是十一級勳位中最低的一級,地位卻是大大提高了,雖是三品,不再是四品的文臣巡撫能節製的了。有了幾個禁軍頭領帶頭配合,軍改進行的很順利,預計不到兩個月就能整改完畢。

京營和兩廣軍改的同時,湖廣也緊跟著中樞的步調,在堵胤錫的指揮下大力整改著。

首先是擁有約五萬兵力的忠貞營,按照新軍製軍士四級標準,達到“戰卒”以上標準的約有兩萬七千余人,達到“守卒”標準的約有一萬五千人,剩下的七八千人全部達到了“輔卒”標準,鑒於忠貞營的特殊性,軍卒沒有被打亂重編,而是被就地分割成了四個滿編鎮,每鎮約一萬兩千戰、輔兵,隸屬於廂營序列,廂營本沒有軍號,不過忠貞營特殊,皇帝親賜鎮號,四鎮分別為平虜鎮、破虜鎮、定虜鎮、滅虜鎮。

其中領平虜鎮的是三等興國侯、從二品振威上將軍、統製李赤心(李過)。

領破虜鎮的是三等列侯,從二品振威上將軍,統製高必正(高一功)。

領定虜鎮的是三等順昌伯,正三品昭武將軍,統製劉體純。

領滅虜鎮的是三等廣昌伯,正三品昭武將軍,統製黨守素。

新軍製中,李赤心和高必正的軍階,勳位不管是在京營還是在廂營中都是最高,而且因為達到“戰卒”和“守卒”標準的戰兵數量多,

軍餉軍糧十分可觀,軍心大慰,軍改滿足了他們名義上和物質上的利益,不過唯一一點不爽的大概就是,忠貞營的兵馬被拆分成四鎮後,兵權有所分散,每鎮首腦之間不再有隸屬關系了,不論是誰,在忠貞營中都難以一呼百應了,當然,這也是李赤心和高必正微有些不爽,黨守素和劉體純還是很爽的,他們不管是軍階還是實權在軍改後,與同期其他軍鎮相比都有所提升,已經不在天子嫡系的京營武官之下。最不爽的大概要數湖廣其他七八個大小軍閥了。

如宜章伯盧鼎的軍隊戰、輔兵數量直接從兩萬壓縮到了五千,額定五千余人的戰、輔兵的兵額,其他都被勒令解散,卸甲歸田,五千人被編為一個混成營,稱為“鼎字營”,其散階也從原來的從一品降級成為從三品宣武將軍,勳位變為三等宜章伯,其不管是品級還是實權都在軍改後大幅度下降,好在其爵位沒被撤掉,總算保住了一點面子,而且軍隊整編後,看似人數少了大半,軍力也沒有降多少,留下的都是精銳老卒,那些被裁撤掉的散兵遊勇他知道是沒什麽戰力,大多是拉著充數的,之所以留著不過是為了虛張聲勢,吃空餉罷了,軍改之後,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以後想吃空餉卻是千難萬難了,盧鼎心中有些不滿。

相比盧鼎,何騰蛟的督標中軍更慘,一萬五千余人全部被裁撤,各級軍將全部降級,隻保留新軍製對應軍階待用,總兵董英直接被清算老帳,剝奪軍職,拿下治罪。

郝永忠的兩萬五千余兵力被壓縮到了一鎮,一萬兩千余戰、輔兵。其他被勒令解散卸甲歸田,充實湖南丁口,鑒於其部戰力不俗,為了安撫其心,朱由榔賜他三等順義伯,正三品昭武將軍銜,所部稱為“歸義鎮”,這樣郝永忠部一下子成為湖廣繼忠貞營後保留軍力最多的軍鎮之一,郝永忠的軍階和勳位也是同期數一數二的,兵員雖被裁撤,軍力卻未降低,總算平息了郝部的不滿。

袁宗弟的兩萬兵力也裁撤了接近一半,留下一萬余人。為安撫其心,朱由榔親賜其三等定北伯,正三品昭武將軍,所部一萬余人編為一鎮,稱為“定北鎮”,袁宗弟衡量再三,接受了朝廷的安排。

其他的如黃朝宣部,所部一萬人被壓縮到了三千余,編為一個混成營,稱為“宣字營”,統領官黃朝宣秩從三品宣武將軍;

