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南明當皇帝》第九十五 論政(3)
  崇禎過分執拗於祖製,被文人士大夫們一頓忽悠,不敢越雷池一步,本來就沒收上多少稅款,還減免了不少,致使國家的財政負擔都轉嫁到小民自耕農身上,使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社會矛盾不斷加大,最後走上了亡國之路。  陳邦彥心中一喜,知道皇帝認可了他剛才的話,說道:“剛才一番浪言,讓陛下見笑了。”

  “哪裡哪裡,愛卿所言深合朕心。”

  對陳邦彥,朱由榔此刻內心充滿了好感,他剛才一番針對大明根結的精辟言論,和朱由榔前世的認識所差無幾,他頓時有種找到了知己的感覺。

  到了這時他突然有種想哭的衝動,不僅是為了這一個被埋沒了的人才,更在為天下而哭,為黎民百姓而哭,為大明的江山社稷而哭!

  良久之後,他深吸了口氣,道:“古人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依卿之見,我大明如何才能中興?”

  “昔嶽少保曾言,‘文臣不貪財,武臣不怕死,則天下定矣!’此話至理名言,只要滿朝文武彼此肝膽相照,同仇敵愾,以解民倒懸為己任,則中興有望。”

  朱由榔點了點頭,苦笑一聲:“此言不錯,然太過空泛,愛卿有諸葛之智,望愛卿不吝指教,舒胸中之大略,替朕謀畫恢復大事。”

  陳邦彥聞言慌忙離座跪下,道:“臣以駑鈍之資,得陛下知遇之恩,心中實為惶恐。”

  “愛卿請起。”朱由榔離座親手扶起陳邦彥,說:“愛卿忠膽照人,直諫敢言,尤為朕所深喜。今召愛卿前來,還望愛卿能直言中興之條陳,挽大明於危難。”

  “陛下——”陳邦彥坐回椅子:“今虜寇雖猖獗,蹂躪中原,僭位京都,然而天下百姓、義士,無不思我大明。臣在清遠城抗韃時,民眾或協軍守城,或偵察敵情、通風報信,軍中缺糧時,紛紛冒著被韃子殺頭的風險,偷偷入城,自發獻糧,由此可見民心所向。微臣愚見,只要陛下廣施善政,決心革除積弊,爭取到民心,則中興之望絕非空想。”

  “愛卿所言極是!民心本為國之基石,失之即潰。前朝政亂傷民,以致天下大亂,韃虜乘隙據我疆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朕自登基後不納妃嬪,不貪酒色,長齋布素,自問私德無缺,又盡力縮減宮中用度,幾次下詔嚴禁臣工受賄行私,魚肉百姓。此都為收拾民心之故也。”說完,朱由榔頓了頓,又道:“卿還有何建議,不妨盡奏直言。”

  “臣以為:‘治亂世必用重典’。如今大明綱紀廢弛,各地疆臣守將跋扈不聽號令,各自為戰,誠為可恨。陛下當賞罰分明,重立綱紀:對清廉愛民、勇敢殺敵者不惜重賞;而對貪酷害民、臨敵畏縮者則應嚴懲不貸,使天下臣工知國法、明賞罰,不敢玩忽職守。如此政令暢通,大事可為。”

  “好,說得好,大明的紀綱確實要重立了。”朱由榔讚同的點了點頭:“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卿再往下說。”

  陳邦彥又奏道:“如今韃虜凶殘,天下紛亂,人心浮動,中原義旗遍布,百姓莫不仰頸企盼王師北伐。陛下宜盡速措餉練兵,同時發詔召集勤王之師,趁此良機,順應民心,禦駕親征,督軍收復河山。”

  “朕意,先複廣東,經略雲貴;再取金陵,收復南方;最後揮師北伐,還於北都。”

  “廣東依傍大海,北靠五嶺,東有分水關,西與廣西接界,地勢險要,攻守兩便,又有魚鹽之利,卻可為中興之根基, 若此,

當務之急便是籌餉練兵了,據臣所知,目前戶部府庫所存錢糧,堪堪僅夠維持侍衛親軍的用度和百官宗室的俸祿,各地巡防營士卒屢月欠餉,軍中為此頗有怨言啊!”  “愛卿說的極是,糧餉乃一切之根本。但朕草率登極於國步艱難之日,百事無緒,雖為措餉憂心如焚,無奈兩手空空,實無計解憂。愛卿可有良策教朕?”

  糧餉難籌一直是朱由榔心頭大患。之前有丁魁楚和陳邦傅的百余萬兩贓款支撐著,再加上親征途中抄掠部分惡貫滿盈的漢奸家資所得一百多萬兩,錢糧的問題還不是很大,但在征戰了兩月,收復了廣東部分州府後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廣東向稱富庶,但是經過幾番戰亂,現在也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災民遍野,餓殍滿地,面對這種局面,清軍是征服者,可以繼續橫征暴斂,但他們是王師,取了州府,重新任命官員、派駐軍隊,安置、撫恤都少不得花費銀子,大量落難百姓嗷嗷待濟,總不能見死不救,田租地稅一兩年內是別想收了,朱由榔也順勢免除了淪陷地的田稅,給百姓緩口氣,休養生息,恢復地方元氣,因此收復的失地越多,背的包袱越重,最坑的是,明知這樣會嚴重拖著中樞財政的後腿,卻又不得不為。

  PS:今天第一更已送到,第二更會在晚上十一點左右或者更早發布,哎,持續兩更對小弟來說很不容易,兄弟們別忘了推薦打賞支持啊。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