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第75章開始亂了!
至於任燠和管統這兩個蠢蛋當然是連怎麽死的都不知道就被人家奪了地盤。

而北海方面,張舉顯然是想要通過孫邵聯系孫氏家族控制北海,如此則可與劉氏家族聯手,進一步牽製太史慈。

樂安郡則根本被張舉排除在拉攏之外,畢竟陸康和國淵與孔義的關系非同一般,不是用利益可以打動的。

雖然不知道濟南和濟北兩地不知道情況怎麽樣,但只要想一想曹操在濟南得罪了那麽多人,就可以想象當有不少人想要除掉曹操。

這事情還不是一般的棘手,幸好今晚得到秦周的情報,否則自己措手不及下,還真是麻煩呢!

秦周看著太史慈眉毛漸漸地舒展開,點了點頭道:“若是其他人,老夫少不得要指點一二,但以子義深不可測的才華當可從容應付一切,老夫就算有心也是無力……”

太史慈打斷秦周道:“您放心,只要有我太史慈一日,就會保大人一日周全。”

秦周大喜道:“如此最好。”一頓又道:“我觀子義之志並非只在東萊一郡,以子義之才也確當從橫天下,老夫已行將就木,這北海國今後實則時候還要仰仗子義。”

見太史慈正要說話,秦周一擺手道:“子義不必多言,這是我肺腑之言,也許刺史大人和孔融那小子對我不滿意,認為我也想學其他豪強那樣稱雄地方,謀一己之私,其實他們大錯特錯了。”

太史慈默然不語,其實現在各地的地方諸侯哪有不發展自己實力的,秦周只不過是空口白話而已,太史慈相信才怪。

秦周看著太史慈的樣子,當然知道太史慈轉這什麽樣的念頭,苦笑道:“我就知道子義不會完全相信老夫,不過子義知道我為何與孔義和孔融關系不好嗎?這其中的原因就包含著我特別看重子義你的理由。”

太史慈也心中奇怪,按理說秦周出身清流,孔義和孔融自當與其關系不錯,就算是秦周另有圖謀,以這老狐狸的謹慎和狡猾豈會與孔義和孔融發生衝突,弄的現在關系如此生疏?

上一次氏儀被孔融奚落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但是此次秦周卻應邀來到了臨淄,並沒有拒絕孔義的請求,顯然秦周與孔義的不愉快是兩人此次見面後才發生的,否則秦周豈會大老遠的趕來專程來受這窩囊氣?

開始自己還以為雙方只是州郡之間的普通矛盾,今日聞聽秦周此言才知其中另有玄機。想想也是,同樣是州與郡的關系,陸康就與孔義和孔融關系非常的密切。

秦周見太史慈不說話,心知在等待自己的下文,緩緩道:“我是黨錮之亂中有幸活下來的幾個人,那些年苟延殘喘在暗無天日的監獄裡實是人生中一大痛苦,但也是一種收獲,它讓我想到了以往沒有想到的問題:開始時固然是在獄中慷慨激昂,但時間一長待老夫冷靜下來後,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是當了政治鬥爭權力傾軋下的犧牲品。我們這些清流根本就是被人利用。哼!現在想來那些宦官未必就是朝廷的唯一禍患!”

太史慈聽得一愣,因為這觀點實在是新穎,看秦周這意思似乎非常後悔當時站在的清流黨的一方。而且秦周對人人深惡痛絕、差點要了他性命的宦官似乎另有一番看法。

要知東漢宦官專權為禍之烈遠勝後世諸朝,只有唐朝和明朝堪與相比,史書上記載:這些宦官“皆競起第宅,樓觀壯麗,窮極伎巧。金銀罽毦,施於犬馬。多取良人美女以為姬妾,皆珍飾華侈,擬則宮人,其仆從皆乘牛車而從列騎。又養其疏屬,或乞嗣異姓,或買蒼頭為子,

並以傳國襲封。兄弟姻戚皆宰州臨郡,辜較百姓,與盜賊無異。”忍不住問道:“宦官專權乃是我朝政治的最大弊病,大人與其他清流黨人挺身而出激濁揚清……”

秦周還未聽完便已笑了,只不過有幾許無奈,長歎道:“子義終是年輕”,轉過頭來看向太史慈道:“子義以為我朝亂政者就只是宦官嗎?你大錯特錯了!還有外戚!”

太史慈有點明白了。

秦周慨然道:“天下的清流每一論及宦官必稱蒙蔽聖聽,矯詣迫害忠臣,可仔細想來,宦官的種種行為未必不是聖上的意思。子義你可知我朝歷代皇上的共同之處嗎?”

太史慈搖頭。

秦周道:“說來也簡單,其實他們都是少年登基。”

太史慈恍然,這是東漢皇帝的一種怪現象,起始於漢和帝登基,漢和帝當上皇帝時才十歲,不過卻非最小的皇帝,漢殤帝居然是百日小兒,漢衝帝也才兩歲,漢質帝稍微大一些,也不過八歲;其他如順帝,十一歲;上代皇帝漢桓帝算是大的了,結果也不過十五歲,現在的漢靈帝登基時則是十二歲。

與其說是漢室人丁衰微,倒不如說是殘酷的政治鬥爭的結果,皇帝年幼登基哪來什麽治國安邦的本領?還不是要由上一代皇帝的嬪妃尤其是皇后來把持朝政?

正如《後漢書*皇后紀》中評論說“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後, 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

然而,這些年輕的太后們沒有起碼的社會經驗和統治經驗,也基本上沒有文化知識。她們根本沒有能力來駕馭朝政,隻好依*自己娘家的的父兄,幫助自己來處理國家大事。這樣一來,國家政權便落到了外戚的手中。在當時最有名的就是“馬、竇、鄧、梁”四大家族。

比如東漢明帝的馬皇后,是大功臣馬援的女兒;章帝的竇皇后,是大功臣竇融的曾孫女;和帝的鄧皇后,是功臣鄧禹的孫女;順帝的梁皇后,是功臣梁統的後代。這四大家族,集功臣與外戚於一身,勢力非常強大。除了那馬皇后一門,尚能自我謙抑外,其余的幾家,都是專橫跋扈,顯赫一時。

竇融的曾孫竇憲,因自己的妹妹立為章帝皇后,崇貴日盛,專橫跋扈,連皇室成員也懼怕其三分。這竇憲居然敢以低價強買章帝姐姐沁水公主的莊園,而公主根本不敢與竇憲計較。章帝知道後,勃然大怒,當面嚴厲斥責竇憲,但最後也是對其無可奈何。因其在朝中的實力過大,牽一發而動全身。

比如說那鄧氏自中興後,累世寵貴,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

梁冀一門更是前後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梁冀在位二十余年,究極滿盛,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皇帝也不被放在眼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