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第76章微妙!
但是誰又願意當傀儡呢?尤其是這些生在於皇族的孩童,一旦這些皇帝成年,為了奪回政權,解除外戚的威脅,只有依靠己身邊的宦官了。皇帝幼長深宮,勢單力薄,關系最密切者,莫過於宦官。正如《後漢書*宦者列傳》所說:“內外臣僚,莫由親接,所與居者,唯閹宦而已。”

皇帝自幼,一切就由宦官照管。宦官照管皇帝的日常起居,熟悉皇帝的性情習慣,是皇帝身邊唯一的親信。當皇帝長大成人,要求拿回本來就屬於自己的政治權力的時候,必然地同企圖繼續專權的外戚集團產生矛盾。在同外戚集團的鬥爭中,宦官也就天然地成為皇帝的盟友。於是,在宦官的協助下,皇帝奪回了政權。奪回政權之後,有功的宦官“遂享土地之封,超登公卿之位”,國家的權力便落到了這些有功的宦官手中。

然而,當皇帝死去,新君繼位,宦官由於政治身份卑賤而不能輔政,於是又有新的外戚上台。這種外戚宦官輪流專權的局面,就成為東漢中後期政治的一個顯著特點。

比如說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三月,安帝崩。安帝皇后閻氏廢掉太子劉保,立濟北王之幼子北鄉侯劉懿為帝,是為少帝。當年十月,少帝死,閻太后還想再立一個小兒為帝。當時就是宦官孫程等人殺掉車騎將軍閻顯,迎接原太子劉保即位,是為順帝。

可是漢順帝的皇后的哥哥梁冀隨後就成了輔政大將軍,飛揚跋扈,甚至毒死了漢質帝,另立十五歲的蠡吾侯劉志為帝,也就是漢桓帝,要不是後來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合謀,串通漢桓帝,哪能殺掉殺掉梁冀,消滅梁氏勢力?

漂亮話人人都會說,可是當皇帝要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時這些自稱是忠義之輩的清流黨人又在哪裡呢?到頭來還不是只有這些居心叵測的宦官幫忙。難怪靈帝對十常侍非常信任,經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

可笑那些清流只看到了宦官專權的弊病,卻甘心與同樣居心叵測的外戚結為一黨。

比如在黨錮之亂中那個清流中的首領之一竇武就是竇太后的父親,要不是消息走漏,宦官集團搶先動手,讓中常侍曹節誅殺了太傅陳蕃,大肆捕殺清流,這竇氏一族又是朝中一霸。

在往後想,何進要殺十常侍,董承要殺曹操,哪一個不是想要奪權的外戚?就是曹操也無可奈何,萬不得已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讓自己也變成外戚,才算了事。

秦周看著太史慈,心知對方已經明白自己的意思,也不往下解釋,開口道:“孔義和孔文舉雖然是真正忠心於漢室的清流,但難免被豪強利用其聲名為非作歹,老夫初來臨淄這對叔侄便來勸老夫,希望北海郡唯青州刺史府之命是從,還說陸康那小子已經同意。今晚與那商人糜竺想必已經達成了買馬的協議,組建州府的軍隊了。”

太史慈對此當然心知肚明,這幾天陸康的行為已經說明了一切。至於孔義與糜竺的生意太史慈也可猜出個大概來。

秦周冷哼道:“子義可知孔文舉在中平初年由大將軍何進舉薦他為高第,為侍禦史?”

太史慈恍然道:“大人是認為文舉兄在為大將軍何進辦事?認為文舉兄現在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秦周聞言一愣,繼而讚道:“子義這句‘為他人作嫁衣裳’很有意思。”

太史慈心知自己這毛病,唯有別開不談,疑惑道:“可是據我所知文舉兄鄙視權貴,去年剛剛與大將軍何進鬧翻,惹得那何進大怒。

若不是有人勸阻,文舉兄早已喪命……”秦周搖頭道:“子義還是不了解孔文舉,孔文舉是個因公廢私的人,別看他現在與何進關系鬧得很僵,可是一旦何進剪除十常侍,孔文舉絕對是第一個站出來讚美何進的人。”

太史慈默然,因為孔融確實是這樣的人,否則在歷史上他也不會在曹操“救出了”漢獻帝後寫詩對曹操交口稱讚了。

秦周冷冷道:“在文舉看來,現在收回郡守的權力是為皇上辦事,可一旦何進成功剪除了十常侍,青州這百戰之地只怕會被何進立刻以朝廷之名變成自己的的勢力范圍。要知十常侍畢竟時日無多,就連那個勢利眼陳琳今晚在子義來之前都說:鏟除十常侍,就象在火爐子燒雞毛一樣容易。”

太史慈開始相信秦周對自己所說的要把北海托付給自己的那一番話了,這並非是因為自己就是善男信女,只不過因為秦周在經過了黨錮之亂後,對任何人都很難相信,看穿了宦官和外戚都是禍國殃民的大害,所以寧願青州現在還是州郡各不相擾,維持各種勢力的平衡,才是對當今朝廷最有利的事情。

太史慈第一次對秦周產生了一絲敬意:這才是老成謀國的忠臣啊!

秦周看著太史慈道:“這幾年我一直在觀察子義,這幾天更是如此,又聽聞了你西北六縣不少的傳聞,知道子義在西北六縣提倡什麽‘製’……對了‘製衡’,更與劉氏宗族井水不犯河水,就知子義不同於其他豪強。雖然昨晚初見面時老夫還有一絲疑慮,但一見管寧對子義的態度,我就明白自己沒有看錯人!因為管寧是這天底下最急於為民請命的人。”

太史慈這才明白為何昨晚到今天的短短時間內秦周對自己前倨而後恭,原來有這許多內幕。

可惜秦周錯估了形勢,但這也不怪秦周,畢竟任誰也想不到何進會蠢到召各地豪強進京,更蠢得獨自進宮讓人家十常侍殺。到那時天下大亂,朝廷上哪來的什麽可控制地方大權的人?

不過太史慈卻不會去捅破這張紙,畢竟秦周能夠這樣想,又有把北海托付給自己之意,對自己的實力壯大實有好處。

只是想不到臨淄的形勢竟微妙如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