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1之大變革》一百一十三.各方,擴軍
“諸位免禮,請坐。”

 布政使、按察使等一應官員分坐兩旁,柯旭在堂上正坐。

 “撫台大人,今年旱災繼續加重,太原府內,除永寧、岢嵐二州外,各地流民有聚集之勢,還請撫台大人定奪。”布政使分管一省糧稅、民生,山西連年旱災,民生凋敝,他這布政使當得也是心力憔悴。

 從布政使口中聽到關於永寧、岢嵐二州的消息,柯旭心裡恍然,難怪魏忠賢不讓自己多管盧象升和譚良棟二人的事,這二州應該不僅僅是只有著一個呂梁營,多半還有其他更多的事。

 “太原周邊衛所情況如何?”流民聚集,一般都是兩種處理辦法,一為賑糧救災,二為武力驅散。現在布政使是沒能力救災了,那就只能武力驅散。

 “這……”堂上的衛所將官們低下了頭,旱災影響的不僅僅是平民百姓,也影響了衛所的衛所兵。原先衛所之內軍戶們還能領上一份朝廷的祿米,或多或少也能吃點,但旱災綿延,衛所的軍戶們自天啟三年以後連僅有的祿米也領不到,大量軍戶逃亡,太原九衛形同虛設。

 柯旭對此情況也知曉一二,見將官們低頭不語,知道九衛是靠不上了,無奈道:“去年流寇肆虐,各地應該會有一些民團,布政使,你去召集一下他們,協助衛所。”

 “是,撫台大人。”

 “撫台大人,在鎮西衛負責鎮守的原左衛千戶請求調回左衛。”按察使突然開口道。

 “鎮西衛在哪裡?”

 “岢嵐州興縣。”

 又是呂梁的事,看來前巡撫劉策對呂梁營不是很放心,還派人相互製衡。不過現在看來,鎮西衛的左衛千戶也就是擺個樣子,便道:“可!”

 按察使坐了回去,左衛千戶為了調離鎮西衛,給他使了不少銀子。

 柯旭雖然是秉著不管事的原則來山西當巡撫,但也不可能什麽都不管,小事他還會管管的,大事上他就不插手上了,比如有人彈劾盧象升和譚良棟的在永寧、岢嵐二州的所作所為,大同總兵張遠發書請他支援邊鎮,這些事情他全部擱置。

 一日後,柯旭成為山西巡撫的消息傳遍整個山西。朝堂的派系爭鬥愈演愈烈,地方上的官員們也都學乖了,新任長官到來,先看看他屬於哪一派系,再做決定。

 山西巡撫柯旭哪一派也不屬,又和任何一派都有聯系,地方官員們得知這一消息後,也學著柯旭的做法,把柯旭就當成一般的上司,既不過分親近,也不蓄意對抗,上下級和諧相處。

 柯旭也很樂於看到這種情況,以他多年的經驗,最遲到明年,東林黨和閹黨必會爭鬥起來,到時不論誰勝誰負,他這山西巡撫的位置也得讓出來。既然這樣,那還不如當個閑散官員,無事一身輕,時間一到就致仕,回老家享受田園生活,想想就美滋滋啊。

 永寧州城,盧象升在得知柯旭出任山西巡撫後,便不再擔心其他。劉策進入都察院,和盧象升還保持著書信交流,柯旭就等著致仕,本人也不是朝中任何一派系,再加上盧象升也不知道的魏忠賢給柯旭的“建議”,新的山西巡撫是不會插手呂梁營的事情。

 柳林,譚良棟也得知了柯旭出任山西巡撫。當初,在剛來到這個時代時,譚良棟還覺得憑借自己對歷史的先知先覺可以做點什麽,但四年下來,這點對歷史的先知先覺起的作用並不大,也讓譚良棟明白了一點,把握了未來的趨勢並不一定會成功,最重要的還是得靠自己。

 就比如現在,呂梁營已成為一支各方都不可輕視的軍事力量,朝中各派系鬥爭再激烈,只要呂梁營在,那最後無論誰勝出都需要給呂梁營表示。

 如果以現代的眼光去看,譚良棟這種軍閥思想是要不得的,但在明末這樣的大環境下,武將要想生存,手裡必須得有部隊,不然只會被文官集團啃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真武山下,新兵營,張應宸、劉文景五人正在等分兵。此次譚良棟新兵營共招納了一千三百人,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後,留下了一千兩百人,這一千兩百人中有兩百人被留在柳林,補充親衛隊、斥候隊、擲彈隊、炮隊等,剩下的一千人則被分散到五部。

 在新兵營剛組建時,張應宸等五人就盯上了新兵營,等譚良棟從永寧州城回來後,五人直接就住在了柳林,說是不帶回新兵去在營裡就沒臉待了。

 譚良棟無語,原先還很淳樸的鄉村少年都變成老油條了,一個個的臉皮越來越厚。

 “每個營兩百個名額,這是花名冊,自己去挑!”

 張應宸拿到花名冊立刻就跑了,這次新兵中有幾個不錯的苗子,他早就看上了。

 其余四人也不甘落後,追著張應宸。

 余生看著五個把總沒臉沒皮的樣子,轉過頭去,不忍直視,實在是太丟呂梁營的臉了。

 “余生,各營擴兵之後,後勤能否跟得上?”譚良棟問道。

 “千總,問題不大。胡司(胡振江)那邊說了,現在各村的深水井基本都已挖好, 莊稼的長勢也不錯,等再過兩月,就能收割一波,到時咱呂梁營的軍糧就不再缺了。”

 “那就好。”

 在各村負責挖井的土工營已經撤回,譚良棟並沒有撤銷土工營,將土工營保留了下來,和擲彈隊、炮隊一同作為呂梁營的技術兵種。

 盧象升從京城回來之後,就多次跟譚良棟說過,很有可能呂梁營會被調往其他地區作戰。

 此時的大明雖然處處烽火,但大的戰爭只有兩個地方有,一是遼東,二是西南,呂梁營要被調往的也就只有這兩個地方。遼東方面,明軍已裝備了紅夷大炮,若是呂梁營被調往遼東,譚良棟一定會趁機弄上一兩門。

 紅夷大炮可以作為野戰炮使用,只可惜遼東明軍已失了戰心,把紅夷大炮作為守城炮使用,發揮不出大炮的威力。

 若是去了西南,川貴多山地,當地土司借地勢築堡,若要攻破這些堡壘,土工營必不可少。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