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的顧慮,實在是多此一舉。 連劉和劉和都看到了二人相輔相成,劉曄這樣的佐世之才,又豈會視之不見?
正如劉曄自己說的那樣,“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自黃巾作亂以來,我廣交天下英雄,編織人脈,拜訪名士,寄養高名,欲以此匡扶漢室,振興家名。可探,哪怕我是漢室宗親,阜陵王后,連自保都難,又憑什麽何來的一展抱負?為後來計,也只能擇一明主侍之了!”
劉曄有感而發,情不能禁,遂將清茶換做烈酒,一飲而盡,語氣稍緩。
“自雒陽兩宮焚燒,天子的車駕西遷長安,我們漢室的統治就是開始搖搖欲墜,尋常的宗族子弟更是連基本身家安全都無法保證。當巢湖的鄭寶一封書信寄來,邀我共舉大事,我都不敢嚴詞拒絕。怕禍及家族,我連逃避都是不能,只能暗地裡令家兄舉家遷往東城,自己留在九江以作牽製,這其中無奈心酸,不足為外人道也!。”
劉曄看得很明白,如今的大漢已經步入余暉,世間的亂象就是最好的證明。九州鼎沸,軍閥割據,歲歲征伐不休,天下無有太平之地。
劉曄並沒有自立為雄的野心,哪怕他有天縱之才,想要在這個亂世生存下去,最好的方式還是尋一明主扶持。
鄭寶之流他是看不上的,但天下英雄雖多,有兩點決定了他,只有不多的選擇余地。
首先不能是外姓。
這裡的外姓指的不僅是劉姓之外的所有姓氏,也包括宗族之外的劉氏。
這不僅僅的是因為名聲的上的顧慮,還有外姓諸侯對宗室子弟的猜忌:哦,我都要奪你們的劉家的江山了,我憑什麽相信你一個劉家子嗣,還會全心全意的幫助我?就算你全心全意的幫助我,一個連宗族都能被背離的叛徒,你又如何保證你不會再背叛我?
歷史上劉曄曹魏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最後卻鬱鬱而終,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次,不能離江淮太遠。
這一方面是因為家族的拖累,他必須僅僅照看;令一方面則是家族所能給他提供的助力,隻限於江淮之間。
千萬不要小瞧家族對個人的助力,哪怕是頂級的謀士,也是需要家族幫助的。
袁紹麾下的各大謀士鬥來鬥去,除了手段,靠的都是什麽?是家族!
蔡瑁、二荀一入劉、曹帳下,便迅速登頂,除了才華,靠的又是什麽?是家族!
能助西涼軍謀天下的賈詡,到了曹操麾下卻只能謀己,除了避嫌,缺的是什麽?是家族!
跟隨劉備顛沛流離十余載,劉備死後才大權在握的諸葛孔明,除了資歷差,缺的又是什麽?是家族!
歷史上劉曄之選擇曹操南下江淮之際,才前去投靠曹操,一方面是因為曹操已有了潛龍之相,有極大的可能一統天下;一方面則是因為家族所能夠給他提供的助力,隻限於江淮之地。
在家族的幫助下,他才能夠在江淮間,編織人脈,拜訪名士,擁有諾大名聲;在家族的幫助下,他才順利的除掉鄭寶,拿下陳策,獲得入仕進位的雄厚資本。
單以這兩點論,目前能夠劉曄選擇的諸侯就只剩下兩人了,一個劉表,一個劉和。
與劉表相比,劉和的劣勢很明顯,地盤小,兵力少,內憂外患不說,還寄人籬下。
但也是一點優勢也無,首先是劉和與劉曄的相合之處,這點前文已說,不需贅言。
其次是劉和所佔的天時地利。
合肥周圍最強大的諸侯就是西邊的袁術。
但九江這一戰,終止了袁術如日中天的勢頭,袁術勢力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袁術本身的也有巨大的性格缺陷,四處為敵不說,剛剛拿下九江,又自稱盟友陶謙鬧翻。
在劉曄看來,袁術已是塚中枯骨,敗亡是遲早的事情。
而合肥的北方是則雄踞一州的大諸侯陶謙。
可惜的是,陶謙此人雖然在徐州根基深植,威望罩住,但他已經垂垂老矣,加上麾下的丹陽派、本地派、泰山派等諸多派系之間爭鬥不休,不要說向外擴張,能不分崩離析就不錯了。
說實話,一旦外敵來侵,陶謙能守住徐州幾年都不好說。
除此之外,合肥的南方是現在是群雄割據,群龍無首,實在是不成氣候。
再遠一點的強大諸侯,就是劉表了。先不說他與袁、孫之間的宿怨,單論和、表二人同屬宗室的身份,劉表就不可能主動來攻打劉和。
至於以後可能會出現的強大諸侯,最起碼現在還不如劉和呢。
對於劉和來說,這可謂是天時,地利,聚於一身。隨時又能的得到老子劉虞的支持,加上上頭的袁術不得民心,任何也不難得。
只要劉和能夠穩固根基,隻待天時一至,他就很有可能趁勢而起,席卷帝國整個的東南,甚至南方,鼎立一域,稱王稱霸。
與劉和相比,劉表的優劣勢同樣明顯!
