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天他們都在領略自然風情。
途中組織了戶外打獵和野餐活動,打獵數量都是根據專業人員統計後,得出的不影響生態平衡數值,比如今年可以獵殺一頭離群的雄獅,一頭衰老的母獅;可以獵殺十幾頭瞪羚,少量的鹿。
私人包場的打獵、野餐,這種生活非常愜意。途中再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取下車上的燒烤工具,男人們開宰獵物,女人們準備材料,孩子們也同樣要自己動手,培養自主和合作的能力。
一切都有意義的進行著,第四天孟謙跟泰格乘短程噴氣機前往首都,處理他正式成為酋長的事情。安塔那那利佛倒不是想象中的破敗,它受法國殖民的影響,保留著不少歐洲風格的建築。
在新建的總統府裡,他們見到了總統塞薩爾.哈米德。
“祝賀你,塞薩爾!”孟謙微笑著與對方擁抱,“我在路上看到了你給這個國家帶來的蓬勃生機。”
“先生過讚了。”哈米德也笑著,看向旁邊的泰格:“斯通先生!”
“馬爾加什將會得益於你現在的決策。”泰格也跟他擁抱,寒暄一會兒,再談談經濟、投資的問題。
孟謙和斯通家族在當地,擁有六家外資企業,從事礦藏、寶石、石油等等領域,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支柱,起碼佔據gdp的70%。哈米德是受過西方教育的,自然清楚要討好投資方。
哈米德也是個有長遠計劃的人,他想要依靠現有優勢:資源。帶動其它領域的發展,農業、輕工業,旅遊等。他展示和分享了很多規劃,希望能吸引到更多投資商,或者是國有的投資。
“別著急夥計,我們會給你提供一定的助力。”泰格也給了哈米德希望,盡管他只是奔著當地資源來。
但對於百廢俱興的國度,任何一項投資都能帶動多領域發展。哈米德學過經濟,懂得去利用機會。
談完這些,泰格再說第二件事:“孟先生對當地的發展有投資和計劃,所以我舉薦他成為當地酋長。”
“非常歡迎你。孟先生!”哈米德看向他。
泰格的助手把電腦拿上來:“我劃出了他承包的領地范圍,主要在西北部沿海一帶,大約10萬平方公裡。”
“現在就可以幫你們處理土地和頭銜的手續。”哈米德也清楚他們的目的,當即叫來國土資源部的官員。
他們擬定一份土地售賣的協議,領土屬於國家。領地屬於孟謙,但需要繳納稅費,商定土地價值的評估方式——它並不是永遠1000萬美元。一旦發現金礦、或者成立城市,土地價值自然會升高。
當然土地值錢,第一受益者還是持有它的酋長。
孟謙對協議沒異議,簽下自己的大名,然後再簽酋長身份的文件。最後由總統和大酋長——也就是哈米德和泰格,給他頒發證書。整個儀式在總統以及秘書處和少量官員的見證下進行。
孟謙拿著證書面對鏡頭,就這麽成為光榮的酋長。
而且還多出了一個國籍……不過馬爾加什的護照沒什麽含金量,即便他拿的是外交護照也一樣。護照強弱還得看國際影響力。等它什麽時候發展起來,有能力之後,外交護照才值錢。
之後,在哈米德邀請下,他們去參觀城市。
主要是商業區的參觀,看看當地的發展潛力;再去學校瞧瞧,當地也有大學,只是條件很一般,孟謙大發善心的決定捐贈五十萬美元,幫助提高當地教育;而校方給了他榮譽學士頭銜。
混了個大善人的名頭。再轉去郊外,參觀一下他們的農業、畜牧經濟,要說孟謙的感受,就一句話形容:非洲農業不發達。
這裡確實還很落後。保持著原始的農耕,甚至其它地區的人,仍延續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
溫飽還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問題。
“為什麽不發動更多人從事農業生產?”孟謙途中就有疑問,明明有土地、也有資源,又不像隔壁非洲大陸的惡劣條件。
