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抗戰鐵血路:八千裡路鐵與血》一. 3省交界
  冬日的午後,就著暖陽,太公開始對浩宇說起了這輩子最多的話,浩宇也因此知道了太公小時候的小名是四狗,大名是羅志才,大太公的小名是三狗,大名是羅志成……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那一年夏天,三狗和發小兼同學王明誠、鄭守城一起從縣城的西山學校放暑假回家。

  每年暑假時候是農忙雙搶時候,三狗已經十七歲了,小大人了算是勞動力了,得幫大人一起乾農活,特別是搶收搶種的雙搶。

  如火如荼的七月,一年中最毒辣的太陽就出現在這個時候,曬得稻子黃了,一捧捧的沉甸甸的,壓得稻杆彎了腰。

  三狗家除了自家幾畝田,也租了王明誠家好幾畝田種,算一半是自耕農一半是佃戶,家裡他是老大,還有個弟弟四狗才十二歲,妹妹春花十歲。

  為啥叫三狗,因為他前面有兩個哥哥,叫大狗、二狗,結果都夭折了,到他是三狗,三狗媽都怕孩子小名叫狗了,勸三狗爸另外取個小名,三狗爸堅持說,事不過三,還是三狗吧,結果三狗命硬,終於帶大了,之後就有了四狗、春花。

  三狗媽要在家裡做飯喂豬維持家務等,三狗家爺爺奶奶歲數比較大,隻能做個幫手,這好幾畝田,隻有靠三狗爸一人為主,所以一到學校放假,三狗就急衝衝的趕回家幫父親乾農活。

  王明誠家雖是大戶家庭,也算一半是自耕農一半是地主,也是要自己下地乾活,隻是不需要那麽拚命勞累。

  這羅王兩家交往得要從三狗爺爺輩說起,當年王明誠的爺爺是前清的舉人,在外地做官,為人一身正氣,與官場格格不入,隻能被壓在清水衙門裡做個虛職,熬日子虛度光陰。

  後來實在是看不慣朝廷上下的腐朽,王家爺爺便辭官歸裡,過起東籬采菊、騎鶴耕讀的世外生活,隻是做官時兩袖清風,積蓄幾無,還好家裡有些祖田。

  他們的故裡,也就是江西信州府下的廣豐縣(現在是江西上饒市的廣豐區),閩浙贛三省交界處,有人站在三省交界的廿八都楓嶺關界石上轉著身尿一圈尿,笑稱一尿尿三省。

  三狗家還不在縣城裡,離縣城有五十來裡路,在鄉下的羅城,這裡四周高山,靠著武夷山東北段山脈,形成一個盆地,隻有一條馬路順著河流出盆地,由於狀似銅鑼,所以就叫鑼城地區,後來叫成羅城。

  羅城裡有幾十個村莊,三狗家所在的地方叫七都,所在的村子叫瓦村,百來戶人以王、柴姓為主,三狗家姓羅,屬於外來的小姓。

  三狗爺爺原先是明誠爺爺的隨從,學了些拳腳功夫,一直跟在明誠爺爺身邊使喚,後來一起回歸故裡,三狗祖上窮得一塌糊塗,明誠爺爺就拿出幾畝田地送給三狗爺爺種地,算是安身立命。

  後來有了三狗爸和幾個叔伯後,吃飯的嘴巴多了,田地不夠了,就跟王家租田地種,明是租,暗地裡也是半租半送的。

  當年種植水稻不像現在,有世界上優良的雜交水稻種子、有大量水庫水渠保證水量充足、有化肥尿素等工業肥料、有敵敵畏六六粉除草劑等化學殺蟲劑(當然現在這些大部分已經禁用了)。

  當年種植水稻大部分還是屬於刀耕火種的原始操作,靠天靠人力;水稻種子采用上一季的稻谷,自己引水車水,肥料一般是自家的人豬牛羊糞等,除草靠人力,也就是“鋤禾日當午”裡的鋤禾。

  在理想的狀態下,在很好的風調雨順下,

江南地區一畝水田年產(早稻晚稻兩季)700斤左右,除去留作的種子(五分之一)35斤左右,一畝水田年產665斤左右。  一百斤稻谷去谷皮後正常是70斤,665斤谷去皮後能得465斤米,那時候的市面是米價大致每石(200斤)10元左右(銀元),合計每斤米為0.05元,465斤米差不多是23元。