先說優勢。
第一點,劉表雄踞一州,實力雄厚。還是荊州這樣富庶的大州,最起碼是不缺兵員、錢糧。
第二點,荊州外無強敵,前景廣闊。
東邊的揚州群龍無首,南邊的交州是不毛之地,西邊的劉焉困守蜀中,北邊的袁術一心北上,他的地盤,有著極大的擴展空間。
第三點,世家相助,全州一心。
在荊州四大世家的幫助下,全州數百萬軍民團結在劉表身邊,任誰來攻都會被碰的頭破血流。
但是,劉表的每一點優勢都有對應的劣勢。
第一點,整個荊州都沒做好備戰天下的準備,到處是士人們吟詩作賦的身影,世家們歌舞升平的驕奢。空強大的實力,群沒有進取的意向。
第二點,劉表是個守戶之犬,白白浪費的向外拓展的有利環境。
第三點,成也世家,敗也世家。
當年劉表單身入荊州,迅速的穩定局面,靠的是荊州四大世家的鼎立相助。
殊不知從那時開始,荊州就不單單是劉表的荊州,它歸也歸世家所屬。劉曄若是投向劉表,怕是沒有什麽位置的。
從這幾點看,劉表雖好,卻不適合劉曄,但也是難道的明主了。可劉曄為什麽會痛快的選擇劉和呢?
很簡單,因為劉和的地盤就實在淮南,哪有舍近求遠的道理。
歷史上諸葛亮早就看中了劉備,卻非要等著劉備三顧茅廬才可出山,一方面是想考驗對方,另一方面是是想引起劉備的重視。
就想人們常說的那樣,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
但是,諸葛亮後來雖然取得了劉備的一定重視,獲得了一定高度的起點,可他實際上在劉備集團中,一直不上不下,不說他的幾個兄弟以及孫、糜等人,連在他後面投靠劉備,人員極差的法正,地位都比他高!
一直得等到劉備死了,諸葛亮的地位才獲得的最大的提升。這其中未必沒有當初弄巧成拙的後遺症。
所以,劉曄是不會像諸葛亮那樣做的。
一方面,現在的天下大勢與當時不同,各個諸侯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一方諸侯。
現在的這些諸侯,可不僅僅是名義上臣服朝廷割據軍閥,現在大漢雖然搖搖欲墜,天子卻仍然有一定的威望的,諸侯們根本沒有真正的獨立出來,稱王稱霸。
也就是說,劉和的這個“主公”,跟下官面對上官,口稱的“大人”,是沒有什麽本質區別的。
這也是為什麽,劉曄只有拜劉和為主公的一瞬間才稱其主公,隨後都以表字相稱的原因。
另一方面,二人乃是同宗兄弟,根本沒有拿捏作勢的必要,那樣做反而失了親近。
要知道,做臣子與天子所能達到的,最親近關系有四等:上等為帝師,中等做兄弟,下等是姻親,下下等才是可以依仗的臂助。
都已經是兄弟了,何必舍近求遠呢,去做什麽守主公看重的臂助呢?
再說了,兩人還有共同的敵人鄭寶要對付呢!
劉曄的坦言的相告,令劉和心中感動。
此時,為了給劉和二人留下交流的空間,袁弘等人皆已經退下,劉和乾脆也將清茶換做烈酒,與劉曄痛飲起來。
“兄不負我,我不負兄!若是有人欺負你我兄弟,也得先問問我腰間‘寒澧’,是否利乎?既然鄭寶該死,小弟我今日就帶人平了這群賊寇!”
酒至半酣,二人皆有些面紅耳熱,但劉曄依然保持著他縝密謹慎的心思,勸道“伯衡莫要大意!這鄭寶既然能從群賊中脫穎而出,雄踞巢湖,妄稱‘巢湖太守’,自然有他過人之處。剿滅之事,還是的從長計議。”
見劉和不以為意,劉曄遂放下手中的酒樽,劉曄將鄭寶的來歷詳細道來。
鄭寶,字仁貴,廬江舒縣人,乃是當地有名的遊俠兒。其人驍勇果敢,才乾武力皆出眾,很脫穎而出,成為當地有名的大俠。
漢末黃巾起義,揚州雖然受禍較輕,卻仍在隨後的幾年裡屢生大亂。
由於揚州地方的豪強們大多不願抑強扶弱而且狡猾殘暴,致使匪寇遍地,民不聊生。而江淮等地的士人也大多輕俠狡桀,鄭寶、張多、許乾等人得以各擁部屬,割據一方。
其中,鄭寶實力最強大,佔據巢湖,擁眾一萬余人,所處之地豐饒,兩江(廬江、九江)一代的士人百姓大多投奔他,為一方所忌憚。
這次更是趁著周袁交戰的契機,兼並了張多、許乾等大小勢力,一躍成為江淮的巨寇,欲為“巢湖太守”,遂去信劉曄,請他出任自己的軍師。
他一方面壓服巢湖的十八水寨,稱雄水上,一方面出兵江東,拓展地盤,一時間聲勢大漲。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正當他與丹陽大帥祖郎交戰與涇縣之際,鄱陽湖水賊彭虎突入巢湖,大敗鄭寶的水軍,攜大勝之勢一舉收服了十八水寨。
鄭寶突聞水軍之敗,無心作戰,犧牲一部分殿後的兵力後,連夜退回了居巢山。
此次戰敗,使得鄭寶的聲望驟減,丟失了巢湖不說,所謂的巢湖太守也就成了一個笑話。
但鄭寶並不甘心,在張多許乾等人的建議下,他改變主意,打算擁立在江淮頗有聲望的劉曄,為巢湖太守。當然了,這個所謂的巢湖太守肯定是他們的線下傀儡。
“帝國的版圖上,根本就沒有巢湖這個郡,所以,不論是鄭寶自稱巢湖太守,還是擁我為巢湖太守,都需要朝廷的冊封。鄭寶的這一舉動看上去有些荒唐,但實際上他還是很想得到朝廷的認可的。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劉曄的眼中閃耀著自信的光芒,“只要時機一到,斬鄭寶易,如斬雞頭耳!”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