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不經意的變化就可能會引發巨大的後繼事態,正如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一樣;十年前自己空手來到這個世界,十年後琉求已經基本實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而另一個比喻就是因此引發的諸多反應,順和帝金錚以和安南國和親的名義、事實上則是向安南暫時“求和”了。 安南國發起的戰爭起於乾平二十三年十一月,於順和元年三月戰事停滯於南寧、開始“和親”和談;初選的女子十個女子裡包括掌管后宮魏皇后禮儀等事的女史“賈元春”,傳言順和帝將從這十個女子中選出一個封為公主送嫁於安南國王;但是這份名單不知怎麽就消失了,反而是安南太妃認了太仆寺員外郎隨宜的女兒隋妢為乾女兒,然後是順和帝封其為郡主送嫁於安南鄭氏而非國主黎氏。這又是一個不存在於紅樓小說中的事件,傅寧記得小說中寫的是、安南太妃認的不知是迎春還是探春當乾女兒送出去什麽芸香國和親了;那麽現在發生的“不同於原小說的”事實已經說明了“蝴蝶的翅膀正在扇動”,自己又一次的擾亂了“紅樓故事”的進程,那麽自己是否可以再“主動”一些,徹底打亂“紅樓的進程”,把一僧一道最終給引出來。
傅寧不相信那一僧一道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自己已經做了這麽多的事情,已經對大英朝朝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不信那一僧一道還能“一直沉在水底不出來”?!
“綁架林黛玉未遂”那一僧一道沒有來琉求找自己,自己讓情報司公開向外放話“尋找那一僧一道”也沒有引出他們,那麽不妨再做一次大的試探,以“東海國”國家的名義向大英朝“和親”求取賈元春,只要自己下出“重注”、打動順和帝金錚,那麽剩下的事情就是看那一僧一道是如何應對了。
楊振已經完成了和朝廷的“貢易協定”的簽署,正準備趕往揚州監督“貢易協定”的後繼事宜,突然間收到傅寧的“和親命令”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傅寧為什麽點名要“和親”朝廷的一個“女史”,而且還下了極重的“聘禮”,三千支單發後樘槍的“聘禮”絕對夠厚重;楊振不理解傅寧的命令,但是不理解也要執行。
順和帝也不明白“東海王傅寧”為什麽下如此重禮要和親一個小小的女史,而且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女史的“名號”;要知道的、將一個“公主”下嫁藩屬國是和親,而將一個“女史”下嫁給藩國是對藩國的極大侮辱,歷史上從來沒有人這麽做過;哪怕是出身再低的女子外嫁和親也要是先加封名號的,可傅寧給楊振的命令是“不在乎名號、但必須是賈元春本人,任何人不得替代!!!”。
順和帝想不明白,楊振也想不明白,但不妨礙順和帝想討價還價;於是順和帝又直接“撇開了禮部和楊振面談”,並且提出了五千支後樘槍才同意和親的要求,可楊振堅決不松口。其實傅寧給楊振的命令中的底線是“能裝備一個師的八千支槍”,但是楊振堅決想把這些槍支省下來,省不下來也要拖遝個三五個月,看他順和帝急不急!
北疆烽火依舊,所以順和帝沒有那麽多的時間拖遝,所以第二次和楊振的“面談”就把事情定了下來,同意了傅寧的和親要求,只是把三十萬發子彈的配屬提高到了五十萬發,加之“貢易協定”中的一萬支單發後樘槍一百萬發子彈,到時候朝廷將會擁有一萬三千支後樘槍、一百五十萬發子彈;但是順和帝所不知道的是:琉求的後樘槍沒有了子彈就是“燒火棍”,
大英朝根本就造不出適配的子彈來。 收到楊振的回訊後傅寧並沒有欣喜,而是要求楊振快刀斬亂麻、立即把“女史”賈元春帶到雞籠。傅寧已經下令海軍派出兩艘鐵甲主艦、由瀛洲島下關海面開往渤海灣的塘沽港接人、並立即送往雞籠。傅寧坐等著看後繼,就看那一僧一道到底會不會出現,又會如何的應對。
傅寧“不要臉”,可楊振還想給東海國“留點臉”,朝廷也想要“留點臉”;所以順和帝還是封賈元春為“東海郡主”下嫁藩國“東海國國主傅寧”,這樣即侮辱了東海國又長了“大英國朝”的面子。因為按照歷史上范例,除了王昭君是以“宮女”的身份“出塞和親”的,其他和親女子一般都有“公主”的封號;現在順和帝將“安南郡主隋妢”下嫁安南國鄭氏、將“東海郡主賈元春”下嫁東海國主傅寧,擺明了是順和帝的小氣和隱忍,但是卻漲了“大英國朝”的面子,在北疆烽火、軍民恐慌的時候提升了軍民們的士氣,政治上帶來了“加分”。
傅寧不在乎什麽面子不面子的問題,琉求島這邊知道和親事宜的只有傅寧和情報司的少數人,影響不了什麽士氣;“東海國”高層都知道傅寧從來不在乎什麽面子的問題,當初琉求島剛立足的時候大家就勸過傅寧稱國稱王、被傅寧拒絕了數年,所以大家都知道傅寧講究實際、喜歡要實惠,所以對傅寧的和親是不支持、不反對。
唯一關注傅寧和親事宜的下屬是情報司的司長王肅,王肅認為傅寧作為東海國王就應該娶貴族女子,然後早點生下嫡子,但他又不滿朝廷下嫁“郡主”這樣的侮辱,所以只有他一個人在傅寧耳邊碎叨,也不知道他表明的意見是支持還是反對,反正傅寧是只聽到了嘮叨而沒有聽明白內容。當傅寧告訴王肅、他一直看不起的元亓其實也是大英朝榮國公賈代善之女的時候、王肅便灰溜溜的走了。