  注:石(dan第四聲),一石是十鬥,一鬥是十升,一升裝水大概是1公斤2市斤,谷子輕,裝谷子為1.25市斤,一鬥十升為12.5斤,一石十鬥為125斤;不過在民國是16兩秤,一升1.25斤折算為2斤,一鬥十升為20斤,一石十鬥為200斤。

  一畝水田的年租金是10元左右(根據泥土質量劃分),但地主要給國家繳稅,有田畝正稅、省縣稅、附加稅、浚凇經費、築路經費、公安費、普教畝捐、地方輔助畝捐、保衛團經費和農業改良畝捐等十幾個稅,大致每畝的貨幣負擔為大洋6元左右。也就是地主每畝田賺4元左右。

  明誠爺爺跟三狗爺爺說的就是明面上田租給你種,自己負責繳稅了就可以了。也就是每畝繳6元左右稅就可以了,這樣下來一畝田產糧自己不吃可以賺16元左右。

  當然這些都是風調雨順的理想狀態下算出來,可那個時候哪有年年風調雨順的?動不動水災旱災蟲災的,一年勞累下來,除了管自己嘴巴吃、留下種子、家用補貼外,基本賺不了什麽。

  其他的佃戶更艱難,到青黃不接時候,都要找些粗糧、紅薯等來做輔食,碰上個天災人禍,少了收成,隻能欠租賣房賣地甚至賣兒賣女的。

  租種宗族裡的田還好,都是鄉裡鄉親的,實在困難,有些地主會適當減免一些租金,一起熬過不利流年。

  那些外來的租田客就沒有那麽好了,實在沒辦法,隻能抗著不交租金,可是地主不能對政府抗租不交稅啊,最後沒辦法隻好動粗。

  所以一般地主富人家和村裡的族人都會花錢組織民團,來做這些治安事情,後來匪患兵患嚴重時候,民團更大的作用是保護宗族安全,大的組織自己買槍招兵買馬的,做高牆碉樓等。

  三狗家和明誠家算是兩隔壁,明誠家是磚牆屋,類似有高牆圍起來的四合院,轉過大門外的山牆,跨過高高的石門檻後,有玄關牆(雕花的石頭屏風)。

  左右繞進後是一個大天井,四方的天井起著采光和疏通下水的作用,天井四角有出水口,再大的雨都沒有聽說過淹出水來, 天井正中間有一個高大的石雕魚缸,常年蓄水,為的是房子起火時取水救火用的。

  穿過天井就是廳堂,正中位置擺著八仙桌,桌子四周各擺著一個長條木凳子,桌子上席後面是半人高的長條香幾(也稱香案),中間位置擺放著香爐,重要節日或祭祀日要點香祭拜背後中堂牆上的祖先靈位。

  中堂牆上都有一個供牌,從左到右豎行書寫三行字:“王門壽世宗親,中宮福德土地,慶堂祿位高真”,第一個字是家姓,如果在另外一家姓陳的,那就是“陳門壽世宗親”,後面兩行字不變。

  從中堂高牆兩邊的門過去,就到了後廂房,一般是廚房。天井左右兩側的廂房,住著明誠幾個叔叔家,明誠爸是長子,所以住在中堂右手邊廂房,左手邊為大邊,所以左手邊的廂房是明誠的爺爺奶奶住著。

  三狗爺爺當年隨從明誠爺爺回來時候,沒有祖屋,明誠爺爺就把自家祖屋磚牆屋外面右手邊空地劃給三狗爺爺,也幫忙蓋起了一個小三架屋(三間房,左右兩間臥室,中間廳堂及廳堂後面的廚房),房子後面加蓋了個草棚,裡面分有豬圈、羊圈、茅房(廁所)。

  就這樣,三狗爺爺有屋有田,就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三狗家就這樣繁衍下來。隻是一個外姓外來戶,在村裡能生存下來,也挺難的,還好有明誠爺爺一家護著,也算是平安無事幾十年。

  就這樣,兩家走得特別近,孩子們串門玩耍很正常,三狗和明誠是同年出生,比明誠妹妹明月大一歲,所以三個孩子天天形影不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