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1之大變革》一百一十四.新警察,新學堂
永寧州城,李鶴軒正給州城的警察搞培訓。

 在盧象升下了新的命令,在州城和各縣城推廣警察制度後,李鶴軒便忙開了。

 州城作為第一個試點,李鶴軒帶著柳林警察隊的骨乾,到永寧州城搞培訓。

 根據譚良棟和盧象升的協議,用警察來代替以前的衙役,除了直屬呂梁營的警察隊,州城和各縣城新設立的警察隊都直屬盧象升,譚良棟會派人幫忙培訓,盧象升則要出一筆培訓費。

 盧象升經過此次京城大考,明白了一點,以現在的局勢,文官要想不陷入派系之爭,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帶兵文臣,做地方實力派。

 譚良棟對此不好說什麽,盧象升也想直接掌握一支兵,這很符合盧象升的性格,也很符合原本歷史上盧象升的人生軌跡。

 歷史的慣性實在太過強大,盧象升終究是要走上帶兵的路子。

 警察隊屬於半軍事化組織,須有一定的紀律性。州城裡招募的人以為警察隊乾的還是以前捕快衙役的活,在巡撫衙門發出招人告示後,有不少人前去報名。

 然而,人們一看招人標準,紛紛傻眼了,身高、體型、臂力、耐力都有要求。

 “這警察隊,不會讓去打仗吧?”

 “很有可能,我就聽說呂梁營下面就有個警察隊。”

 聽到讓去打仗,人一下就跑了大半,李鶴軒見此搖了搖頭,警察隊要的是心志堅定之人,渾水摸魚混日子的可不要。

 盧象升給警察隊開的薪水不低,一月抵得上原來衙役三個月的收入。

 最終,州城的警察隊共招收了三十五名警察,李鶴軒開始了自己的培訓。

 不同於呂梁營的警察隊,李鶴軒對州城的警察隊還是留了一手。

 呂梁營警察隊的精華在於警察學堂,而州城警察隊並無自己的學堂。

 後續的培訓基本就是訓練,練紀律、練兵器、練體能。

 盧象升時常能見到在州城跑圈的警察隊,對李鶴軒的訓練很滿意,看州城警察隊的模樣,起碼不再是以前衙役的那副散漫樣。

 警察隊的事情只是局限在城裡,真正對各地影響大的是學堂。

 受流寇和饑荒的影響,呂梁早先的社學、族學、私學全部被廢。盧象升出任知府,在呂梁營設立學堂的基礎上重開學堂,各村只要是有點條件的,都把自家的小娃娃送進學堂。

 不過,很快,人們就發現了新開學堂和以前的不同。進入學堂之後,當值的先生很年輕,一打聽是呂梁營派來的,並且這些先生不要束攸(學費),表現好的娃娃還給發書,一本《科學入門》,一本《算術入門》。

 人們還得知,娃娃們學習半年到一年後,會有個測驗,若是成績可以,柳林那邊的學堂便會招收他們。不過,有個前提,娃娃們不學四書五經才可去柳林那邊的學堂,在那邊只要學完便可進入呂梁營。

 若是娃娃們選擇學了四書五經,那就得去縣城或府城的學堂去學,並且到時束攸、書費都得自費。

 很明顯呂梁營不要那種死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各地的百姓權衡利弊後,大多數選擇了把孩子送到呂梁營開設的學堂,免書費、學費對人們來說不算什麽,最吸引他們的是從柳林學堂學成後可以進入呂梁營。

 這年頭,謀一份差事不容易,以呂梁營現在的發展勢頭,進呂梁營乾活對普通農家而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也有少數人家選擇了去縣城或府城,這些人家家底比較殷實,更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走科舉之路。

 興縣,上原村學堂,柳林派過來的年輕先生正和李琦閑聊。

 “余司(余生)往各村都派人了?”

 年輕先生道:“我們這一批,余司都派出去了,沒有留在老營的。”

 “余司也不容易啊,老營處處要人,還把你們這一批都給派出去。”

 “沒辦法,千總說了,呂梁營的事情可以緩緩,學堂的事情耽誤不得!”

 “千總,他……”李琦微微歎了一口氣,譚良棟對教育的重視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年輕先生看到有小孩進學堂了,連忙道:“學生過來了,我得去忙了。”

 村裡的學堂由原先的族學改成,娃娃們進了學堂,端端正正的坐著。

 年輕先生看著小孩子一臉稚嫩的臉龐,想起了自己剛進呂梁營學堂時候的樣子,也跟這些小孩子一樣。

 “全體,起立!”

 “老師好!”

 “請坐!”

 “謝老師!”隨後響起一片嘩啦啦的挪凳子聲。

 學堂使用的黑板和石膏筆都是商會的產品。黑板是在一塊木板上刷點黑漆,石膏筆則是水泥廠用的下腳料打模做成的。

 “今天咱們先學認字,首先要學的是一個‘人’字。”

 年輕先生在黑板上寫下一個“人”字,指著字對學堂的孩子道:“來,跟著我讀,‘人’。”

 “人。”

 這些年輕先生們主要負責的就是教學堂學生認字和簡單算數,因此呂梁營在派他們出來時,就教了這些年輕先生們一整套的教學流程。

 教孩子們認字時, 先從“人”字開始教起,引申到家庭、民族、國家,給孩子們建立一種樸素的家國概念。

 算術則是讓小孩們學習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早在宋代時便在沿海諸路流傳,譚良棟的這個舉動算不上什麽創舉,只是在沿襲前人的做法。

 等各村學堂的小孩們掌握了常用字和基本的算術後,會有個考核,成績可以的話便會被柳林的學堂招收。

 到了這,學習的內容就加深了,算術改為數學,學的是《幾何原本》和《測量異同》。

 數學是必學科目,農學和工學任選一門。農學的教科書是《土豆志》和徐光啟編纂的農書,工學的教科書則是煉鐵坊工匠們和余生一同編著的。

 若是有表現優異的,則會被送入火藥局,跟著李阿信學習。

 各村的學堂進行的是初級教育,柳林的學堂進行的是中級教育,無論是哪一個,都可以為呂梁營輸送人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