“這關系到習慣、政治和經濟等多方面。”哈米德當然清楚首要發展什麽最好,但現實的麻煩非常多。
非洲人的教育程度底導致習性懶惰。見識短;世界大國的政治博弈,並不希望見到崛起的非洲(如南非的例子);非洲內部的戰亂,也讓農業發展斷斷續續;經濟上的短板,更是難以發展。
“你們還有太多需要改變和提高的地方。”這是孟謙的最後結論,沒有實力就永遠找不到前途。沒有實力的非洲,永遠只能被大國忽悠,培養為各自勢力的後院,等將來某一天被利用。
結束參觀後,當地唯一一家電視台播報了這系列事情,總統陪同著兩個對國內經濟影響重大的外國人,決定著投資企業,國家發展的未來。雖然獲得了一定的尊敬和認識度,但人們更關心吃飽。
孟謙回來後也在考慮這些問題。
其實不光是非洲,哪怕中國、印度這些農業大國,都會面臨這種問題——人口越來越多,消耗越來越大。
全世界仍然有35%的人處在溫飽線之下,若全體人類取平均值,人類隻達到了“六分飽”,但消耗愈加嚴重。
據統計,全球畜牧生產佔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畜牧生產佔用全球三分之一的可耕地資源和十分之一的水。
基於全體人類角度,這已經不是非洲人民的問題,而是隨著全球人口增多,全世界——包括發達國家都得面對的負擔。
能不能有一種更好的解決方式呢?
孟謙有各種先進技術,想要提高作物產量,縮短畜牧養殖時間、成本花費,同時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
他的腦袋給了肯定答案。
科技是能夠改變這一切的,比如混合多種生物技術的作物,能夠讓小麥、水稻、玉米更頑強的成長,產量更高;
再比如發展仿生食品。主要是以植物為原料生產仿生肉,植物含量非常高,具有以素代葷的效果;而其口感、烹飪效果和營養價值完全不遜於真肉。
但即便植物對資源的消耗更少,它還是受到時間製約。植物和動物都得花時間來成長,種養的成本也很高,還需要大量耕地和養殖場,以及工人花費。
若能夠以其它更快的方式……微生物?
微生物繁殖速度極快,小面積發酵場所就可以大量生產微生物食品。如:500千克微生物24小時可生產1250千克蛋白質,而一頭500千克的牛每天只能生產0.5千克蛋白質。
這麽一對比,微生物生產蛋白質,是典型的高產和快速。
如果能夠掌握利用蛋白質製造仿生食品的技術,今後人類的溫飽問題,將會輕松解決。哪怕是地球發展到150億人,生存壓力也非常小,更是退耕還林, 解放更多勞動力的好事。
對人類未來的好處是很明顯的。
能夠掌握這一技術的人,必將會掌握人類的“飯碗”,這裡面的經濟效益,也是出奇的高——能夠做好事,又能夠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孟謙回去的路上想了很多,培養微生物製造仿生食品的技術,應該屬於“細胞食品技術”,優勢很多但很遙遠。
它恐怕得未來五十年後才會現實,目前還受製於各方面——成本、材料,大眾接受程度等等。
考慮更現實的,他先要利用更貼近現實的技術,投資非洲農業,甚至是亞洲和其它地區,讓單位面積產量翻倍。
貼近現實對他來說就意味著很簡單,更何況有的幫助,他研究出來的時間是……半天。
通過衛星網絡,遠在美國加州的小v,將它分析的答案傳了回來:它帶來幾種強效的生物肥料;三種結合地球作物特點,基因合成的新型食品。
“效率!”孟謙滿意。
接下來他就考慮如何實施了,當然他本人是沒太多空閑親自去做的,他事情還很多——只能成立一家公司,招募願意從事這方面的,具有熱情的人,再與虛擬人物溝通技術,慢慢發展。
孟謙只需要做投資者,將它推向世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