曹志建部一萬余人被壓縮到了三千余,編為混成營,稱為“建字營”,統領官曹志建秩從三品宣武將軍;

滇將胡一清,趙印選部六千余人被壓縮到了三千余人,編為“清字營”正副統領官胡一清,趙印選秩從三品宣武將軍,正四品定遠校尉;

馬進忠部一萬余人被壓縮到了三千余人,編為“忠字營”,統領官馬進忠秩從三品宣武將軍。

其他被滅掉的王允成、張先壁、劉承胤、還有何部督標中軍剩余的數萬兵馬中,堵胤錫從中選了五千精銳並入他原來的三千余人的撫標中軍“君子營”中,編為一個不滿編鎮,號為“蕩虜鎮”,直屬於總督衙門,堵胤錫舉賢不避親,鎮統製是其子堵正明,其余全部被裁撤。

這樣經過一番翻天覆地的大調整後,湖廣總共留下平虜鎮、破虜鎮、定虜鎮、滅虜鎮、歸義鎮、蕩虜、定北七鎮、鼎字營、宣字營、建字營、清字營、忠字營五營,共計戰,輔兵十萬的總兵力。原來的二十余萬大軍裁掉了一半多,精兵簡政大計初步成形,湖廣的財政壓力頓時減輕了六七成。

這次改革,利益受損最大的就是除忠貞營和順軍余部外的湖廣十三鎮兵馬,軍中對此頗有怨言,堵胤錫將湖廣的軍情匯報給朱由榔後,朱由榔果斷下令,對幾個戰力不高,又削得比較狠的,戰時倒戈可能性大的如盧鼎部、黃朝宣部、曹志建部三營人馬全部調離湖廣前線,其中盧鼎部五千人馬調到川東,聽候四川總督文安之節製調遣。

黃朝宣部和曹志建部兩營馬步軍六千余人馬全部調往雲南,聽候雲貴總督楊畏知道調遣,用來製衡孫可望部,避免孫可望打敗沙定州後趁勢割據雲貴。

這樣湖廣前線就只有戰、輔兵九萬左右的總兵力了,分別屯駐在長沙北部湘陰、益陽;辰州北部辰龍關、嶽州西部永定衛一代,防備常德、嶽州慈利各地的清軍。

此時湖北的清軍數量並不多,以總督湖廣、江西等地八省軍門佟養和漢八旗和投降改編的綠營兵為主,總數不到三萬,以長沙鎮總兵徐勇、武昌鎮總兵馬蛟麟部最強。

徐勇,鐵杆漢奸,作戰勇猛,原為左良玉部下,順治二年(1645年)在九江隨左夢庚降英親王阿濟格,檄署九江總兵,調長沙,隆武曾派人遊說他反正,徐勇斬殺了隆武使者,1648年元年,金聲桓反正,派使者遊說他反正,徐勇再次斬殺了明使,

1649年,迎鄭親王師擊破明大學士何騰蛟。調任辰常總兵。順治九年(1653年),桂王遣白文選來攻,驅象為陣,破城,徐勇力戰而死,可謂給滿清流盡了最後一滴血,順治皇帝倒是感念他的忠勇,贈太子太保,進世職二等男,諡忠節。可惜到了乾隆朝,被乾隆翻案,定為貳臣,真是莫大的諷刺。

馬蛟麟,祖籍甘肅固原,固原在明朝屬於陝西,所以也算陝西人。因為他是回族人,信奉******教,所以外號馬回子。

馬蛟麟的祖上是明朝勳貴,武將世家,早年和農民軍作戰,後來依附左良玉,左良玉死後又輾轉投靠何騰蛟。他手下都是西涼子弟,彪悍凶猛的回族騎兵,戰鬥力很強。

在真實的歷史上,馬蛟麟在嶽州投降清軍之後,一直為滿清衝鋒陷陣,屢立戰功,被永歷朝廷視為湖廣清軍的第一強敵。他最大的功勞就是攻佔桂林,平定廣西,俘獲永歷朝廷的兵部尚書瞿式耜,禮部尚書方以智等重臣,並因此被滿清任命為廣西提督。(書迷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