軍隊是永遠的鷹派,漳州的戰事才過去幾個月就上傳了請戰報告,請戰計劃有對高麗半島的、有對大英朝的,但是全被傅寧否決了;不只是傅寧反對繼續擴張,政務司、商務司、總參司等司都反對繼續擴展,因為琉求島的新移民安置工作繁重,而且從高麗購買漢民向瀛洲遷移開發的步子剛剛邁開,琉求局勢存在極大的缺陷和隱患。
首先是農業的問題,工業化吸引了太多的人口,在漳州行動之前的琉求島上、除了少量菜農幾乎就沒有農業人口了,琉求本來就人口不多,全都去做工的結果就是糧食農業的凋落、糧食的缺乏,盡管有從大城國、安南國等地購來的糧食但只能杯水車薪;任誰連續吃了兩年的鹹魚粥也會發毛,幸運的是捕魚隊產能的擴大和激增、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漢民族傳統的忍耐力高,所以琉求局勢一直沒有發生什麽問題;但是局勢不能總是如此,所以漳州行動後傅寧同意了大量新移民向農業產業安置。甘蔗和水稻種植、以及水果產業的扶持和發展作為主要安置方向。另一個就是瀛洲四島的產業規劃,傅寧不同意將瀛洲的新移民用於銀礦開發,而是全部安置在農業上,同時普及和獎勵教育,一是為了增加糧食生產、二是為了提高民眾知識水平,提前做好人才儲備。
商貿已經擴張的非常大,雞籠的阿拉伯商人、歐洲商人已屢見不鮮,但是因為工業發展迅速的緣故,船隻都被消耗在捕魚、運輸、軍事等領域,商貿量雖然很大、但是大多是別國商人運來糧食白銀和工業資源而後運走工業品,琉求自身的向外擴張貿易的運輸能力並不強,最遠的直貿方向也不過是到達西南的馬六甲和北方的渤海國。這是琉求的一個硬傷,也就是說,雖然琉求的工業能力強大,但是卻沒能“走出去!”、沒有能夠將商品向大洋運送的能力。
工業的急劇擴大也導致了煤炭的缺乏,鋼鐵場以往都是煤炭多鐵礦少,練好的焦炭要等待呂宋的鐵礦運輸過來;後來鐵礦運輸能力提高了,但是煤炭的增長量卻逐漸降低了。雞籠的煤礦在工業起步的時候還夠使用,但是現在卻不夠了,隨著開采量的擴大礦難開始增多,透水、塌方、瓦斯爆等礦難開始增多,雖然隨著鐵路的通車南部彰化等地的新煤能夠填補一部分需求缺口、但是總體來看還是要向外界找煤;安南國進口過來的煤炭質量很好,但是數量太少,琉求和瀛洲是缺煤的,呂宋也沒有發現煤礦,這就給工業化的發展帶來隱患;因此今年就要開始考慮煤炭的需求問題了。這是必須劃入總參司的戰略規劃中的。
一直以來軍務司和總參司都有對大英朝的作戰計劃,但是任何作戰計劃都被傅寧否決了;傅寧認為將來十年內都不可能有對大英朝的佔領作戰可能,而隻可能存在防禦作戰或局部突擊作戰。因為傅寧不想造成大英朝地面上漢民的大量消亡。
漢末歷經黃巾、三國、魏晉,漢民數量由頂峰時期的六千多萬降到了五胡亂華時期的數百萬;隋末連年戰亂,使人口由鼎盛時期的近六千萬降到了唐初的不到千萬;歷史上的黃巾之亂、三國之亂、五胡亂華、隋末之亂、安史之亂、宋元戰爭,以及原世裡的明清戰爭、天國運動、抗日戰爭,那一場不是吞噬了數千萬的人口,甚至是吞噬了上億的人口,所以傅寧不敢想象提前引發對大英朝的戰爭會帶來什麽,或許會吞噬數千萬人,也或許會是上億漢民,所以傅寧堅決不願提前戰爭;如果沒有充足的準備、如果沒有充分的防備,傅寧是堅決不會發起戰爭的。
如果集中全力,於渤海灣塘沽港強行登陸、一戰而下京師,估計順和帝連逃跑的機會都不會有,大英朝也會滅亡更替, 可是——然後呢?到時候必然是無邊的戰亂、異族的乘機打劫,到時候漢民會成千萬成千萬的消失,到時候誰會得利?又有誰在哭泣?……
傅寧期望的是能夠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能夠在擁有兩三千萬人口和足夠人才儲備的基礎上,到時候用近代化的軍隊瞬息間佔領大英朝,而後穩定民生、防備周邊異族,這樣才能將漢民損失數量降到最低,到時候只需殺掉一些腐敗的官員罷了。
任何一次大規模內亂、或者朝代更替,都會吞噬無邊的人口,工業革命亦是如此,原世裡的“發現新大陸”吞噬了全美洲的土著、也吞噬了數億的非洲人;第一次工業革命瓜分了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最大的全球經濟危機,也吞噬掉了數以億計的人口;至於第三次工業革命,還沒有結束,估計結束的時候人類也該滅亡了。所以傅寧絕不想輕易的發起對大英朝的佔領戰爭。
琉求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吞噬掉了呂宋和倭國總計一千多萬的土著,而且這個吞噬的過程還在繼續,估計高麗和渤海國的土著離滅絕已經不遠了;至於傅寧準備在其後發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估計會吞噬掉整個亞西亞洲的異族;所以傅寧只希望在著兩次工業革命中漢民少受到一些損失罷了。至於第三次工業革命,估計到時候這個紅樓世界就沒有異民族了!只是傅寧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否活到那一天。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